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稷下道家所推崇的管子学说指的是什么?(《管子》)

解密:稷下道家所推崇的管子学说指的是什么?(《管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62 更新时间:2023/12/23 0:42:17

在战国与汉朝初年,人们一般都说“黄老之学”,汉初的“文景之治“就被认为是黄老之学又一次成功的政治实践。直到曹魏以降,上流社会大搞文化沙龙,又随着政治空气的窒息,关注时政的黄老逐渐滑向了谈虚论玄,道家由“外王”转向了“内圣”,这才有了老庄并称,进入了庄子之名最显的魏晋玄学时代。

对于“黄老之学”,有个不太雅致的说法,叫“君人南面之术”,相当有法家的感觉。事实上,《老子》对法家确实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韩非子》中就有《解老》和《喻老》两篇,是最早的《老子》注讲本,其中偏重的正是君人南面之术。这门学问还有个名字,叫做“道论”,可见它和道家的关系。君人南面之术,顾名思义,就是教人怎么做领导,怎么搞政治的,属于古代的行为组织学

管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类 ,而《隋书·经籍志》则改列法家类。甚至,越往深里看,就越是觉得在汉初各派之间并非那么壁垒森严,这和春秋战国时代实在是大为不同了。比如,当时的青年俊彦贾谊在谈到儒家“别尊卑”的礼治思想的时候,却离奇地引用了《管子》的话,说:“《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话如果放到《论语》或者《孟子》里边,一点儿也不显得扎眼。

《管子》虽然托名管仲,学者们却几乎没人认为它真是春秋时代的著作,而把成书年限推定在战国到西汉这段时间。郭沫若在《艺文类聚》里发现了一段话,和《管子》所载几乎是一样的内容:

周容子夏以侈靡见桓公。桓公曰:“侈靡可以为天下乎?”

子夏曰:“可。夫雕橑而后炊之,雕卵然后瀹之,所发积藏,散万物也。”

郭沫若由此推测,“侈靡篇”的真正作者就是这位周容子夏,写作时间则应该是在汉朝吕后当政的时候。——如果我们相信这个论断的话,再联系起《汉书·艺文志》里边的作品分类,那么,西汉人眼中的道家思想似乎已经隐隐出现了一个轮廓。

《管子》八十六篇,《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班固注:“名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有《列传》。”《管子》以黄老道家之道为基础以其开放性,在理论上解决了儒、法、名诸家之间的分歧,使得道融汇诸家理论,《管子》黄老道家通过一系列环节论证礼、法出自于道。在道与名的融合中,《管子》黄老道家提出“名生于当”的命题,而“当”也就是道的别称。《管子》黄老道家从名的根源与制定名的圣人两个方面论证“名”是“道”的显现,从而最终把“名”建立在“道”的基础上。正是《管子》黄老道家之道的开放性,使得《管子》黄老道家在理论上可以融合百家。《管子》融道家和法家而得出政治上的黄老学说,提出德、法兼治的政治主张,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次著录《管子》的《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道家类,《汉书·艺文志》是依据《七略》而来,故最早将《管子》列入道家的可能是刘歆。不仅于此,据说在宋版《道藏》中,《管子》还曾一度被收载,成为道教经典。

《汉书·艺文志》认为道家源出于史官。史官在记录历史上“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⑤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了政治兴衰的关键在于君主要正确掌握“南面之术”: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应注意的是,这只是道家对于君主政治的一自得认识,而非其政治学说的全部,礼学、仁义同样为道家所重视,这可以从《汉书·艺文志》特别提及了道家学说的一极端发展反推而得出,“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对道家的思想特征有比较详尽阐释的还有稍早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旨》,司马谈将当时“务为治者”分为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他对其中的“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的“道家”(即道德家)持赞赏认可态度。他总结出道家有如下之特征:1、融合兼具诸家之长,“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2、无为无不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指约而易釆,事少而功多”;3、善于变易,“无成执,无常形”,与时迁,与物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②如以司马谈和《汉书?艺文志》所论述的道家特征去比对《管子》,确有许多符应之处,比如“无为”政治,重礼、法,因人情等。另外,从现存《管子》76篇中,论“道”的就达65篇,“道”字共出现了

486次这一现象,也能作一说明。“虚无无形谓之道”(《心术上》),“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内业》),这是以虚无为本之道;“人道不顺,则有祸乱”(《五辅》),这是在讲存亡之道;“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乘马》),这是君王南面之道;《内业》、《白心》、《心术》上下等篇,教人怎样“修道、得道”,马非百认为“内业”就是今天之气功气。

《汉书·艺文志》指出道家源出于史官。史官在记录历史上“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⑤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了政治兴衰的关键在于君主要正确掌握“南面之术”: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应注意的是,这只是道家对于君主政治的一自得认识,而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将《管子》列入法家,以后的历代官志著作都承袭其划法。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跟道家学说自身的兴衰变化有关。《管子》中论“法”的篇幅仅次于论“道”,,至魏晋南北时,老庄之道又逐渐成为道家正统,那么含杂法家思想的《管子》自然就被划出道家,划入法家。

标签: 管子管仲齐国《管子》

更多文章

  • 《管子》简介: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管子,管仲,齐国,,《管子》

    《管子》 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管子》,道家之言也。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 解密:志怪古籍《山海经》篇章是如何分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山海经,志怪书籍,鼻祖,

    在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山海经》十三篇”,并将其列为“数术略”中“形法”类之首,但所列仅目,内容早佚。传世《山海经》全书篇幅不大,不到三万二千字,包括《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5个部分,故《山经》又称作《五臧山经》(

  • 解密:知名志怪古籍《山海经》包含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山海经,志怪书籍,鼻祖,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

  • 《山海经》简介:中国志怪书籍的开山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山海经,志怪书籍,鼻祖,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

  • 《水经注》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水经注一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水经注,古代,名著,

    《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书中的缺点也有:他因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记录有些简单,其中还有些差错。 当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

  • 解密:中国古代地理学巨著水经注中有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水经注,古代,名著,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自然地理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

  • 《水经注》简介:中国古代主要的地理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水经注,古代,名著,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

  • 《三侠五义》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三侠五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侠五义,包拯,五鼠闹东京,,《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作品中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八卦连环堡)种种名目之演述,

  • 《三侠五义》的创作背景:三侠五义是如何创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侠五义,包拯,五鼠闹东京,,《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作者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时代背景宋时代,市民阶层已正式抬头,而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对地主阶级中下层知识分子做了很大的让步,因此一般士人在市民阶层日趋发展的情况下大批爬上政治舞台,分享了政权。所以从历史上看,北宋的贤士大夫的人数相当多,如范仲淹、韩琦、包拯、

  • 《三侠五义》简介:著名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侠五义,包拯,五鼠闹东京,,《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作者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侠五义》讲述了北宋仁宗年间,包公赴任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