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郭桓案是怎么回事?(明初四大案)

明朝的郭桓案是怎么回事?(明初四大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46 更新时间:2023/12/28 16:07:21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对此,明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为了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小富百姓,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记其数。由于牵扯面过广,全国百姓对此案非常不满意,明太祖为了平息民怨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

背景

元朝末年的官僚机构极为腐朽,官吏贪腐成性,以至于明太祖在建国后就十分注意政风。他一方面提倡廉洁,要求各级官吏遵纪守法,廉政爱民。另一方面对于官吏犯法特下重典,以吓阻官吏贪污腐败 。如果有官员触犯贪污罪,则施以剥皮之刑。郭桓案爆发前,空印案、胡惟庸案先后发生,明太祖为了解决官员贪污,逐渐采取法外施刑的方式,而且也越来越重,并且设立锦衣卫以加强监控官员。他曾经感叹说:“朕才疏德薄,控御之道竭矣!”。

经过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怀疑担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偕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下令调查。同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郭桓利用职权,勾结李彧、赵全德、胡益、道亨等贪污,其事项有:

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降低朝廷岁收。

私吞淅西的秋粮,浙西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郭桓只上缴两百多万石。

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石百多万石粮食。为此,明太祖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

明太祖令审刑司吴庸拷讯,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为了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史称“郭桓案”。最后,明太祖为了平息民怨,将审刑司吴庸杀了,并称折算赃粮实有两千石百多万石,“恐民不信,但略写七百万耳”。

结论

《明史·刑法二》记载郭桓案的起因时,曰: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明太祖在《大诰》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郭桓案与之前的空印案坐死数万人,这是明太祖过度重典肃贪的表现,让明朝官员警戒恐惧,时人谓:“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8]。”郭桓案因打击面过宽,使不少官员蒙受不白之冤,从而使肃政目标大打折扣。

更多文章

  • 黄宗羲定律是什么?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积累莫返之害,明朝,清朝

    黄宗羲是著名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历代的税法改革总结出了“积累莫返之害”,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黄宗羲定律。那么黄宗羲定律究竟是什么呢,为何纵观历史,不管是哪朝哪代,最终都逃不掉黄宗羲定律的结果。黄宗羲定律是什么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

  • 明朝守夜人黄宗羲,发明"三权分立",却挡不住灭亡的脚步(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1644年,清军入关。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清军先是击败了农民军,又一一镇压了各地的抗清力量。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的统治已趋于稳定。为什么明朝会土崩瓦解?为什么满人仅以数十万之众,就可以征服人口过亿而且经济、文化均遥遥领先的明代中国?当人们都在以传统方式反思,或认为明亡于党争或认为明亡于阉祸时,启蒙思想家

  •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为了理想(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伟人大多出生于动荡的时代,黄宗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晚年的黄宗羲提出裸葬自己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黄宗羲最后还是以裸葬入土,那黄宗羲为何坚持要裸葬自己呢?网络配图黄宗羲的生平简介黄宗羲,字太冲,或德冰,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

  •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黄宗羲其主要观点有哪些(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思想方面受到王阳明的影响,赞成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他一生致力于心学的研究,并且颇有建树。在政治方面,黄宗羲提出了“民主”一词的核心,在著作《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提到了君权的有的放矢,并且就抑制独裁和专权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黄宗羲是明末清初年间,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是近

  •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传奇人生:黄宗羲事迹(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宗羲,明朝,,黄宗羲定律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种种内忧外患,让他的一生历尽劫难,在百折不挠、颠沛坎坷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代大师。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文人学者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少之又少。由于家世的关系,黄宗羲很早就开始卷入晚明残酷的政

  • 揭秘曹魏第一统帅曹仁将军 曹操一生的防守专家(曹魏八虎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仁,曹操,三国,名将,三国名将,曹魏八虎骑

    曹魏第一统帅曹仁将军,一生的防守专家先来说说影响最广的《三国演义》里曹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介匹夫,屡败之将,无智无勇,一事无成。读完演义可能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如此,或许这个路人甲你根本没有在意,还未分清他和曹洪都干过哪些事。之后的三国杀桌游给大家的印象就比较贴切了,防守专家,总体来讲已经靠近了原

  • 三国里真正的痴情郎:武将夏侯尚因何抑郁而终(曹魏八虎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侯尚,夏侯渊,,曹魏八虎骑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在书中不是很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也不差,曾经攻击蜀国上庸城,平定三郡九县,也曾击败诸葛瑾。夏侯尚还爱过一个女子,此女后被曹丕杀害。夏侯尚痴念不忘,以至于精神恍惚,一年之后也郁郁而亡,是三国里真正的痴情郎。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从子。和曹丕亲近友好,《魏书》说夏侯尚,有筹画

  • 名将曹休:史上被曹操称为“吾家千里驹”的人(曹魏八虎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休,曹操,曹魏八虎骑

    被曹操称为“吾家千里驹”的人曹操举义兵时,有一人改名换姓北归,终于见到曹操,曹操很兴奋的对左右的人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啊。”这个人是曹休,曹操的族子。曹休后来破张飞、败吴将,名震江东。曹休,字文烈,是曹操族子。当时天下大乱,曹氏宗族都离开乡里。曹休十余岁时丧父,他独自与一门客抬着父亲灵柩,借坟地安

  • 郾城之战影响及意义:岳家军十年之功,废於一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郾城之战,影响,意义,岳飞

    郾城之战影响及意义:宋高宗获报後下诏书,高度肯定郾城之捷,犒赏将士:“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万,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尔在行之旅,咸怀克敌之心,陷阵摧坚,计不反顾。鏖斗屡合,丑类败奔。念兹锋

  • 郾城之战战役经过:岳家军大破完颜兀术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郾城之战,过程,岳家军

    郾城之战战役经过: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数万人,自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岳飞还派梁兴等人渡过黄河,联合河东、河北义军,在金的后方痛击金军,收复了不少州县。完颜宗弼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