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欧洲通往亚洲的旧道路被阻碍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欧洲通往亚洲的旧道路被阻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28 更新时间:2023/12/22 12:55:19

从地中海东岸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中亚抵达中国的西安,甚而抵达太平洋西岸。

探索时代的开始,是由于商业贸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最初的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从西欧前往亚洲的海路航线,以带回东方的香料。因为,从陆路到达亚洲的路程十分遥远,商队必须穿越亚洲的多个地区;而当时欧洲同亚洲的贸易已被威尼斯热那亚等地的意大利商人垄断。

自古以来,西方便有着两条通东方的贸易路线:其一是始于埃及和伊拉克的海上路线,其二则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陆上路线。海上路线利用了季风的特点:在每年的4月到6月之间,船只从苏伊士或巴士拉出发,分别经由红海或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再顺着从海洋吹向大陆的西南季风航往印度洋和中国海。大约在6个月后,也就是在10月到12月之间,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又会将航船带回其始发地。

作为陆上路线的丝绸之路,其贸易路线西起地中海东岸(主要有亚历山大港、大马士革与阿勒颇等城市)与黑海沿岸。从这些地方出发,经过里海南部进入亚洲并穿过巴格达,分为几条支路穿过内陆地区后再汇集于咸海附近。在中亚的布哈拉,开始分路前往印度的德里与阿格拉。经过布哈拉,到达帕米尔北部的撒马尔罕后,丝绸之路再次出现分支:往北通向阿拉木图,往东穿越中亚,并沿昆仑山脉或天山山脉行进抵达中国城市西安。

穆斯林在大部分时期里都控制着通往东方的各条商路。亚历山大、阿勒颇与大马士革被称为当时的“铁幕”。只有在13世纪下半叶到14世纪,当成吉思汗家族的蒙古帝国极盛时,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欧洲人才与“契丹”取得了联系。

已有的贸易路线可以运送宝贵的香料,但却不得不遭受沿途关卡的层层盘剥,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这还没有算上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盗匪的骚扰。进入十五世纪,威尼斯受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封锁与入侵,西方人急迫地需要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在当时,地图学、航海术与造船术都取得了可观的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卡瑞克帆船与卡拉维尔帆船相继在伊比利亚半岛出现,远洋探险成为了可能。这些融合了传统阿拉伯船只与传统欧洲船只特点的帆船,首次能离开风平浪静的地中海,安全地航往大西洋的开放水域进行探索。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的社会结构类似于公司。大家庭中施行长子世袭制,家庭中的长子可以继承家产,次子则可能进入教会,或在同摩尔人的战斗中碰运气,用努力来赢取荣耀和土地。当伊比利亚半岛的土地都被征服者们瓜分殆尽后,北非和罗马治下的廷吉塔纳里塔尼亚便成为了征服者们的新目标。葡萄牙先于卡斯蒂利亚完成失地收复,并已开始在北非建立殖民地。阿拉贡亦先于卡斯蒂利亚完成失地收复,并已派遣探险队去寻找直接穿越地中海的新航线。

在卡斯蒂利亚完成收复失地运动后,伊莎贝拉女王下令军队继续征战非洲。然而,向西通往印度(实际上是美洲大陆)新航线的发现,改变了她原定的计划,从而持续了近8个世纪的征服活动也得以在这片未知土地上继续下去。

标签: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资本主义

更多文章

  • 地理大发现简介:新航路开辟催生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地理大发现,新航路,资本主义,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历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

  • 巴尔干战争起因:区域各国都希望独霸巴尔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一战,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自14世纪以来,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兴起于欧洲东南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土耳其军事统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尔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土耳其

  • 巴尔干战争背景:奥斯曼土耳其瓦解留下权力真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一战,

    巴尔干半岛的10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15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其中,土耳其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6690万;罗马尼亚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2320万;南斯拉夫(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1064万;希腊面积13.1万平方公里,人口1047万;保加利亚面积1

  • 巴尔干战争简介:巴尔干地区发生的两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一战,

    巴尔干战争(The Balkan Wars)是指于1912~1913年间,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两次战争。20世纪初,欧洲大陆到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国家之间以及与国家之间矛盾不断加深,斗争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1912年终于爆发了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所

  • 布拉格战役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布拉格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布拉格战役,苏联,德军,

    布拉格战役是苏德战争中的最后一个战役。乌克兰第1、第4、第2方面军俘德军官兵约86万人,其中包括60名将军。在极短期限内进行战役准备,并进行复杂的战役变更部署,是布拉格战役的突出特点。这次战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山林地条件下使用坦克集团军实施深远而迅速的机动以合围德军基本兵力。坦克兵在山地的前进速度

  • 布拉格战役背景:苏联试图扫清德军最后的主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布拉格战役,苏联,德军,

    柏林战役结束后,对粉碎继续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抵抗的德军集团形成了有利的战役战略形势。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以中央各集团军前出至德累斯顿以北及其东北30—50公里地域后,深远包围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前出至克尔诺夫、什特思贝克、新伊钦

  • 布拉格战役简介:苏联消灭了德国最后的重兵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布拉格战役,苏联,德军,

    苏联军队军队发起布拉格战役,围歼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军集团并支援布拉格人民起义。苏军以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2方面军、第4方面军等部共200万人的兵力,向德军最后残存的最大一个重兵集团90余万人实施猛攻。5月9日,苏军解放布拉格。德军基本兵力被围于布拉格以东地域,于10至11日相继投降。此役苏军解放了

  • 希腊战役的准备:双方在该地区有着什么样的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轴心国军队要进入希腊北部,德军需越过洛多皮山脉,附近有数条河谷及可容许大型军事单位通过,2个进攻方向分别在丘斯滕迪尔西部及接壤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边境,经斯特鲁马河谷向南前进,希腊边境的防御工事配合当地地形,及难以克服的防卫系统以保卫当地少数公路,斯特鲁马河及奈斯托斯河沿希腊-保加利亚边境横跨山脉,作

  • 希腊战役背景:希腊中立立场引发了意大利的窥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1940年纳粹德国依靠闪电战席卷西欧,它的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战争奇迹”。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打算以刚刚侵占的阿尔巴尼亚为跳板,出动大军征服巴尔干小国希腊,他估计只需数周时间就能达到目的,并在雅典举行“胜利阅兵”。希腊人没有给墨索里尼“一点面子”,他们用顽强的抵抗狠狠教训了侵略者

  • 希腊战役简介: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希腊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希腊战役(亦叫玛莉塔作战,德语:Unternehmen Marit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希腊本土及阿尔巴尼亚南部的战争,战争是由同盟国(希腊及英联邦)与轴心国(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国)之间对垒,包括克里特岛战役及数次海上战役,希腊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战场的大爱琴海部分。希腊战役一向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