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欧美国家基督教宗教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解密:欧美国家基督教宗教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04 更新时间:2023/12/16 9:26:17

改革的发起者

简单的说,基督教教会历史上重要的改革都是宗教教义的改革而非宗教制度的改革。更严谨的说,即便是宗教制度改革,也是奠基于教义改革基础上的制度改革。

基督教教会自使徒时代末期就逐渐堕落俗化,后来虽然也出现过护教人士如犹大,还有“独一神观”者在公元三世纪—四世纪对“三位一体观”的对抗,这些改革最后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保存《圣经》真理的精神依然存在。如马昂留斯与央登·约翰等人合著的《平的保卫者》一书,主恢复平民信徒参与教会事工;孟他努倡导圣灵与灵恩,勉励信徒远离奢靡生活,其本身言论虽偏激,但异端影响极大。

聚集力量

公元七—八世纪,又有忠于《圣经》的教士反对教会如同异教的跪拜神像及抬举马利亚为圣母的谬误。

九世纪中叶,为证明当时教皇所宣布的主权。是早在数世纪前就实行的献“伪西多尔教令集”(Isidorian

Decretals)出现时,许多有良知的主教群起反对这个骗局,但终被压制。

十二世纪又有法国瓦勒度派(Waldensians)主张教会应恢复以《圣经》为唯一真理,反对炼狱邪说,强调平信徒可上台讲道,教士的言论并非完全无误等,声势相当浩大。虽遭教皇视为异端,以除名,但他们仍然存在意大利尔卑斯山区,成为十二世纪以前改革教会的硕果。

威克里夫

1376年英国的勒得倭得教区长兼英皇家神学顾问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1320-1384)

眼见教皇生活奢靡,教会因争竞逐财而腐化,便在牛津公开指责教会的主决者。世俗事务由神派政府管理,教皇不应干涉。他获得英国朝野的拥护,未被教皇捉办,继续推动改革,1377年又宣称《圣经》是信仰唯一根据,教会唯一律法。

接着,他将《圣经》译成白话英文 (1384年完成,1388年修订)

,结果销路意外广大。他又主张“平民主权”即教会应以平民信徒为中心,而非教皇;但可有一人遵照圣经总揽相关事务,否则便是敌基督者。并要二人一组出外传道,但非终身职。英国黑死病流行时,他被保守派归咎拿办。他的追随者被称为罗拉德派(Lollards),后受英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摧毁殆尽,幸因理查二世娶波希米亚公主而传入波希米亚。

约翰·胡斯(John

Huss,1369-1415年)是波希米亚布拉格大学教区长,因阅读威克里夫的著作后深受感动,也开始作类似的言论,起初大受波希米亚朝野赞赏,后因严词指责出售赎罪券是违反圣经的可憎行为,在1409年比萨会议被教皇定罪,1414年赴君士坦丁堡会议后被拘留,次年七月六日被处以火刑,引起波希米亚反教皇的革命战争,迄今改革火苗仍未熄灭。

荷兰革命

尼德兰宗教改革不同于欧洲的其他改革,它的宗教改革更具有民族性和革命性。原因是尼德兰政治上受到西班牙的控制,经济上出现了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尼德兰宗教改革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上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尼德兰独立后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在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标签: 基督教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更多文章

  • 基督教宗教改革的背景:罗马教会权威被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新教,基督教,宗教改革,

    文化背景一. 政治上,欧洲民族主义观念勃然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二. 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三. 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个人自由、平等、欲望、人性至上,提倡竞争进取和科学求知,为人们挑战

  • 基督教宗教改革简介:政教合一的体系逐渐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基督教,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历史学名词,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抗议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为后来西方国家从基督教统治下的封建社

  • 解密:伽利略到底是如何推理自由落体运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伽利略,自由落体,科学,

    在伽利略的时代,技术不够发达,通过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来验证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是不可能的,但是,伽利略应用数学推理得出结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at^2这样,只要测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是否在做匀变速运动。伽

  • 解密: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认知自由落体运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伽利略,

    古代的学者们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阐述了这种看法。亚里士多得的论断影响深远,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信奉他的学说。但是这种从表面上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错误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简单明了的科学推理

  • 自由落体理论:伽利略改变了人们对重力的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伽利略,自由落体,科学,

    伽利略落体实验(jiā lì lüè luò tǐ shí yàn)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和测定摘要:本文从万有引力起源于电场力的理论角度分析得出,由于物体之间存在结构上的疏密程度差异,必然影响到物体内部裸核粒子的带电能力,进而得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因为结构疏密程度上的差异会使物体的两性

  • 解密:不结盟运动有着什么样宗旨和主要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不结盟运动,华约,北约,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

  • 不结盟运动的背景:为什么会产生不结盟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不结盟运动,华约,北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

  • 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不加盟运动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不结盟运动,华约,北约,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

  • 不结盟运动简介:华约北约外的另一个国际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不结盟运动,华约,北约,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 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一战后世界格局继续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黎和会,一战,外交,

    巴黎和会(英文: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é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