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争论简介:克劳塞维茨撰写的西方军事圣经

战争论简介:克劳塞维茨撰写的西方军事圣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5 更新时间:2023/12/27 6:38:00

《战争论》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总结以往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

其中包含说明、作者自序,及作者在1810年至1812年为普鲁士太子讲授军事课的材料、关于军队的有机区分、战术或战术学讲授计划提纲等附录,全书一共3卷8篇124章,约70万字。被认为是,军人必读的战略学圣经

《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作者在书中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尽管该书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发革命的主要思想。

标签: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军事

更多文章

  • 应仁之乱的影响:旧势力的没落以及新兴势力的抬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

    1467年3月,47岁的日本水墨画画圣雪舟搭乘遣明船自博多港出发,一路往浙江省宁波航行。两年后回国时,京都和大坂均因战乱尽为焦土。旧势力的没落以及新兴势力的抬头,贯穿室町时代的关键词就是,‘旧势力的没落以及新兴势力的抬头’。从镰仓时代后期开始,以名门武家、公家为首的旧势力不断被随生产力上升而壮大的国

  • 应仁之乱的经过:战国各大将军大名间的大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

    室町幕府统治时,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四代足利义持时不但平定了守护大名的叛乱,还成立了拥护将军统治的宿老政治,但1441年嘉吉之乱中6代将军足利义教被杀,7代将军同母兄的足利义胜9岁便接替了将军一位。义胜仅任不到一年便去世,结果义胜的二弟义政管领的富山持国被推选,8岁继承了将军的职位。义政在母亲日野重子

  • 应仁之乱的背景:战国大名们互相混战的战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

    1449年,足利义政成为室町幕府第8代将军,他耽于酒色,不理政事,导致社会动荡,各地不断发生德政暴动,将军权力逐渐衰落,幕府实权旁落重臣和实力强大的守护大名细川胜元、山名持丰(又名山名宗全)等手中。足利义政早年无子,1464年以弟足利义视为继嗣、以细川胜元为保护人。次年其妻日野富子生子足利义尚,以山

  • 解密:美国军事家马汉的海权论有什么中心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海权论,马汉,海军,

    《海权论》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是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海权理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他有着以下四个中心思想(一)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拿破仑几次企图渡过海峡征英皆告失败後,于一七九八年征埃时,其海军在尼罗河口海战时遭英

  • 海权论中马汉认为最重要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海权论,马汉,海军,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

  • 海权论简介:马汉所撰写的分析海权重要性的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海权论,马汉,海军,

    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

  • 解密:苏联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在二战中如何应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纵深战役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经历了战略防御(1941年6月22日-1942年11月),战略反攻(1942年11月-1943年12月)、战略进攻(1944年1月-1945年5月)三个阶段。从苏德战争开始到斯大林格勒反攻前,苏军遭到德军的突然袭击,被迫进行艰苦的战略防御作战,但在战略 防御阶段苏军在莫斯科方向进行

  • 大纵深战役理论产生背景:二战前军事革新迅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纵深战役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受19世纪拿破伦战争经验和克劳塞维茨、约米尼大会战思想的影响,各军事强国都企图通过几次大的决战思想,迅速击败敌手,夺取战争的胜利。当时普遍认为,进攻由于掌握主动权,易于达成突然性,计划周密,准备充分,具有优越性,运动战将是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但战争开始不久,作战双方很快就陷入

  • 大纵深战役理论简介:苏联二战前军事理论的精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纵深战役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

    “大纵深战役”战役理论被视为三四十年代苏联军事科学的最大成就。这一理论是苏军于30年代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适应武器装备的发展而提出的,实施进攻战役的重要指导思想。大纵深战役(大纵深战斗)是战役军团(兵团部队)的一种作战形式。其实质在于,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方整个防御纵队,在选定防向

  • 岛原之乱的缘由:幕府与平民之间日渐激烈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岛原之乱,日本,宗教

    但是新教国家英、荷与先期航来的旧天主教国家西、葡之间矛盾重重,前者因此在家康面前大进谗言,说天主教传教士乃是妄图将日本变成殖民地的西、葡国王派来的间谍。家康本就不满天主教宣扬上帝万能从而淡化世俗领主的权威,进而看到很多九州诸侯通过与西、葡等国通商获得了大批物资和武器,认为如果不加限制地任其发展,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