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极宫的主要建筑:太极宫里有哪些重要景点?

太极宫的主要建筑:太极宫里有哪些重要景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39 更新时间:2024/1/10 22:41:25

太极宫宫内布局也非常讲究,严格按照古代宫室建筑原则执行。宫内主体建筑采用“前朝后寝”的原则,以朱明门、肃章门、虔化门等宫院墙门为界,把宫内划分为“前朝”和“内廷”前后两个部分。朱明门、虔化门以外属于“前朝”部分,以内则为“内廷”部分。“前朝”部分又按照《周礼》“三朝制度”进行布局。

外朝——承天门

承天门及东西两殿为外朝,是“举大典,询众庶之处”;

中朝——太极殿

以太极殿为中朝,是皇帝主要听政视朝之处,每逢朔(初一)、望(十五)之日,皇帝均临此殿会见群臣,视朝听政。另外,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大典及宴请朝贡使节等也多在此殿举行。高宗以后,皇帝多移居大明宫和兴庆宫,但每遇登基或殡葬告祭等大礼,如德宗、顺宗、宪宗、敬宗即位,代宗、德宗葬仪仍移于此殿进行,它在长安三内诸殿中地位最尊。为行事方便,在太极殿的东侧设有门下内省、宏文馆、史馆,西侧设有中书内省、舍人院,为宰相和皇帝近臣办公的处所,以备皇帝随时顾问和根据皇帝旨意撰写文书诏令;

内朝——两仪殿

以内廷地区的两仪殿为内朝,是帝王与宗人集议及退接大夫之处。两仪殿因在禁内,只有少数大臣可以人内和皇帝商谈国事,故举止较为随便,这里也经常是太宗欢宴大臣与贡使之处,太宗多次在此殿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它是太极宫内第二大殿。

两仪殿的东侧有万春殿,西侧有千秋殿。

其他

太极殿后为朱明门,其北为两仪门,朱明门与两仪门之间的横街即是朝、寝之界。

寝区内又被一条横街(永巷)分为前后两排宫殿,由于这部分是寝宫,防卫更加严密,永巷中加设了四道横门:东横门、西横门、日华门、月华门。永巷南是皇帝生活区,即“帝寝”,永巷北师皇后妃子居住区,即“后寝”,绝对禁止外臣进入。前排正中是两仪殿建筑群,横街以北,正中是甘露门,门内是寝殿甘露殿。甘露殿左右有神龙殿和安仁殿,再向两侧还有大吉殿、百福殿、承庆殿,诸殿各有院落。

寝区以北是后苑,苑中西部有几个大池,称东、西、南海池。围绕三池布置有一些园林性质的殿宇,西北隅还有一组山池院,并设有千步廊等建筑。东部建有凌烟阁、功臣阁、紫云阁、凝云阁等一系列楼阁,凌烟阁内壁绘有唐太宗为功臣画的画像,以表达对开国功臣的追思。

全宫在整个建筑布局上仍然与整个长安城总体布局相一致,以中轴部位突出主要建筑,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南北排列,处于全宫的中部,其他殿院与阁门分布于两侧,左右对称。这就从建筑布局手法上,突出了这些象征封建皇权统治的殿门的重要地位。

太极宫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东宫与掖庭宫。两宫面积均小于太极宫,为纵长方形结构,建于隋初。

掖庭宫

掖庭宫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大致分三个区域,中部为宫女居住区,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西南部为内侍省所在地。内侍省是宦官机构,所谓“内侍奉,宣制令”q),掌管宫中的一切大事小情。1978年5月,曾在西安城内西五台以西,距今西安西城墙240米处发现了唐“光化二年(899年)岁次己未六月癸亥朔二十七日己丑建”的《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位置恰在原掖庭宫的西南,从而证明这里确曾是内侍省无疑。

东宫

东宫为太子居住之处,亦称春宫、储宫。从隋太子杨勇、杨广到唐高祖时原太子李建成、后太子李世民及太宗时太子李治等都居住在这里,从玄宗以后,皇太子“但居于乘舆所幸别院”,才往往随其父皇住在皇宫内别院。

明德殿

东宫中的最主要宫殿为明德殿。隋时称嘉德殿,唐初更名为显德殿。后因中宗李显为太子住东宫,避其名讳,改称明德殿。它为东宫第一正殿,是皇太子接见群臣和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地方。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太子李世民在高祖李渊逊位后在此殿举行登基仪式。当时太宗即在此殿听政,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四月,太上皇李渊由太极宫迁居大安宫后,太宗李世民才去太极宫中太极殿听政。另外,东宫中的崇文馆也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政殿。它建于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本为皇太子读书之处。唐代在此设“崇贤馆学士”,以侍讲宫中。崇文馆又是唐代的贵族学校。唐制规定:“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另外,崇文馆也是宫内秘籍图书校理之处,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图书馆。

标签: 太极宫唐朝隋朝

更多文章

  • 太极宫中最重要的建筑:筑有表彰功臣的凌烟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极宫,唐朝,隋朝,

    太极宫是都城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加上东宫尚有殿阁宫院二十多所,整个构成都城长安一组富丽堂皇的汉族宫殿建筑。其中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等。除主要政殿太极殿、两仪殿之外,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

  • 太极宫简介 揭秘昔日唐帝国的大朝正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太极宫,皇宫,

    太极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由来:哪些人上了凌烟阁榜单(太极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凌烟阁,李世民,功臣,太极宫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

  • 唐朝历史上皇后、皇上、妃嫔分别住在哪个宫殿里(太极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皇宫,宫殿,太极宫

    导读:唐代在长安有三个宫殿区,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个宫城不是同时建造的,也不是同时作为帝王生活的中心。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唐初的两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极宫。大明宫原是一座避署用的宫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扩建后的大明宫从此成为唐帝王的主要居

  • 建章宫遗址:仅剩下夯土台基和汉代的石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建章宫,汉武帝,行宫,

    建章宫前殿遗址建章宫前殿遗址,位于高堡子村。其高大的夯土台基仍残留地面,上有巨大的柱础石。出土有西汉常见的几何中纹铺地方砖和“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等,其西北的东柏梁村还出土有一长方形陶质建筑脊饰构件,上有“延年益寿,与天相待,日月同光”12字篆铭。1957年由陕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

  • 建章宫的建筑结构:主要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建章宫,汉武帝,行宫,

    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阙,正门曰阊阖,也叫璧门,高二十五丈,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屋顶上有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枢,可随风转动。

  • 建章宫简介:汉武帝太初元年建造的行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建章宫,汉武帝,行宫,

    建章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

  • 华清池背后的历史文化:为什么唐代在这筑行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清池,唐朝,杨贵妃,

    地方志记述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清人钱维乔《华清宫》诗道:“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骊山景色宜人,温泉荡邪去疾。传说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成

  • 华清池名的历史由来:华清池为什么叫华清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清池,唐朝,杨贵妃,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利用温泉水在墙内循环制成暖气,每当雪花飘舞时,到了这里便落雪为霜,故名飞霜殿。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

  • 华清池简介: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清池,唐朝,杨贵妃,

    华清宫(华清池·骊山)景区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相邻。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园区内唐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