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然勒石”有没有资格与“封狼居胥”并列汉民族最高军功?(燕然勒功)

“燕然勒石”有没有资格与“封狼居胥”并列汉民族最高军功?(燕然勒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3/12/29 4:26:18

近日,一条来自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信息,让一份在历史中埋藏了许多年的文物原件重出江湖——那便是为了纪念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著名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亲笔题刻的《燕然山铭》。一直以来,“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都被认为是汉民族的最高军功,因此也成为中国历代英雄豪杰或者诗人骚客所梦想或吟诵的对象,王维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李白的“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因此,班固《燕然山铭》杭爱山原件近日被中蒙联合考古队所确认,便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无数人的议论,有热血青年夸耀大汉荣耀的。但也有“历史爱好者”一本正经地站出来,说什么“燕然勒石”只不过是汉朝“几近鞭尸”已经被鲜卑和天灾折磨的不成样子的北匈奴,在军事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缓解反而加强了汉朝的边患,制造了一个新的边患鲜卑。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燕然山铭》原刻

有人说,南北匈奴分裂之后,活跃于漠北的北匈奴已经有如风中残烛,不消汉朝用力,自己就会倒下。但永平年间汉朝对北匈奴的评价是,“时北匈奴犹盛,数寇边,朝廷以为忧”(《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当然,怀着莫名其妙的圣母思想的人并不是今天才有。公元89年,就有汉朝大臣上书称“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全然不顾在仅仅十几年前,就发生了“北匈奴寇河西诸郡”、“北匈奴寇云中”的事件(以上见《后汉书•明帝纪》)。在北匈奴入侵东汉河西地区的时候,还要求西域诸国一起出兵,甚至还发生过年初北匈奴“乞和亲”,冬天就转而入寇这种言而无信的事情。

▲考古工作者在整理保护《燕然山铭》

更何况,北匈奴的手段并不简单的是入侵、打打草谷就完事的。北匈奴不仅派呼衍王“常展转蒲类、秦海之间,专制西域,共为寇抄”,即在天山一带一边放牧一边威胁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还扶持于阗和龟兹等势力把控西域。

大家都知道,班超在西域立威的第一步就是斩杀了北匈奴使者。很明显,北匈奴使者到了西域,西域诸国对汉使的态度都骤然下降了一个档次,如果倘若北匈奴是个风中残烛一样的势力,西域各国何苦得罪“以汉强凌匈奴弱”的大汉,去巴结半死不活的北匈奴?事实上,之后汉朝与匈奴也为争夺西域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以“十三壮士归玉门”的忠义而青史留名的耿恭,就一度和“(北匈奴)左鹿蠡王二万骑”交战。

另外,北匈奴在与汉朝连年接战之际,在装备武器上相较之前的匈奴国都有明显提升,《居延汉简》曾经记载有北匈奴骑兵“皆衣铠负鲁攻隧”,即匈奴骑兵个个身披铁甲,使用汉式的攻城武器攻打汉朝的边塞系统。

北匈奴的郅支单于还曾经仅以三千人就纵横中亚河中地区。在这片被前苏联考古界称为“汉朝都没有拥有过”的“强大装备——甲骑具装”的发源地上,当地的国王们竟不能制伏郅支单于,还被迫为匈奴人供工供物供女人。在郅支单于被汉军围攻时,康居王还出动一万余骑试图解围。北匈奴人的军威和势力可见一斑。

▲到北匈奴时代,匈奴人虽然失去了漠南地,但是武器装备却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有一些贬低窦宪北伐含金量的人,除了贬低北匈奴的实力外,还喜欢说汉朝攻打北匈奴是南匈奴挑拨离间的结果。

