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今天4月27日 探险家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麦哲伦环球航行)

历史上的今天4月27日 探险家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麦哲伦环球航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64 更新时间:2023/12/15 4:20:42

1521年04月27日 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

在494年前的今天,1521年4月27日 (农历三月廿一),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完成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他到达菲律宾后,在和土著居民的一次战斗中被杀。

麦哲伦是葡萄牙人,1496年参加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工作。他热爱航海事业,但是,十几年之后,一无成就,他意识到自己在国内已经没有前途了。1517年10月20日他毅然离开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1518年3月18日,晋见了西班牙国查理一世,叙述了自己的计划。3月22日查理一世和麦哲伦签署了远洋探航协定,组成了一支有261人参加的队伍,分乘五艘船,于1519年9月20日航了。这是一条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线,茫茫大海,前途去哪里?漫长的路途,恶劣的天气,他们几次探索都失败了,船上带的口粮也开始发生了困难,大半海员失去继续前进的信心。1520年10月2日。船上的反对分子利用全船沉郁的情绪爆发反麦哲伦的叛乱,麦哲伦果断地镇压了这次叛乱,使船队继续向前航行,19天之后,来到南纬52度处的一个海峡口。后人取名为“麦哲伦海峡”。船队在前进,人们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不得不用牛皮、木屑和老鼠来充饥,疾病又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在九死一生的环境下,终于在1521年4月27日到达了今菲律宾群岛的马索毕岛。麦哲伦从西方绕到东方的理想实现了。

麦哲伦死后,环球航行的最后一段航程是由他的随员完成的,当返回西班牙时,5艘船只剩下1艘、10个人。

1902年04月27日 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成立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2年4月27日 (农历三月二十),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成立。1902年4月27日,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蔡元培当选为事务长,王慕陶等被举为干事。中国教育会在其章程中宣布:“本会以教育中国男女青年,开发其智识而增进其国家观念,以为他日恢复国权之基础为目的。”

中国教育会提倡教育,是出于改造中国的政治目的,是为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办教育,鲜明地揭示了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教育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教育会计划认真地从事造就“共和的国民”这一工作。它设立了教育、出版、实业三个部,预备设立男女学堂,编印教科书、教育报,创办商店、工厂、公司。

1903年04月27日 中国最早的工科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开学

在112年前的今天,1903年4月27日 (农历四月初一),北洋大学开学。北洋大学前身是1895年由盛宣怀创设的天津中西学堂,又名北洋西学堂,分为头等、二等两校。当时聘美国人丁家立为总教习。头等学堂设有工程、电学、矿务、机器、律例5科,学制4年,性质属于专科学校,毕业后可升入“专门之学”;二等学堂为普通中学性质,学制也是4年,毕业后升入头等学堂。1900年停办。

1902年9月15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恢复了天津头等二等学堂,并将其改建为北洋大学堂。至1903年4月始正式开学。本科为3年毕业,法科为4年毕业。学校设有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课程,为中国最早的工科大学。开学后,袁世凯先后派遣北洋学生赴美国和日本留学。

1911年04月27日 同盟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

在104年前的今天,1911年4月27日 (农历三月廿九),同盟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今属马来西亚)召集会议,决定广州起义。会后积极准备。因消息走漏,遂改订作战计划。1911年4月27日,分四路突击,黄兴率敢死队130人进攻两广总署、督练公所等处。奋战一昼夜,伤亡过重,被清军击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觉民等86人死难。后仅收敛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郊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亦称“黄花岗之役”。壮烈之举,震动全国,不久即爆发了武昌起义。

1961年04月27日 塞拉利昂宣布独立

在54年前的今天,1961年4月27日 (农历三月十三),塞拉利昂宣布独立。1961年4月27日,塞拉利昂宣布独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原英国驻塞拉利昂总督莫里斯·道尔曼(后排左二)由英国女王任命为驻独立后的塞拉利昂的第一任总督和总司令。图为1961年4月27日,莫里斯·道尔曼宣誓就职时的情景。

评论:随着解放运动的开展,各附属国也都独立了,英帝国也要见落日了。

更多文章

  • 解密:为何法国大革命会在法国突然的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法国,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者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1st Estate)和贵族组成的第二

  •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波旁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法国,

    法国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经济方面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国的旱灾。1788年法国还没有从发生在三年

  • 法国大革命简介:法兰西封建统治彻底被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法国,

    法国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

  • 解密:日本是如何制定防御本土的最终战争计划(没落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日本,二战,本土防御,,没落行动

    与盟军同时,日本方面也制定了代号为“决号作战”的防御计划。最初日本担心盟军可能在1945年夏天就发动进攻,但经过漫长的冲绳战役后,日方认为盟军应不会在台风期结束以前再发动任何新的攻势。毕竟,在台风季节实施登陆作战风险极大。日本情报部门对于进攻方向的预测十分准确,他们估计最有可能的入侵地点是:南九州的

  • 没落计划的历史背景:盟军已经打到了日本本土(没落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没落行动,盟军,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根本没机会在太平洋战场取胜。虽然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啃得下,却咽不下。在随后几个月内,日本所占领的地区达到了极限——但从那之后,日本的处境稳步反转——日本军队先后被驱逐出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硫磺岛和冲绳岛。1945年德国投降后,战争焦点转到了太平洋战场

  • 没落行动简介:盟军针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没落行动,盟军,日本,

    没落行动(英语:Operation Downfall)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军所酝酿的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计划。后由于日本在广岛和长崎遭受两次核打击,同时苏联也对其宣战,而于8月中旬无条件投降,计划遂告取消。没落行动包括两个部分:奥林匹克行动(Operation Olympic)和小王冠行动(Oper

  • 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马可波罗探访蒙古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地理大发现,新航路,资本主义,

    马可·波罗(1253年-1324年)13世纪时蒙古帝国的版图,地图制于1923年。蒙古帝国是历史上最辽阔的帝国之一,居住在其境内的人口大约占当时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中世纪晚期,有一系列的欧洲探险队曾跨过欧亚大陆前往亚洲,他们是探索时代的先驱者。尽管统一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将中国到中亚的商路悉数纳入囊中的

  •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欧洲通往亚洲的旧道路被阻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地理大发现,新航路,资本主义,

    从地中海东岸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中亚抵达中国的西安,甚而抵达太平洋西岸。探索时代的开始,是由于商业贸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最初的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从西欧前往亚洲的海路航线,以带回东方的香料。因为,从陆路到达亚洲的路程十分遥远,商队必须穿越亚洲的多个地区;而当时欧洲同亚洲的贸易已被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地

  • 地理大发现简介:新航路开辟催生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地理大发现,新航路,资本主义,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历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

  • 巴尔干战争起因:区域各国都希望独霸巴尔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一战,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自14世纪以来,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兴起于欧洲东南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土耳其军事统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尔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