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权论中马汉认为最重要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海权论中马汉认为最重要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89 更新时间:2023/12/27 9:11:42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他主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马汉的海权论对日后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甚大。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直到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原形。马汉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战略,主要以英国为例,讨论一国的地理、人口、政府政策等六项基本因素对海权的影响,其因素分别如下:

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海军基地。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地形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国土之大小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占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

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国民性

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政府的政策

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

标签: 海权论马汉海军

更多文章

  • 海权论简介:马汉所撰写的分析海权重要性的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海权论,马汉,海军,

    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

  • 解密:苏联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在二战中如何应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纵深战役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经历了战略防御(1941年6月22日-1942年11月),战略反攻(1942年11月-1943年12月)、战略进攻(1944年1月-1945年5月)三个阶段。从苏德战争开始到斯大林格勒反攻前,苏军遭到德军的突然袭击,被迫进行艰苦的战略防御作战,但在战略 防御阶段苏军在莫斯科方向进行

  • 大纵深战役理论产生背景:二战前军事革新迅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纵深战役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受19世纪拿破伦战争经验和克劳塞维茨、约米尼大会战思想的影响,各军事强国都企图通过几次大的决战思想,迅速击败敌手,夺取战争的胜利。当时普遍认为,进攻由于掌握主动权,易于达成突然性,计划周密,准备充分,具有优越性,运动战将是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但战争开始不久,作战双方很快就陷入

  • 大纵深战役理论简介:苏联二战前军事理论的精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纵深战役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

    “大纵深战役”战役理论被视为三四十年代苏联军事科学的最大成就。这一理论是苏军于30年代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适应武器装备的发展而提出的,实施进攻战役的重要指导思想。大纵深战役(大纵深战斗)是战役军团(兵团部队)的一种作战形式。其实质在于,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方整个防御纵队,在选定防向

  • 岛原之乱的缘由:幕府与平民之间日渐激烈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岛原之乱,日本,宗教

    但是新教国家英、荷与先期航来的旧天主教国家西、葡之间矛盾重重,前者因此在家康面前大进谗言,说天主教传教士乃是妄图将日本变成殖民地的西、葡国王派来的间谍。家康本就不满天主教宣扬上帝万能从而淡化世俗领主的权威,进而看到很多九州诸侯通过与西、葡等国通商获得了大批物资和武器,认为如果不加限制地任其发展,将会

  • 岛原之乱的战争原因:宗教的信仰开始威胁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岛原之乱,日本,宗教

    “岛原之乱”的直接导火线有两件事:一件是岛原农民与三右卫门因没交足“年贡”,其怀孕的儿媳被抓去赤身裸体关进水牢,在水牢里生下孩子,大人孩子全死了。另一件是岛原农民角藏、三吉二人渡海去拜访天草的四郎时贞,被授予修道士资格,回岛原后,复宗者越来越多,惊恐的领主松仓家派代官偷偷将二人及其家属18人全部杀死

  • 岛原之乱的简介:江户幕府对于宗教之间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岛原之乱,日本,宗教

    室町幕府末期,随着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到达日本,天主教在日本迅速传播。到十六世纪八十年代,东到美浓,西至萨摩,教堂之数达二百余座,教徒约十五万人。十七世纪初,德川家康开创江户幕府。面对日益强大的天主教势力,家康感到了威胁,下令“禁教”。此时九州岛上的岛原藩由松仓重政任藩主,松仓重政对于天主教徒实行

  • 解密:古巴导弹危机对解决国际冲突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巴导弹危机,热核战争,苏联,

    作为国际关系史经典的案例,古巴导弹危机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和解决国际冲突的新途径呢?A.古巴导弹危机留给我们的启示1、正如现实主义者认为的,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古巴导弹危机被解决时,俄国人事先没有征求过卡斯特罗的意见。卡斯特罗因而宣称他被出卖了,并表示对这个协议将

  • 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美苏之间关系发生微妙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巴导弹危机,热核战争,苏联,

    古巴导弹危机有着什么历史影响?1.美苏关系的转折美苏更深刻的认识到双方在避免核对抗、维持核垄断方面有着相互吻合的利益。2. 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美苏之

  • 古巴导弹危机经过:古巴导弹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巴导弹危机,热核战争,苏联,

    古巴导弹危机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 前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 向苏联寻求援助在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时,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苏联当时对古巴的处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正是出于同美国争夺霸权的需要,想在拉丁美洲找一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