其实,汉朝不是没有给过北匈奴机会。东汉永平八年,汉朝答应和北匈奴以和亲条件达成和约,马上引发了南匈奴的不满,即南匈奴“须卜骨都侯等知汉与北虏交使,怀嫌怨欲畔”。这种不满引发的结果,并不是南匈奴像吃醋的小媳妇一样去打“小三”北匈奴,却是南匈奴转过来“密因北使,令遣兵迎之”,即南匈奴须卜骨都侯都决定去当匈奴“皇协军”。哦不,决定再次投奔匈奴“皇军”,迎接北匈奴大军到来。看上去温顺无害的北匈奴就真的不管马上要达成的和亲条约,派遣了二千骑入寇河西地区来帮助须卜骨都侯的叛变大业。以“游牧民族质朴老实性子直,不懂汉人弯弯绕”的“优良品质”著称的匈奴人,就以这种背后捅刀子的阴损做法,第一次损耗了东汉朝廷的耐心。

即便是窦宪勒石燕然,大破匈奴之后,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降鞬自立为单于,请求窦宪帮忙上书,让北匈奴也仿造南匈奴模式,成为汉朝的属国。窦宪的奏章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汉朝圣母派满心欢喜的给北匈奴单于“授玺绶,赐玉剑四具,羽盖一驷”,并准备帮助於降鞬返回漠北,重建北匈奴。结果还没等到第二年,於降鞬就反汉叛逃。羽毛未丰满就敢如此出尔反尔,让笔者实在难以假如真的按照某些圣母文人的计划,没彻底击败北匈奴之前就行羁縻之策,让一个有余力的北匈奴叛服不定,会引发多大规模的灾难,又会有多少人无辜而死。

▲北匈奴叛服不定,让汉朝彻底下决心摧毁匈奴政权

有一些人在窦宪击破北匈奴后,还说什么“中国北方又出现了一个强敌鲜卑,边境受害,比西汉前期更严重”。但实际上,在俄罗斯崛起,封死了游牧民族西方的“补血通道”前,草原上强权此起彼伏,彼此吞并是常态。鲜卑吞掉北匈奴而崛起,北匈奴吞掉鲜卑同样能崛起。就算两者谁也吃不掉谁,从上面的史料来看,北匈奴叛服不定,怎么就可以信任只要汉朝“以夷制夷”,北匈奴就会安心的和鲜卑打个你死我活,而不是两边合计一起抢汉朝?

▲窦宪给了北匈奴最后一击

最最关键的,以得到汉朝的钱粮支援,最多达到“一亿九千万钱”的南匈奴为例,虽然有人夸耀其“军事力量远强于东汉边郡”,但在打北匈奴的时候还是请求以汉朝兵为主。在《后汉书》记载的十八次东汉与鲜卑之战中,只有五次南匈奴敢于和汉朝边军一起作战,其他大多数时间南匈奴都只能自保。他们还一度因为恐惧鲜卑入侵,“上言求复障塞”,即请求汉朝派兵保护。南匈奴都如此,隔得更远的北匈奴即便真心归附汉朝,在鲜卑入侵的时候也极大可能变成猪队友,白白浪费汉朝的钱粮人力。因此,窦宪勒石燕然,并不像某些人说的,是养虎为患和好大喜功的错误章节,而是为汉匈之战写下最后的章节,比肩“封狼居胥”的汉民族最高军功。

标签: 窦宪匈奴燕然勒功

更多文章

  • 李治和武则天夫妻同心,共同摧毁关陇贵族终结五百年门阀政治(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上期说到,贞观末年,虽然唐太宗李世民想通过台前幕后权利分配,及扶持科举寒士庶族来牵制削弱三大门阀势力的想法。因魏徵和房玄龄的死,导致关东高门旧士族势弱,寒士庶族一时沉寂冲击不上来,又因太子叛乱,长孙无忌一系主导易储君,而让关陇新贵族一时独大。平衡再次被打破,各势力暗流涌动,随着李世民驾崩,高宗李治登

  • 宇文泰简介 西魏王朝实际建立者权臣宇文泰生平(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宇文泰,南北朝,西魏权臣,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宇文泰(507—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掌权22年。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小字黑獭(一作黑泰)。先出于匈

