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睢阳之战的意义:大唐历史上最为铁血的战争

睢阳之战的意义:大唐历史上最为铁血的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65 更新时间:2023/12/12 18:14:51

睢阳之战意义: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的着名战役,由张巡领导的决策团体,率领数千守士,死死拖住十倍于己的敌人,最终为收复长安赢得时间,对平定安史之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重要。至德二载(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上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到了当年七月,叛军再次围城。这时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

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他们先用云梯爬城。张巡命士兵用钩杆将云梯顶翻,随即又从城上投火焚烧云梯,这样,叛军用云梯攻城就失败了。之后,叛军作了一番整顿,又用钩车、木马攻城,但当他们靠近城墙时,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块砸得七零八落。叛军见状停止攻城,又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留存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这时,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许远也系其奴僮给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巡还对接近城墙的叛军将领晓以忠义,劝其反正。而被张巡策反的怀忠等许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帮助张巡守城。

为了加强睢阳守卫,张巡派部将南霁云从城东门杀出搬请救兵。但拥兵临淮的贺兰进明,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等都观望不肯发兵。只有驻守真源的李贲援助战马百匹;宁陵守将援助兵三千,但这些士兵由南霁云率领杀开敌围进到睢阳城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叛军得知张巡请援无望,又加紧攻城,至此城已很难坚守了。守城将士商议突围而去,但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军会大举南下,蹂躏江、淮。再说守城士兵已饥惫不堪,弃城而逃,必无生理,所以最后仍决定坚守。

直到当年十月,当叛军再次攻城时,守城士兵已无战斗能力,睢阳城终于被叛军攻破,张巡、许远及以下将上都成了叛军的俘虏。张巡毫无惧色,非常镇定。叛军主帅尹子琦劝他投降。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于是,尹子琦将张巡及其部将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36人同时杀害。张巡终年49岁。许远也在押送洛阳途中被杀。

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不堪设想。张巡、许远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也不满7000,前后400余战,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睢阳坚守10月之久,在此其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西京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

标签: 睢阳之战意义

更多文章

  • 睢阳之战经过:大唐安史之乱中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睢阳之战,经过,转折点

    睢阳之战经过: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及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

  • 清朝御膳房天价采购 鸡蛋竟超市场价3000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御膳房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有一个专门的厨房,叫做“御膳房”(匾额上写的是“膳房”,没有“御”字),皇帝的早餐和午餐都由这个厨房供应(晚餐一般由陪宿的嫔妃供应,每个嫔妃也都有一个专门的厨房,统称“内膳房”)。网络配图为了让皇帝把早餐和午餐吃好,御膳房配备了一大批太监,光总管就有两个,副总管6个,负责具体工作像

  • 明代以前没有御膳房 皇帝并不是天天吃山珍海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御膳房

    很多人以为,皇帝的饭菜肯定是“御膳房”做的。其实,这是“清宫戏”的效果。历史上,只有清代设置御膳房,掌管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隶属内务府,位于紫禁城东路、南三所西侧。明代没有叫“御膳房”的机构,但皇帝要吃饭这是肯定的。明朝负责给皇上做饭的机构是光禄寺,是个“副部级单位”, 因为知府只有正四品,而光

  • 御膳房厨师9000多人 明朝皇帝到底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御膳房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以后,百废待兴,天下百姓还没有从那个战乱的年代恢复过来。朱元璋时常想起幼年时期生活的艰苦,江山得来不易。坐上皇帝宝座以后,身体力行,崇尚节俭,日常饮食不过是“常供”,即家常便饭,并没有珍异美食。每天早晚进膳,必有一道豆腐,以表示自己不敢奢靡。明宫的膳食机构明朝宫廷的膳食管理,

  • 嘉靖皇帝:大明纵欲皇帝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中国六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中国六大名著

    这一回说到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讲的是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国,见满城家家门口放一个鹅笼,笼子里养的却不是鹅,而是五、六岁的小孩子。而原因,竟是当地国王要用小孩子的心肝来煎药服用,据说有千年不老之功。自然,这说的是比丘国。比丘国又在何处呢?那便是今日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尼泊尔。这

  • 《儒林外史》简介:历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中国六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清朝,,中国六大名著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

  •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故事(中国六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蒲松龄,中国六大名著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

  • 太平天国运动其实是毁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因为内部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领导层各自为营,暗中尔虞我诈,明着军队四分五裂,导致了被清王朝 军队镇压下去的结局。网络配图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不是想着怎么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是沉湎于女色,甚至猜忌为自己打天下的战士。洪秀全有个同

  • 揭秘太平天国运动中逃过一劫将领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平天国运动中逃过一劫将领有哪些

    众所周知,清朝对太平天国实行非常残忍的灭绝政策。因此除去少数在“天国”灭亡前就病逝的人(如洪秀全)外,绝大部分太平天国将领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清廷处死。但是还有部分太平军将领逃过一劫,没有随洪秀全为“天国”陪葬,有些人甚至还算实现了打败“清妖”的理想。何崇政传说是翼王石达开的“记室”(秘书),不过推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成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它显得过于粗暴,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影响深远,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可以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来讨论。太平天国运动首先太平天国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最高峰,它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三点,第一,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候中国清政府十分腐败,它的发生动摇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