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是朱元璋故意造的冤案吗(明初四大案)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是朱元璋故意造的冤案吗(明初四大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03 更新时间:2024/1/1 8:59:00

古代剥皮,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其残酷程度与凌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刑罚并不在规定的处刑之列,但是在历史上却有很多朝代都行使过这种刑罚,明朝皇帝朱元璋处死功臣蓝玉就用了剥皮的刑罚。剥皮的方法就是从脊椎处下刀,使得背部的皮肤分成两部分,再利用刀把皮肤和肌肉慢慢地分开来。最初剥皮是人死后再进行剥皮,但在后来逐渐演变成活剥皮。

蓝玉剥皮照

蓝玉本是朱元璋最信任的臣子,他也为朱元璋打了不少的胜仗,但为何最后却被剥皮,他的人皮还被巡回展览?除他以外受牵连的人数达到1.5万人,让人不寒而栗,这也算是历史上一大惨案。

蓝玉在明朝时期是一代名将,跟随开平征南讨北,所向披靡,是开平王最重视的将士,也时常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朱元璋也愈来愈信任他,封他为太傅。但是蓝玉却愈发变得嚣张,三番几次在大会上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而且还在朱元璋没有应允的情况下擅自非法占有百姓的田地,蓄养家奴和干儿子。朱元璋看在眼里,觉得不治蓝玉,蓝玉都要骑到自己的头上了,况且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太子刚死,皇太孙又还只是个孩童,皇位岌岌可危。于是,蓝玉以谋反的罪名被捕,虽然他一口否定他没有造反的心,但是皇上要让臣子死臣子不得不死。蓝玉遭到被剥皮的悲惨下场,人皮还进行全国巡演,最终是他的女婿向皇上奏请,才使他的人皮留在了四川。

蓝玉案杀了多少人

蓝玉案指的是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提高自己的震慑力而诛杀了一代功臣蓝玉的重大事件。蓝玉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能臣之一,但是到了后期蓝玉自信心过度膨胀,不仅触犯了许多的律法,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成了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毒瘤。蓝玉案在明朝也算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了,不仅影响范围比较广,而且杀的人的数目也是巨大的,那么蓝玉案杀了多少人呢?

蓝玉案图片

蓝玉案杀了多少人就同时代表着蓝玉案的牵连范围有多大,根据历史相关的记载蓝玉案杀了大概一万五左右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虽然说满朝武百官再加上地方上的官员等等并没有如此多的人数,但是朱元璋却是连和蓝玉相关的所有人都杀掉了,因为他所提出的借口是蓝玉想要篡位谋反,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罪名了,再加上朱元璋是真的想要将蓝玉斩草除根,所以才下令将一切和蓝玉有关的被称为蓝党的人,全部斩杀殆尽,虽然看似残忍,但是却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好的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除此之外蓝玉案杀了多少人同时也代表着朱元璋铲除异己的决心,一万五左右的人数全部都是因为他的一句命令而失去了性命,其实在这其中很大程度上都是被牵连被影响的,但是在古代封建统治之下,皇帝的命令无人可以反抗,蓝玉案杀了多少人也大部分都是出自朱元璋的命令。

蓝玉案的影响

蓝玉案是明朝时期一场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蓝玉作为战绩赫赫的朝中重臣,虽然为明朝做了许多事出了许多力,可是到底还是臣子,身为臣子总是要有着自己的原则,任何自己不能做的事儿都是应该不去做的,可是蓝玉却不一样,他的脾气性格随着权力而越来越大,同时对于朱元璋的敬畏之心也越来越小,这样一来朱元璋不得不下力气将他铲除,于是才发生了范围广影响大的蓝玉案,那么蓝玉案的影响是什么呢?

蓝玉案图片

说到蓝玉案的影响,首先还是要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为了政权的稳定性,同时铲除一切对于自己不利的因素,这才策划了蓝玉案,而蓝玉案的影响根本上还是在于加强了朱元璋的中央集权。作为一个帝王重视权力是无可厚非的,朱元璋绝不允许他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地位,而蓝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触犯了这一点,蓝玉案的影响可以让朱元璋稳定政权,朱元璋当然要这么做了。

其次蓝玉案的影响还在于对其他大臣还造成了引以为戒的影响。当时蓝玉案牵连的范围还是非常大的,一些平时和蓝玉有关联的大臣都被统一称为蓝党,在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这些人同时都被一同诛杀,这样一来就为之后的官员起到了震慑的作用,相信有这样的例子摆在前面,之后的大臣凡是有任何不轨之心都要仔细考虑清楚的。

但是蓝玉案的影响也不一定都是正面的,蓝玉毕竟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级别的大臣,对于这样的大臣却最后被他用谋反的罪名诛杀,对于朱元璋来说也算是不好的影响吧。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我国明朝中国的奇冤案件,在明朝朝廷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是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也是强化皇权至上的政治手段。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第十一年,而蓝玉案则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可以说这两起案件都是发生于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并且都是由朱元璋发动的,对于明朝的江山有着极大的巩固统治的作用。