  • 尔朱荣简介 南北朝北魏末年将领权臣尔朱荣生平(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尔朱荣,南北朝,魏将领,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尔朱荣(493—530),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岚县)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将领、权臣。早年,他袭父爵做契胡部第一领民酋长,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后招兵买马,力量发展壮大,北魏统治者笼络他镇压农民起义。尔朱荣于乱世中南征北战,逐渐弄清魏朝的虚弱,加之自己势力的不断强大,最终得以挟帝自重、权倾天下。最终

  • 自称清朝最强特种兵,曾称霸一时,却惨败在英军的枪下(虎衣藤牌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虎衣藤牌兵,清朝

    特种部队一般指的是一个国家战力最强的一小批人,这些人往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毫不夸张的说甚至有以一当十的战力,但历史上有这么一支令人大跌眼镜的特种部队,在主动出战的情况下竟死伤数百仅杀敌一人,那就是清朝第一特种部队虎衣藤牌兵。创立由来:这支在清朝历史上有着辉煌过去的虎衣藤牌兵是由康熙下令所组织的,据说

  • 雅克萨之战秘闻:林兴珠带领的藤牌兵立大功(虎衣藤牌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林兴珠,藤牌兵,哥萨克,,虎衣藤牌兵

    金庸的《鹿鼎记》中写到一个林兴珠,这个林兴珠是实有其人的。17世纪中叶,沙俄哥萨克军队乘中国内部战争,无暇顾及边防,侵入我国黑龙江北岸达斡尔族居住的地区,野蛮地屠杀当地人民,并修筑了雅克萨、尼布楚二城,作为进一步侵略的据点。平定吴三桂和台湾郑氏政权后,清政府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派都统彭

  • 中国古代五大美男之独孤信 胡人帅哥独孤信简介(西魏八柱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独孤信,美人,西魏八柱国

    中国古代五大美男之独孤信:独孤信是五胡乱华时的一个著名的帅哥,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他出生在一个鲜卑小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父亲独孤库英勇豪爽,当地民众无不敬服他,母亲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大概是因为优生优育吧,他们的儿子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史称他“美容仪,善骑射”。关于他最有名的传说

  • 宇文泰简介 西魏王朝实际建立者权臣宇文泰生平(西魏八柱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宇文泰,南北朝,西魏权臣,西魏八柱国

    宇文泰(507—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掌权22年。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小字黑獭(一作黑泰)。先出于匈

  • 尔朱荣简介 南北朝北魏末年将领权臣尔朱荣生平(西魏八柱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尔朱荣,南北朝,魏将领,西魏八柱国

    尔朱荣(493—530),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岚县)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将领、权臣。早年,他袭父爵做契胡部第一领民酋长,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后招兵买马,力量发展壮大,北魏统治者笼络他镇压农民起义。尔朱荣于乱世中南征北战,逐渐弄清魏朝的虚弱,加之自己势力的不断强大,最终得以挟帝自重、权倾天下。最终

  • 唐朝这支军队曾战无不胜,扩充后反而误国,最后沦为笑柄(神策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神策军

    唐朝中前期武功鼎盛,开疆拓土,威名远播,但是到了中后期,大唐雄风却不复当年,不要说对外作战,即便是面对内部的农民起义,唐朝政府也是有心无力。比如著名的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起义规模在最初都不大,然而这些起义军却能沿途屡次击败唐军,横行数省所向披靡,曾经战无不胜的大唐中央军在这些农民军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 大唐强军:神策军为何从善战精锐变成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军队,神策军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一首起源于唐代西部边陲的民歌,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诗句中的“哥舒”是指唐代名将哥舒翰。本文不谈哥舒翰的英勇善战,只说他所创建的神策军。《唐会要》(卷78)记载:“天宝十三载七月十七日,哥舒翰以前年收黄河九曲,请分其地置洮阳郡,内置军焉,以成如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