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衰落直至瓦解的?

解密: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衰落直至瓦解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54 更新时间:2023/12/28 19:34:04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帝国现代化的时期。帝国在前线失去不少领土,中央政府的衰弱导致管治不稳,帝国在坦志麦特时期试图对帝国进行改革及重组。在坦志麦特时期,土耳其须应对外国的入侵,帝国独力难支,于是开始与欧洲国家结盟,如法国、荷兰、英国等。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土耳其联合英国、法国等国抵抗俄国。

坦志麦特时期一系列的宪政改革包括建立现代化军队、改革银行系统,以现代工厂取代同业公会。1856年,哈特-艾·于马云法令保证所有奥斯曼帝国的公民,不论种族及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地位,把1839年哈特-艾·沙里夫法令的内容进一步扩充。基督教米利特享有特权,如1863年的亚美尼亚国民宪法是底万批准的法规,包括150条条,由亚美尼亚知识份子及新成立的亚美尼亚国民议会草拟。一部称为坎宁-厄·埃沙西(奥斯曼土耳其语解作“基本法”)的宪法使改革时期达到顶峰,该宪法由新奥斯曼人的成员编写,于1876年11月23日发布,为国民建立了自由及平等的概念。这是奥斯曼帝国的“一次立宪”。

一次立宪时期维期甚短,但其意念(奥斯曼化)对改革派新土耳其人具有影响,新土耳其人在西方大学接受过教育,他们相信君主立宪制能解决帝国社会不稳的问题。1876年的一次军事政变废黜了土耳其君主布杜勒阿齐兹,穆拉德五世继位,因精神问题,穆拉德五世在上任短短数个月内再遭废黜。1876年12月23日,一如人们所期待,继位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宪政下的议会运行了仅仅两年就被君主封禁,但没有被废除,其后迫于压力,议会再度召开,然而坎宁-厄·埃沙西的有效性被降至最低。

在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横扫许多国家,奥斯曼帝国亦不能幸免。民族意识与公民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令西方的国家主义思想引入奥斯曼帝国,使帝国须应付国内外的民族主义。国内滋生了不少革命政党。民族主义兴起对19世纪的帝国影响深远,还影响着二十世纪初帝国的国策。许多奥斯曼土耳其人质疑当时的国家政策,一些人认为种族冲突源自外部,与行政无关。帝国在那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应付民族主义的能力也备受质疑。

1829年,在英、法、俄三国的干涉下,希腊在19世纪30年代的希腊独立战争后宣布独立。改革未能抑制多瑙河大公国及大塞尔维亚主义兴起,两地已处于半独立状态。1875年,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宣布脱离帝国独立。

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正式确立了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及保加利亚的独立。波斯尼亚被奥匈帝国占据,巴尔干其他地区仍旧置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在这反殖民化的浪潮里,塞尔维亚裔犹太人居达·阿勒卡莱鼓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国度。土耳其人在俄土战争失败,奥斯曼帝国以塞浦路斯换取英国在柏林会议上的支持。

在1798年被拿破仑一世占领的埃及在1801年由奥斯曼及英国联军夺还,1882年,英军以整顿治安为借口占据埃及,在法律上,埃及苏丹仍是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地区的省份,直到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英国随即吞并埃及和苏丹。在1830年至1912年间,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省份尽失,即阿尔及利亚(1830年被法国占领)、突尼斯(1881年被法国占领)及利比亚(1912年被意大利占领)。

帝国因未能欧洲银行偿还国债,导致奥斯曼国债机构---奥斯曼公共债务管理的成立。19世纪末,帝国没有被西方势力完全占领是由于权力平衡的概念,奥地利及俄罗斯都希望藉土耳其的衰落提高影响力及扩领土,但英国竭力抑制他们,担忧俄国会支配地中海东部。

帝国解体

土耳其革命(1908年)及苏丹宣布复行1876年宪法、恢复议会后,奥斯曼帝国踏入二次立宪时期,对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时期,政务被联合进步委员会掌控。奥匈帝国乘奥斯曼帝国陷于国内斗争在1908年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1911年的意土战争中,奥斯曼帝国战败,失去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随着东南欧国家民族主义的崛起,巴尔干同盟于1912年末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战争里失去了除了东色雷斯及埃迪尔内以外的巴尔干领地。德国控制的巴格达铁路成为国际局势紧张的源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肇因之一。土耳其在追击戈本号及布累斯劳号及介入中东战线后正式参战。在战争初期,奥斯曼帝国取得多次重要的胜利,如加里波利之战和卡塔之围。奥斯曼帝国也遭遇不少挫败,如在高加索战役败俄国。1916年的阿拉伯起义让奥斯曼帝国在中东战线的良好形势逆转。

