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井田制是谁创立的?井田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井田制是谁创立的?井田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4/1/8 16:41:04

井田制是谁创立的及井田制出现的原因:西周创导之另一重要制度,即井田制度是也。至井田制度之详细情形,因史料缺乏已不可考。

井田制是谁创立的

因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之实施,在我国化上遂产生三种思想:其一为“天下一家”之大一统思想,此为大同思想产生之渊源。其二为崇尚礼治之思想,即在政治上重礼治而不尚权力,重教化而轻于典刑。其三为重视家庭之思想,因宗法伦理奠于家庭,家庭伦理则基于个人天赋之孝弟观念,故儒家修齐治平之思想,即肇基于此。

井田制度

据《孟子》云,所谓井田即“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及私事”云云。史家对《孟子》之说多表怀疑,盖因当时测量及户籍均未发达,欲将广大之土地划为一里之平方,整齐划一而九等分之,事实上殊不可能。且每一平分土地百亩,在人口较为集中之都市附近,似亦无此大量之土地。但封建制度既为锡土建国,井田制度又载诸史籍,自非凭空虚构。惟依当时社会情形及典籍中所显示之迹象观之,受田者并非一般平民,而为随各诸侯进驻封区之武士。盖受封诸侯率领大批家臣武士进驻封区后,将受封之土地逐次分封,最后至于武士,则每人分田百亩;武士分田后,即役使庶民耕种之,以解决其生活需要与军需供应。《国语?晋语》中有“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之记载,所谓“士食田,庶人食力”,当即指武士受田庶民耕种之事实。

武士受田,军事上与经济上有双重重大之意义。就军事方面言,封建制度之推行,首赖强大武力之支持,所谓“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武士为战斗之主力,在封建贵族中虽居下层,但人数最多,地位极为重要,因此其生活供应亦为军需中之主要部分。当时社会上尚无大量货币流通,一切衣食用具,均直接仰赖于土地。故武士受田,事实上即是以土地代替薪俸粮饷之制度。就经济方面言,当时封区内之经济,主要在支持军事之需要。经济之来源,既大都仰赖于土地,故土地分配方式,即决定经济形态之主要因素;而土地制度,亦即当时经济制度之主要内容。在井田制度下,人民之贡赋以“力役”之形式出之,迨至后来井田制度逐渐破坏,则人民贡赋之法,改为“履亩而税”,乃为另一种形态矣。

武士受田之地区,依当时社会情形判断,大抵为都邑较近之区域,至于遥远的边区,因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或即由庶民自由垦殖,似无政治力量作有计划之分配。

综合以上所述,可见封建制度,表面上虽为一种政治制度,事实上乃以武装殖民为目的之军事驻防制度。宗法制度固为一种社会制度,但因受封领主之本身即为一武装集团,军政不分,政治首长即为当然之军事首长,所以以嫡长继承为主之宗法系统,亦即军事上之统帅系统。井田制度表面上虽为经济制度,事实上即以解决军需供应为主之补给制度,三者相辅相成,实与军事均有直接之关连。

周初重要设施,除封建、宗法、井田三项制度外,尚有周公之制礼作乐,其详情自非如《中庸》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周详完备。但由典籍所显示之迹象观之,周公参照殷之遗俗,厘订各种章制以及婚丧祭祀社交活动等规范,提倡礼乐生活,统一与改进当时各地之风俗习惯,以“翊赞治化”,当为事实。此种措施,对当时中原民族文化之交流与发展,实具有非重大之意义。

标签: 井田制

更多文章

  • 隋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隋末农民起义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末年,一场大起义运动为隋朝的统治画上了句号。这场农民起义为何会爆发呢?和许多起义的原因大同小异,隋炀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兵役,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所以,农民纷纷奋起反抗,这场起义究竟发生了什么。隋末农民起义的过程究竟具体是什么呢?农民起义配图隋朝末年,隋炀帝发动战争,大兴土木,给百姓造成巨

  • 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隋末农民起义中重要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末农民起义

    隋炀帝在位时期,劳役繁重,农民穷困。统治者连年大兴土木,隋炀帝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征兵不断,再加上统治者暴虐残酷,对农民阶层及其苛刻,农民温饱不能得到满足。在农民无法生存的情况下,隋末农民大起义便发生了。隋末农民起义配图隋末农民起义简介主要有领导人及起义过程。大业七年,山东发起了第一场起义。由于山东,

  • 隋军远征: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而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

  •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丽:李世民为报中原王朝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隋炀帝,高丽,,三征高句丽

    一、背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就努力与高句丽荣留王修好,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与此同时,唐册封百济武王为带方郡王,新罗真平王为乐浪郡王。62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真正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杨广当了皇帝后,立年号为“大业”,意思是创造一番大事业。时有擅望气的术士(传说是有占卜之术的耿纯臣)向他禀奏,称西北的龙门地区(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东北)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天子气”,气势恢宏,一直蔓延到太原。杨广当年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山西是他的福地。起初,杨广未信,后来看到国内政局不稳,形势

  • 隋炀帝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开凿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广,开凿大运河

    杨广当了皇帝后,立年号为“大业”,意思是创造一番大事业。时有擅望气的术士(传说是有占卜之术的耿纯臣)向他禀奏,称西北的龙门地区(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东北)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天子气”,气势恢宏,一直蔓延到太原。杨广当年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山西是他的福地。起初,杨广未信,后来看到国内政局不稳,形势

  • 解析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开凿大运河

    运河一般指的就是由人工开凿出来能够航行的河流,中国就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河,即大运河,这条河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呢?最早开凿大运河的夫差关于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民间是有两种说法的,一种说法是隋朝时期公元605年开始的,另一种则是早在公元前486年就已经开始

  • 揭秘:杨素是怎样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的?(杨广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素,隋炀帝,杨广,杨广夺位

    杨素是怎样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的?杨素跻身历史舞台,最初凭的是武人身份立下的军功。作为大将,他的统兵作战方法十分独特残忍,每次大战前都要在军中借故找一些犯错的士兵在阵前斩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几个。还未开打,己方先流血盈前,人头齐刷刷落地,杨素却眉头都不皱一下,照样谈笑自若,而他这样做的目的

  • 杨广怎么借助两个女人登上太子位?杨广夺太子内幕(杨广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杨广夺位

    隋炀帝杨广怎么当上皇帝的?独孤皇后与宣华夫人的“枕头风”,杨勇自身的失德与杨坚对其的猜疑,杨广对朝中之士的恭敬结交,诸方面的因素,终于引发公元600年的隋朝太子废立事件,让杨广堂而皇之地登上太子宝座。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称帝,改国号隋,年号开皇,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登大位后,即

  • 周携王姬余臣简介 姬余臣是怎么死的?(携王余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姬余臣,周携王,携王余臣

    周携王:姓姬,名余臣;尊号惠侯,携王,携惠王,周携惠王。姬余臣的祖父是周厉王姬胡,父亲是周宣王姬静,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是他的兄长。周幽王被杀后,北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姬余臣为新的周王,以惠邑为王都,以辛未年(公元前770)为周携王元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同时发布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