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一战后的巴黎和会的会议内容具体有什么?

解密:一战后的巴黎和会的会议内容具体有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73 更新时间:2024/1/19 6:47:14

巴黎和会(英: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é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德国以外交大臣为首的代表团走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火车,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约。停战的条约是十分苛刻的,它包括:

14天内德军撤出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的领土,还有在普法战争中所占领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

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

交出巡洋舰、战斗舰、驱逐舰、潜水艇234舰,空军全部飞机,500门大炮和大量枪支弹药;

德国交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拿不出这么多,后一再削减,成为7.14亿美元);

德国要交出性能完好的火车头5000个,车厢15万个,卡车5000辆

德国交出全部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十分之一的人口(这些人的一部分后来成为纳粹的狂热支持者)

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的丑剧——巴黎和会。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后改为“四人会议”,即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后因意大利在大战中作用不大,贡献几乎是负的,本国底子又薄,被英法落一边。所以实际上又变为“三人会议”,他们是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也是主宰者。

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

英国:希望得到海上霸权,殖民霸权,而且希望欧洲大陆各国实力均等,即大陆均势。

法国:希望得到欧陆霸权。

美国:世界霸权。

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所以,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为了索取战败国的赔款,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已经78岁的克里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

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里孟梭厉声喊着:“可以。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称霸。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除分赃外,巴黎和会还有别的议程。主要是:

密谋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国际联盟指挥各国反动派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同时重新瓜分德国原有的殖民地。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因在呢?

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却做主要送给日本。经过讨论和利弊权衡后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准备签字承认这个条约。

中国人民却对这种行为忍无可忍,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

提案当然被否决了,北洋军阀认为不签字对国家利益的损害更大,因而依旧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

“谁签字,就打死谁!”

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山东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所谓的巴黎和会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历史无情地嘲笑着巴黎和会。1939年9月,希特勒再次在欧洲掀起大战,距巴黎和会正好是20年零两个月!世界人民再次陷入灾难和痛苦中。

标签: 巴黎和会一战外交

更多文章

  • 巴黎和会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分赃大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巴黎和会,一战,外交,

    巴黎和会(英文: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é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

  • 解密:美英苏三方的雅尔塔会议在什么地方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雅尔塔会议,中国,苏联,

    美英苏三方在黑海东岸召开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丘吉尔原本希望在地中海谈判,罗斯福总统行动不便,也不愿意过分跋涉,但斯大林坚持不离开苏联控制的土地。形势的变化,英美不得不迁就苏联。会址选定在黑海附近是美国白宫首席顾问霍普金斯先提出来的,他在一次和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的谈话中提出这个建议

  • 雅尔塔会议背景:罗斯福急需苏联参与对日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雅尔塔会议,中国,苏联,

    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随着反法西斯盟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特别是应该制定盟军在反希特勒德国战争最后阶段的协同一致的军事行动计划,处置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

  • 雅尔塔会议简介:英美苏三国谈判分配战后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雅尔塔会议,中国,苏联,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是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 沙俄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沙俄国力蓬勃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沙俄农奴制改革的经过:沙俄是怎么废除农奴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沙俄农奴制改革的内部背景:农奴制制约了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沙俄农奴制改革的外部背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沙俄农奴制改革简介:沙俄最后一次改革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影响:冷战的格局由此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鲁门主义,美国,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指导方针与扩张计划。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咨文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