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扑朔迷离红丸案:明太子痴迷药丹命归西

扑朔迷离红丸案:明太子痴迷药丹命归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15 更新时间:2024/1/1 21:50:07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古代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其制法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装在金或银的器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以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然后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提炼,最后炼蜜为丸,药成。据《明实录》记载,嘉靖年间,宫廷为了配制“红丸”,前后一共选少女1080人。由此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特殊的宫女暴动。

万历末年,太子朱常洛因酒色过度,卧床不起。一天晚上,朱常洛为了寻求刺激,就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狂躁不已,精神极度的亢奋。次日早上,侍寝的太监吴赞连忙请来御医崔升诊治。崔文升以为是邪热内蕴,下了一副泄火药。结果,朱常洛一宿腹泻三十次,危在旦夕。

朱常洛资料图

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给皇帝误用泻药。崔文升反驳道并非误用,而是皇帝服用了“红丸”造成病重。就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危在旦夕的朱常洛还念念不忘“红丸”。鸿胪寺丞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下。到了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丸,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药丸。结果,皇上手捂心口,一命呜呼。

朱常洛一宿腹泻三十余次,危在旦夕。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给皇帝误用泻药。崔文升反驳道并非误用,而是皇帝服用了“红丸”造成病重。就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危在旦夕的朱常洛还念念不忘“红丸”。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下。到了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丸,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药丸。结果,皇上手捂心口,一命呜呼。

两颗“红丸”,酿成大案。红色药丸究竟是不是“红丸”?为什么在皇帝病重之时,还要进这种丸药?崔和李到底有没有幕后指使者?这一系列的疑问在人们脑海中盘旋。

明末宫廷内党派之间斗争激烈,“红丸”案激起了党派的更加尖锐的矛盾。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色丸药”其实就是“红丸”。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是想步陶仲文的后尘而已。也有人认为,那颗红色丸药是道家所炼金丹。用救命金丹来挽救垂危病人,一旦治活了则名利双收,要是死了算是病重难救。还有人认为,李可灼是受人指使,有意谋杀皇上。

朱常洛资料图

最后,大臣韩上书平复众议。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贬放南京。“红丸”案才算了结。

明末宫廷内党派斗争激烈,“红丸”一案,引起了党派的更加尖锐的矛盾。崇祯死后,南明朝又一次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彻底灭亡。小小红丸惹起的党争,简直是祸国殃民,后世不能不引以为戒。

标签: 红丸红丸案

更多文章

  • 红丸案始末:明光宗朱常洛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红丸案

    红丸案背景红丸案是发生在明朝末年时期的一桩案件,这也属于明朝末期宫廷三大案件之一,可见这次案件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巨大的。在1620年的时候泰昌帝突然生病,之后李可灼奉命献上了红色的药丸,可是泰昌帝吃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有人觉得这件事和前朝的郑贵妃有关,于是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因此而连坐了许多人,那么红

  • 1080少女入宫只为测试红丸!解密明朝红丸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红丸案,梃击案,明朝,

    导读: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一年(1552)十二月,又选三百人;三十四年(1555)九月,选民间女子十岁以下一百六十人;同年十一月,又选湖广民间女子二十余人;四十三年(1564)正月,选宫女三百人,前后共计一千零八十人。这些尚未成年的

  • 揭秘胡惟庸案奇冤案件真相:朱元璋的欲加之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胡惟庸案

    明朝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明朝一大奇冤案件,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的,有很多史学家都对于胡惟庸案中胡惟庸谋反提出了相关的质疑,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推动了胡惟庸案的发生。明朝胡惟庸案并不是单纯地一场君臣以下犯上的案件,更是一场君臣关乎权利的案件。明太祖朱元璋成为皇帝,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在成为皇

  • 明朝胡惟庸案真相: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胡惟庸,胡惟庸案

    明朝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明朝一大奇冤案件,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的,有很多史学家都对于胡惟庸案中胡惟庸谋反提出了相关的质疑,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推动了胡惟庸案的发生。明朝胡惟庸案并不是单纯地一场君臣以下犯上的案件,更是一场君臣关乎权利的案件。明朝胡惟庸案大捕杀明太祖朱元璋成为皇帝,可以说是十分

  • 明朝胡惟庸案的真相揭秘 胡惟庸案牵扯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惟庸,胡惟庸案

    明朝胡惟庸案明朝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明朝一大奇冤案件,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的,有很多史学家都对于胡惟庸案中胡惟庸谋反提出了相关的质疑,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推动了胡惟庸案的发生。明朝胡惟庸案并不是单纯地一场君臣以下犯上的案件,更是一场君臣关乎权利的案件。明朝胡惟庸案大捕杀明太祖朱元璋成为皇帝,

  • 明朝胡惟庸案是怎样发生的?案件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胡惟庸,胡惟庸案

    背景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字伯温),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

  • 揭秘朱元璋杀胡惟庸的真正原因!胡惟庸案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惟庸,朱元璋,胡惟庸案

    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

  • 揭秘空印案,朱元璋到底诛杀了多少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空印案

    空印一案乃是明朝官员为了方便开展工作,而事先携带印好公章的空白文书,等户部最终审核确定好数据,再在印好公章的空白文书上填好数据,上报户部。朱元璋得知后,大发雷霆,下令将全国掌印官员斩首,将所有的辅助官员,就是副职,杖责一百,发配充军。这还不行,连各省按察使司的言官也要问罪,理由就是监督不力。虽然官员

  • 揭秘空印案:朱元璋到底诛杀了多少官员?不服来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空印案

    昨天我们说到空印一案乃是明朝官员为了方便开展工作,而事先携带印好公章的空白文书,等户部最终审核确定好数据,再在印好公章的空白文书上填好数据,上报户部。朱元璋得知后,大发雷霆,下令将全国掌印官员斩首,将所有的辅助官员,就是副职,杖责一百,发配充军。这还不行,连各省按察使司的言官也要问罪,理由就是监督不

  • 揭秘明初朱元璋的“空印案”究竟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空印案

    核心提示:吴晗《朱元璋传》说空印案与郭桓案一共杀了七、八万人,《国史概要》也说空印案与郭桓案连坐被杀的人数以万计。而朱元璋是按空印文书上的署名顺藤摸瓜来捕人的。等皇帝完成了大逮捕,也不过数百人。直到全文末尾,也不像在这数百人之后又进行了株连逮捕。而且,这数百人中,还有一些人被充军了。网络配图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