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讲的是什么故事?李尔王剧情及人物介绍

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讲的是什么故事?李尔王剧情及人物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48 更新时间:2024/1/7 20:03:53

《李尔》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

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内容简介

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主线索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昏聩,要根据爱他的程度把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长女高纳李尔和次女里根都用甜言蜜语哄骗老人,唯独小女儿考狄利娅讲了老实话,说“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李尔一怒斥逐了小女儿,将她远嫁法国,把国土平分给了两个虚伪的女儿,结果自己却受到两个女儿无情的怠慢,一怒而跑到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与乔装疯丐的爱德加为伍。后来小女儿从法国兴师来讨伐,终于父女相见,但是英法两军交战,法军战败,考狄利亚被俘,不久被爱德蒙密令缘死,李尔抱着她的尸体在悲愤中疯狂而死。另一条次线索是葛罗斯特伯爵听信庶子爱德蒙的谗言,放逐了长子爱德加。后来由于他同情李尔,被挖去双目,在野外流浪时遇到沦为乞丐的儿子爱德加,由他搀扶前行,却不知搀扶他的就是被自己赶出门的儿子。庶子爱德蒙继承爵位后,同时与李尔的长女、次女勾搭,害得她们争风吃醋,相互残杀,最后次女被毒死,长女谋杀亲夫的阴谋败露后自杀。爱德蒙受到爱德加的挑战,在决斗中被杀。

创作背景

《李尔王》的故事来源于英国的古代传说,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和散甚多,莎士比亚在故事蓝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悲剧结局、李尔王的发疯等原创内容。

莎士比亚在创作《李尔王》时,正值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更清晰、更透彻,更关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

详细介绍

李尔王

李尔自认为一个由神的权威控制的宇宙,和谐有序,反映到人间就是一种绝对的伦常关系。他自认为是信念、秩序、伦常的捍卫者甚至化身,考狄莉亚的话在它看来无疑是对伦常的蔑视,对既定秩序的否定。而他铸成悲剧的根源也由此而生,他错把伦理和政治混为一谈,甚至错把伦理和政治秩序当作两个对等的事物对待。殊不知,伦理代表着亲情,代表着自然的神的旨意,是一种绝对关系。而他强迫女儿们为了得到政治上的利益,以亲情为借口,作为换取权力的筹码。这样,李尔和女儿们之间的亲情就不复存在了,伦理秩序在此处被政治秩序所异化,伦理关系被降到了一种相对关系的地位,自然的伦常遭到了严重破坏。

而嫁妆的这出戏,只是正常的伦理秩序被破坏的开场。接下来,李尔把实际的权力分给了大女儿和二女儿,可笑的是,他不承认实权旁落,于是,他带着代表权力的百名武士,到两个女儿家轮流居住。这种寄居在李尔看来,不过是仍然握有实权的国土和父亲到代理人和女儿的地盘上巡查罢了,她们理应用对待国土的礼节迎接他、但两个女儿和他的想法完全相反,李尔在她们眼中只是个丧失了实权的老者。李尔还想用武士来彰显他的地位,这无疑是用空洞的符号来支撑其实体的影响。当女儿们用正常的家庭伦理关系和他相处时,李尔却坚持享有空洞的权力符号。伦理秩序被异化的恶果爆发了。李尔被女儿们赶出了城堡,在暴风雨肆虐的荒原上陷入了疯狂。

爱德蒙

爱德蒙是尊贵的格罗斯特伯爵之子,他英俊而健康,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他拥有“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只可惜,作为庶出儿子的爱德蒙,在行为上并不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也并不像一个天神。他一直嫉恨自己嫡出的兄长爱德伽,多少年来,这嫉恨的种子在他心里发芽疯长,他认为哥哥是他们的父亲“拥有一个毫无欢趣的老婆,在半睡半醒间制造出来的一批蠢货。”而他自己,虽然是私生子,但却是在热烈兴奋的奸情里,得天地精华,父母元气而生下的孩子。而他想要的,就是得到“合法的爱德伽的土地。”

通过一封伪造的信件,爱德蒙成功让自己的父亲格罗斯特伯爵相信爱德伽欲联手爱德蒙谋害自己并取而代之。在他的筹划下,爱德伽欲父亲的误会一再加深,终致离家出逃。这次出逃带给了爱德蒙来自父亲百分之百的信任及原应该由爱德伽继承享有的所有权利,但这只是他重构命运的第一步。

