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靖皇帝:大明纵欲皇帝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中国六大名著)

嘉靖皇帝:大明纵欲皇帝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中国六大名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35 更新时间:2023/12/27 3:58:07

这一回说到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讲的是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国,见满城家家门口放一个鹅笼,笼子里养的却不是鹅,而是五、六岁的小孩子。而原因,竟是当地国王要用小孩子的心肝来煎药服用,据说有千年不老之功。

自然,这说的是比丘国。比丘国又在何处呢?那便是今日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尼泊尔。这个山脚下的国度,历史上曾是释迦牟尼的祖国迦毗罗卫国所在地。当大唐兴起之际,当时的尼泊尔正与吐蕃联姻,松赞干布就曾迎娶了尼国的尺尊公主。而在贞观九年,玄奘(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便来到此国,参谒佛祖诞生地。随后,尼国便曾遣使入朝长安,据说菠菜,就是那时候传入中国。

网络配图

千年之后,当明亡清兴,廓尔喀人也在尼泊尔兴起。乾隆年间,廓尔喀人甚至两度入侵西藏。自然,他们的意图在于夺财而不是掠地,据说喇嘛们收藏了不小的财富,所以才吸引了他们的关注。最终,福康安领兵入藏,并节节胜利,长驱直入到加德满都城下。这一仗令廓尔喀人对中华武力印象深刻,从此之后,其对中国的藩属地位一直维系至大清覆亡前夕。

正因如此,大明时节的江苏人吴承恩无法获悉比丘国的真实情形,他的书中情节完全来自现实——换句话说,西游记中的比丘国并非尼泊尔,而是中国的明朝政治现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明的嘉靖皇帝,恰好也和书中的比丘国国王一样,因为好色而虚淘了身子,以至于大量服用药物。而众所周知,中国的房中术是道教的所长,于是嘉靖一代,便有道士和大臣们纷纷献上诸如含真饼、红铅、秋石、百花药酒之类的神奇“补药”。

那么这究竟是些什么玩意呢?

这含真饼,据说那是初生婴儿尚未啼哭时口中含的血块;秋石,则是用用男童小便炼成的一种无机盐。而有个姓杨的方士,更奉上一款神药叫做“天葵”,据说那就是所谓处女初潮经血。而用“天葵”提炼出的粉剂,便是“红铅”——这“红铅”有什么用呢?据说可以长命百岁,自然这个有点虚,但它还有一款现实用途,那便是所谓壮阳。

这一用途,便与西游记中比丘国王的毛病如出一辙了。且看书中,那国丈进贡美女之后,“陛下爱其色美……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得精神疲倦,身体汪羸,饮食少进,命在须臾。”实际上,这没什么妖精作怪的道理,就是纵欲过度了。比丘国王如此,嘉靖皇帝更是这般。

网络配图

而为了这些“红铅”,嘉靖皇帝便下诏从各地选取女童入宫,目的唯有一个,那就是牟取“天葵”,结果致使许多女童血崩而死,而即便是未死者,在获取天葵之后,据说也会统统处死,以免走漏风声。

《西游记》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说孙猴大战国丈之后,下来寻那国君,“见四五个太监,搀着那昏君自谨身殿后面而来”。为什么又要特别点出谨身殿呢?原来这里又是藏笔锋的所在,大明王朝就在这嘉靖时代,有一个大大出名的“谨身殿大学士”,那不是别人,就是严嵩

严嵩在明朝,自然也是奸佞权臣一类的人物,但他擅长写青词,嘉靖皇帝要追求长生不老,就要斋醮祷祀,就要找人写青词——据说严嵩就是因为善写青词而得宠。整个嘉靖时代,严嵩是皇帝求长生、玩房中术的最佳助手,也因此成为一时的宠臣——换句话说,严嵩,就是西游记中“国丈”的原型。

在嘉靖之后的万历年间,浙江嘉兴有个姓沈的读书人,功名不就,却见闻不少,最终写成一部《万历野获篇》,其中就明白无疑地写着:为了取用女童的“红铅”,仅在嘉靖31年至34年间,大明天子就曾从民间选取四百多名八至十四岁的女孩进宫——吴承恩写西游记之际,估计是为了避祸,故意将女孩写成男孩,八至十四岁改成五六岁。虽然如此,取小女孩的“红铅”做“天葵”,与取小男孩的心肝做“千年不老之药”,又有多少分别呢?

