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巴尔干战争背景:奥斯曼土耳其瓦解留下权力真空

巴尔干战争背景:奥斯曼土耳其瓦解留下权力真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43 更新时间:2023/12/11 7:00:52

巴尔干半岛的10个国家共有面积大是154.6万平方里,人口约1.3亿。其中,土耳其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6690万;罗尼亚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2320万;南斯拉夫(包括塞尔维亚黑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1064万;希腊面积13.1万平方公里,人口1047万;保加利亚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43万,克罗地亚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469万;波斯尼亚-黑塞维那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452万;尔巴尼亚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33万;马其顿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3万;斯洛尼亚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万。由于土耳其有3%的领土位于巴尔干,所以一般把土耳其包括进巴尔干国家的行列。土耳其,巴尔干地区的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洲的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期是各大国觊觎的对象,多次遭到大国的统治。14世纪下半期,起源于土耳其内陆地区、后土耳其迁徙并兴起于土耳其安纳利亚半岛西北部土耳其入侵巴尔干半岛;19世纪中期,奥地利(1867~1918)也开始将巴尔干的西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俄罗斯(1547~1917)自从15世纪以来一直打解放“斯拉夫人”的旗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势力范围。在这些帝国的统治之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巴尔干人民的解放事业往往与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在巴尔干人民的争取独立的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和宗教关系十分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以解决,特别是领土问题。各个民族都想建立单独的民族国家,扩大领土范围。

标签: 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一战

更多文章

  • 巴尔干战争简介:巴尔干地区发生的两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一战,

    巴尔干战争(The Balkan Wars)是指于1912~1913年间,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两次战争。20世纪初,欧洲大陆到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国家之间以及与国家之间矛盾不断加深,斗争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1912年终于爆发了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所

  • 布拉格战役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布拉格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布拉格战役,苏联,德军,

    布拉格战役是苏德战争中的最后一个战役。乌克兰第1、第4、第2方面军俘德军官兵约86万人,其中包括60名将军。在极短期限内进行战役准备,并进行复杂的战役变更部署,是布拉格战役的突出特点。这次战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山林地条件下使用坦克集团军实施深远而迅速的机动以合围德军基本兵力。坦克兵在山地的前进速度

  • 布拉格战役背景:苏联试图扫清德军最后的主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布拉格战役,苏联,德军,

    柏林战役结束后,对粉碎继续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抵抗的德军集团形成了有利的战役战略形势。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以中央各集团军前出至德累斯顿以北及其东北30—50公里地域后,深远包围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前出至克尔诺夫、什特思贝克、新伊钦

  • 布拉格战役简介:苏联消灭了德国最后的重兵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布拉格战役,苏联,德军,

    苏联军队军队发起布拉格战役,围歼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军集团并支援布拉格人民起义。苏军以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2方面军、第4方面军等部共200万人的兵力,向德军最后残存的最大一个重兵集团90余万人实施猛攻。5月9日,苏军解放布拉格。德军基本兵力被围于布拉格以东地域,于10至11日相继投降。此役苏军解放了

  • 希腊战役的准备:双方在该地区有着什么样的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轴心国军队要进入希腊北部,德军需越过洛多皮山脉,附近有数条河谷及可容许大型军事单位通过,2个进攻方向分别在丘斯滕迪尔西部及接壤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边境,经斯特鲁马河谷向南前进,希腊边境的防御工事配合当地地形,及难以克服的防卫系统以保卫当地少数公路,斯特鲁马河及奈斯托斯河沿希腊-保加利亚边境横跨山脉,作

  • 希腊战役背景:希腊中立立场引发了意大利的窥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1940年纳粹德国依靠闪电战席卷西欧,它的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战争奇迹”。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打算以刚刚侵占的阿尔巴尼亚为跳板,出动大军征服巴尔干小国希腊,他估计只需数周时间就能达到目的,并在雅典举行“胜利阅兵”。希腊人没有给墨索里尼“一点面子”,他们用顽强的抵抗狠狠教训了侵略者

  • 希腊战役简介: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希腊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希腊战役(亦叫玛莉塔作战,德语:Unternehmen Marit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希腊本土及阿尔巴尼亚南部的战争,战争是由同盟国(希腊及英联邦)与轴心国(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国)之间对垒,包括克里特岛战役及数次海上战役,希腊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战场的大爱琴海部分。希腊战役一向被认

  • 解密:闪电战在二战的后期为何逐渐失去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闪电战,纳粹,德国,

    为什么闪击战在二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威力?为什么二战中的闪击战又均以失败而告终?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

  • 闪电战的主要特征:闪电战战术该具体如何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闪电战,纳粹,德国,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空军在当时,随着技术的进步,飞机的制造水平也不断提升,制空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德国在战术应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闪电战最先行动的就是德国空军部队,空中部队的使命就是空袭敌军机场,指挥部

  • 闪电战特点:德军在二战中是如何运用闪电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闪电战,纳粹,德国,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 。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折叠”空间“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先敌一步,可以得先机之利。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仅3个星期即在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