李尔王的长女高纳里尔与其夫君奥本尼公爵同床异梦,却与背叛生父的爱德蒙“惺惺相惜”,二人商定在一场征战中使奥本尼身亡,爱德蒙取而代之,可此时里根公主却意外守寡,与爱德蒙干柴烈火。于是爱德蒙借机行事,在这姐妹二人左右逢源,妄图组建“娥皇女英”式的家庭,成为整个国家的主人,但这条终极计谋最终在他与得知真相的爱德伽对决时流产了。在这场正邪对决中,爱德蒙最终负伤而死,而李尔王的两位公主也都为他而死。

考狄利娅

考狄利娅可以说是悲剧主人公最完美的正面代表。她的死让人痛彻心扉,但她的人格和尊严散发个耀眼的光芒。考狄利娅这个人物可以说思想和行为都符合基督教精神。她如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那样诚挚无私的热爱她的父亲。即使被父亲无理遗弃,仍默默承受,还深深地挂念父亲。当他得知父亲蒙受不公正待遇,处境艰难时,她十分痛心并带兵救父于危难之中。尽管这样很危险甚至会让她付出生命,她却毅然替父找到正义。

傻子

傻子是戏剧中的丑角,在《李尔王》中被称为Fool,关于“Fool”的翻译,各家译法不同:朱生豪将其译成“弄人”,卞之琳译为“傻子”,梁实秋译为“弄臣”,还有学者称之为“愚人”,等等。

《李尔王》中的傻子是四大悲剧中丑角出场次数和语言数量最多的一个,与剧中其他角色尤其是主角相比,傻子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他在剧中有着十分突出和鲜明的形象,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然人性、权力、命运等一系列命题的观点都有了很大变化和发展;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正是通过傻子这一形象的话语把这一切鲜明地反映出来.

更多文章

  • 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Othello)》讲的是什么故事?奥赛罗剧情及作品主题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四大悲剧,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

    《奥赛罗(Othello)》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大约于1603年所写作的。这出戏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伦敦的Whitehall Palace首演。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

  • 四大悲剧的作者是谁?莎士比亚生平及写作特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国,四大悲剧,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莎士

  •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讲的是什么故事?哈姆雷特剧情及艺术特点解析(四大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英国,哈姆雷特,四大悲剧,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

  • 什么是屯田制?曹操为什么实行屯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屯田,屯田制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其中兵屯好处很明显,不打仗和操练的时候就去开荒种田,相当于充分利用劳动力,不浪费薪水,而且自己自作供应粮草。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既可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时亦不白花人力,乃一举两得之构想。但

  • 庚戌土断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有哪些措施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庚戌土断,刘裕,南朝,东晋

    土断这两个字的含义就是在东晋时期实行的废掉之前的侨置郡县,开始将暂居在当地的流民也编加进当地郡县户籍的方法。当时正处于桓温担任大司马并且掌管朝政的时期,为了可以改变国家的财政状况,所以实行了土断法,并且根据实行的事件称这次事件为庚戌土断。而之所以实行这种方法和当时庚戌土断的背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

  • 庚戌土断: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增多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庚戌土断,刘裕,南朝,东晋

    土断是东晋废除侨置郡县、使侨管土著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的办法。东晋曾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郡县(即侨置郡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当时侨置郡县无一定的边界,不征租税徭役。这些士族广造田园,兼并激烈,影响朝廷财政收入。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晋成帝司马衍为了整理户籍,增加财政收入,命侨寓

  • 什么是土断?为什么要实行土断?(庚戌土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土断,东晋,刘裕,庚戌土断

    历史由来 两晋、南朝时重要措施之一,即以土著为断。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其旨意、方法因时而有差异。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始。西晋时已出现土断概念。晋初司空卫瓘主张恢复汉代乡举里选法。户籍都按住

  • 绿林赤眉起义的原因:农民起义反压迫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大概是在西汉末年时期也就是公元十七年爆发的,当时因为西汉末年王莽想要该朝篡位而引起的战争,这也是一场有农民引起的起义。绿林赤眉起义图片王莽掌控政权后,使得民众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农民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加上地方官员的欺压,这也使得民众们心生不满。而赤眉军是因为某地的一个官差被县令命令

  • 绿林赤眉起义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赤眉起义,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绿林赤眉起义大概是在西汉末年时期也就是公元十七年爆发的,当时因为西汉末年王莽想要该朝篡位而引起的战争,这也是一场有农民引起的起义。绿林赤眉起义图片王莽掌控政权后,使得民众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农民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加上地方官员的欺压,这也使得民众们心生不满。而赤眉军是

  • 绿林赤眉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王莽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眉起义,汉代,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王莽的残酷压榨,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义。东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人多野荸荠少,引起了争夺。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出来给农民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