蓝玉雕像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些许的不同。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与宰相权利之间的矛盾中,可以说胡惟庸案中的胡惟庸是因为自己的宰相权利的过高而触怒了朱元璋,因此得到了谋图不轨的株连九族的惩罚。

而蓝玉案则是因为大将军蓝玉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的地位威胁了朱元璋的统治地位,因此而遭到了朱元璋的迫害。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的主要的相同点在于历时时间短,但是具有毁灭性的的破坏能力。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有着相近之处,都是在得知罪行之后立即进行了杀害,没有留给胡惟庸或是蓝玉为自己辨白的机会。并且都有相继的余波影响,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牵扯了大量的朝中大臣。但是蓝玉案中伤亡人数不及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明朝初年的奇冤案件,过程基本上是相似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发生基本上铲除了明朝的开国元勋的势力。

更多文章

  • 明朝的郭桓案是怎么回事?(明初四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桓案,明朝,朱元璋,明初四大案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对此,明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为了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小富百姓,遭到抄

  • 黄宗羲定律是什么?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积累莫返之害,明朝,清朝

    黄宗羲是著名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历代的税法改革总结出了“积累莫返之害”,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黄宗羲定律。那么黄宗羲定律究竟是什么呢,为何纵观历史,不管是哪朝哪代,最终都逃不掉黄宗羲定律的结果。黄宗羲定律是什么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

  • 明朝守夜人黄宗羲,发明"三权分立",却挡不住灭亡的脚步(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1644年,清军入关。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清军先是击败了农民军,又一一镇压了各地的抗清力量。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的统治已趋于稳定。为什么明朝会土崩瓦解?为什么满人仅以数十万之众,就可以征服人口过亿而且经济、文化均遥遥领先的明代中国?当人们都在以传统方式反思,或认为明亡于党争或认为明亡于阉祸时,启蒙思想家

  •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为了理想(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伟人大多出生于动荡的时代,黄宗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晚年的黄宗羲提出裸葬自己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黄宗羲最后还是以裸葬入土,那黄宗羲为何坚持要裸葬自己呢?网络配图黄宗羲的生平简介黄宗羲,字太冲,或德冰,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

  •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黄宗羲其主要观点有哪些(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思想方面受到王阳明的影响,赞成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他一生致力于心学的研究,并且颇有建树。在政治方面,黄宗羲提出了“民主”一词的核心,在著作《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提到了君权的有的放矢,并且就抑制独裁和专权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黄宗羲是明末清初年间,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是近

  •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传奇人生:黄宗羲事迹(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宗羲,明朝,,黄宗羲定律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种种内忧外患,让他的一生历尽劫难,在百折不挠、颠沛坎坷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代大师。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文人学者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少之又少。由于家世的关系,黄宗羲很早就开始卷入晚明残酷的政

  • 揭秘曹魏第一统帅曹仁将军 曹操一生的防守专家(曹魏八虎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仁,曹操,三国,名将,三国名将,曹魏八虎骑

    曹魏第一统帅曹仁将军,一生的防守专家先来说说影响最广的《三国演义》里曹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介匹夫,屡败之将,无智无勇,一事无成。读完演义可能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如此,或许这个路人甲你根本没有在意,还未分清他和曹洪都干过哪些事。之后的三国杀桌游给大家的印象就比较贴切了,防守专家,总体来讲已经靠近了原

  • 三国里真正的痴情郎:武将夏侯尚因何抑郁而终(曹魏八虎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侯尚,夏侯渊,,曹魏八虎骑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在书中不是很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也不差,曾经攻击蜀国上庸城,平定三郡九县,也曾击败诸葛瑾。夏侯尚还爱过一个女子,此女后被曹丕杀害。夏侯尚痴念不忘,以至于精神恍惚,一年之后也郁郁而亡,是三国里真正的痴情郎。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从子。和曹丕亲近友好,《魏书》说夏侯尚,有筹画

  • 名将曹休:史上被曹操称为“吾家千里驹”的人(曹魏八虎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休,曹操,曹魏八虎骑

    被曹操称为“吾家千里驹”的人曹操举义兵时,有一人改名换姓北归,终于见到曹操,曹操很兴奋的对左右的人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啊。”这个人是曹休,曹操的族子。曹休后来破张飞、败吴将,名震江东。曹休,字文烈,是曹操族子。当时天下大乱,曹氏宗族都离开乡里。曹休十余岁时丧父,他独自与一门客抬着父亲灵柩,借坟地安

  • 郾城之战影响及意义:岳家军十年之功,废於一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郾城之战,影响,意义,岳飞

    郾城之战影响及意义:宋高宗获报後下诏书,高度肯定郾城之捷,犒赏将士:“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万,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尔在行之旅,咸怀克敌之心,陷阵摧坚,计不反顾。鏖斗屡合,丑类败奔。念兹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