网络配图

事实上,在明朝历史上,这一幕为“天葵而祸害少女性命”的丑恶勾当,也终于激发了宫女的反抗,一些有志气的宫女觉得既然是死路一条,倒不如与这狗皇帝拼一记。最终便上演了“宫女谋杀天子”这历史上鲜有的一幕。

可惜,小说只是小说,宫女们也只是宫女,真实的场景之下,是宫女的反抗失败,嘉靖继续做皇帝,严嵩继续做首辅,而另一个叫做陶仲文的道士,甚至一身兼少师、少傅、少保数职。

扳倒严嵩的,实际上是他的同僚徐阶与另一个道士蓝道行,据说在某次扶乩之际,蓝道士前言刚说完:“今日有奸臣奏事。”随后便进来了严嵩,嘉靖皇帝因此对他开始有了怀疑——最终,是严嵩被削官还乡,死的时候连块棺材板都没有。

能将嘉靖皇帝扳倒的,实际上唯有阎王,不得不说,诸神都泛泛而已,唯有他才是最牛的。而那时,六十多岁的吴承恩,正在杭州“贫病交加”。

标签: 嘉靖中国六大名著

更多文章

  • 《儒林外史》简介:历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中国六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清朝,,中国六大名著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

  •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故事(中国六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蒲松龄,中国六大名著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

  • 太平天国运动其实是毁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因为内部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领导层各自为营,暗中尔虞我诈,明着军队四分五裂,导致了被清王朝 军队镇压下去的结局。网络配图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不是想着怎么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是沉湎于女色,甚至猜忌为自己打天下的战士。洪秀全有个同

  • 揭秘太平天国运动中逃过一劫将领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平天国运动中逃过一劫将领有哪些

    众所周知,清朝对太平天国实行非常残忍的灭绝政策。因此除去少数在“天国”灭亡前就病逝的人(如洪秀全)外,绝大部分太平天国将领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清廷处死。但是还有部分太平军将领逃过一劫,没有随洪秀全为“天国”陪葬,有些人甚至还算实现了打败“清妖”的理想。何崇政传说是翼王石达开的“记室”(秘书),不过推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成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它显得过于粗暴,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影响深远,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可以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来讨论。太平天国运动首先太平天国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最高峰,它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三点,第一,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候中国清政府十分腐败,它的发生动摇了清

  • 南北战争名将 张伯伦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战争名将张伯伦

    在美国的南北战争出现了很多名将,其中北方比较著名的有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和威廉·特库赛·谢尔曼等人,南方主要有罗伯特·爱德华·李以及托马斯·乔纳森·杰克逊。这些人无论是战胜方还是战败方,都在这场战役中声名鹊起。罗伯特李将军的油画格兰特是美国联邦军总司令,也是南北战争名将第一人。在领导的北方军队很

  • 南北战争的武器 南北战争中的火炮与铁甲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北战争的武器

    南北战争是指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场内战,参加双方分别是北军和南军。在此次战争双方都使用了比较先进的武器,南北战争武器当中枪支的使用量是最大的。南北战争武器图片而在南北战争武器的枪支武器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柯尔特式手枪,这款手枪在改进后最早使用在墨西哥战争中。在此次南北战争中,南军使用的更为广泛。在经历了

  • 迷信恶作剧:“巫蛊之祸”如何害死一皇后一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巫蛊之祸

    在我国古代,用巫术诅咒杀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这个迷信恶作剧,在汉武帝时曾引发一场轰动朝野的大案,史称“巫蛊之祸”。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大侠”叫朱世安,被朝廷通缉。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横行不法,擅自挪用北军(京城禁卫军)的经费,被逮捕下狱。公孙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向汉武帝提出抓捕朱世安来赎公孙

  • 汉武帝毁灭三族事件之谜起因竟然是巫蛊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巫蛊之祸

    汉武帝的宏才大略,在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到了执政后期,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在自己的打击下鬼哭狼嚎,汉武帝变得骄纵自大了,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无敌。于是想着一门心思投放在如何长生不老,不死不灭的虚幻中。网络配图 就这样,汉武帝执政后期内宫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因为汉武帝痴迷于神怪诅咒,在一个午睡之际,汉武帝

  • 何为巫蛊之祸:揭秘汉武帝酿成一生的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兴土木,以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喜欢任用酷吏,加重刑罚,从来也不把杀人当作一回事。而太子刘据则经常劝他与民休息,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于是,汉武帝逐渐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除太子刘据外,汉武帝后来还有5个儿子。在这6个儿子里面,汉武帝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刘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