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认知自由落体运动的?

解密: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认知自由落体运动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66 更新时间:2023/12/7 13:08:41

古代的学者们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生活在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阐述了这种看法。亚里士多得的论断影响深远,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信奉他的学说。

但是这种从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错误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简单明了的科学推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内部包含的矛盾。他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指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

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重物体比轻物体的下落速度要小。这样,就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慢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断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伽利略在著名的比萨斜塔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试验,让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从塔顶同时下落,结果两球同时落地,以实践驳倒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提出假说,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他设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伽利略假设一种方式最简单,并把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标签: 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伽利略

更多文章

  • 自由落体理论:伽利略改变了人们对重力的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伽利略,自由落体,科学,

    伽利略落体实验(jiā lì lüè luò tǐ shí yàn)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和测定摘要:本文从万有引力起源于电场力的理论角度分析得出,由于物体之间存在结构上的疏密程度差异,必然影响到物体内部裸核粒子的带电能力,进而得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因为结构疏密程度上的差异会使物体的两性

  • 解密:不结盟运动有着什么样宗旨和主要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不结盟运动,华约,北约,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

  • 不结盟运动的背景:为什么会产生不结盟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不结盟运动,华约,北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

  • 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不加盟运动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不结盟运动,华约,北约,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

  • 不结盟运动简介:华约北约外的另一个国际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不结盟运动,华约,北约,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 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一战后世界格局继续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黎和会,一战,外交,

    巴黎和会(英文: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é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

  • 解密:一战后的巴黎和会的会议内容具体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巴黎和会,一战,外交,

    巴黎和会(英文: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é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1918年11月11日

  • 巴黎和会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分赃大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巴黎和会,一战,外交,

    巴黎和会(英文: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é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

  • 解密:美英苏三方的雅尔塔会议在什么地方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雅尔塔会议,中国,苏联,

    美英苏三方在黑海东岸召开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丘吉尔原本希望在地中海谈判,罗斯福总统行动不便,也不愿意过分跋涉,但斯大林坚持不离开苏联控制的土地。形势的变化,英美不得不迁就苏联。会址选定在黑海附近是美国白宫首席顾问霍普金斯先提出来的,他在一次和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的谈话中提出这个建议

  • 雅尔塔会议背景:罗斯福急需苏联参与对日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雅尔塔会议,中国,苏联,

    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随着反法西斯盟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特别是应该制定盟军在反希特勒德国战争最后阶段的协同一致的军事行动计划,处置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