内政部长穆罕默德·塔拉特对土耳其国内亚美尼亚人成立第五纵队的可能表示忧虑,下令逮捕亚美尼亚领袖,要求实施特西尔法,开始大规模驱逐及屠杀亚美尼亚人,强行将数千人带到叙利亚沙漠的营地,事件演变成种族灭绝。在战争时估计有150万亚美尼亚人因饥饿、缺水、暴晒、盗贼掠夺而死亡,是为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亚美尼亚人遂以凡城抵抗战及成立西亚美尼亚政府作为回应。土耳其政府则指责亚美尼亚人在安那托利亚西部勾结入侵的俄国军队,俄军里就有亚美尼亚志愿军。

至1918年,也门和麦地那是土耳其在阿拉伯半岛仅存的领地,《穆德洛斯停战协定》签订后,土耳其被迫交出也门和麦地那,而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土耳其夺取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及阿塞拜疆都须一并交出。《色佛尔条约》的条约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分裂。现时,在奥斯曼帝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新国家达40个(包括备受争议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战后安那托利亚地区的农民仅及战前的四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土耳其的伤亡重大。

占领伊斯坦布尔及占领伊兹密尔激使土耳其国民运动的成立,国民运动在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下在土耳其独立战争获胜。1922年11月1日,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君主穆罕默德六世于11月17日离开土耳其。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1923年签订的《洛桑条约》得到国际承认。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1924年3月3日,哈里发制被废除。奥斯曼皇室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且被驱逐出境。50年后的1974年,大国民议会才准许奥斯曼皇室的后裔获取土耳其公民身份。

奥斯曼帝国沦亡的主因是其经济结构的崩坏,以及因幅员广大而未能统合各地的经济。另外,帝国的通讯技术不足以联系所有领土。奥斯曼帝国沦亡的环境与罗马帝国衰落时相似,特别是国内民族间的紧张关系及政府未能调和种族问题。坦志麦特时期进行有关提高文化权利、公民自由及议会制度的改革开展得太迟,未能阻止19世纪初民族主义崛起及国家分裂的潮流。

标签: 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帝国

更多文章

  • 解密: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因何停止了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帝国,

    苏莱曼一世逝世后,土耳其的领土扩张逐渐放缓。西欧海事力量的增长、发展由欧洲前往亚洲的海路及新大陆破坏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发展。以往有效的军事及官僚体制因苏丹的管治失当而变异。虽然帝国面对着这些困难,它仍然是欧洲的主要扩张势力,直至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维也纳之战标志着土耳其终止向欧洲继续扩张。欧洲各

  • 解密: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达到扩张的顶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至1683年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566年前的领土、经济及文化扩张时期及其后的军事及政治相对缓和的时期。1453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不到两年,亲率八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鏖战53天,终于5月29日攻克,并迁都于此,拜占庭帝国灭亡。穆罕默德二世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

  • 解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有着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出产富饶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粮仓”,为帝国提供了充裕的产品,主要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稻米、椰枣和橄榄,园艺作物也相当丰富,有椰枣、橄榄、李、桃、杏、桔、苹果、西瓜、葡萄和各种蔬菜。。在阿拔斯王朝期间,耕地面积和产量由于灌溉工程的发展而得以大幅增加。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由于地处绿洲,盛产椰枣、谷物

  •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同中土进行交流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据说,穆罕默德曾经告诫他的弟子们说:“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往求之。”据《旧唐书·西域传》记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帝国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派遣使节抵达长安与唐朝通好,唐高宗即为穆斯林使节赦建清真寺。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在中国史书的记载中,大食使节来访次数达37次。751年,阿拉伯帝国

  • 解密:阿拉伯帝国执行着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除保持伊斯兰教神权统治原则外,阿拉伯帝国吸收以巴比伦波斯文明国度的制度,形成一种伊斯兰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阿拉伯帝国的继承制度既不同于中国的宗法制,也不同于西方的长子继承制或是被某些地方所采用的幼子继承制。穆罕默德生前并未规定伊斯兰政权首脑的产生方式,但倾向于选举制。阿拉伯帝国的最

  •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如何从衰落走向最后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别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又从帝国内部培植起离异的势力。因此,9世纪中叶,哈

  •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如何达到自己国力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杀倭马亚余党,杀害了阿布·穆斯林,并残酷地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

  •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稳固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661年,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他将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成为了帝国的君主,令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开始进入鼎盛时代,阿拉伯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政府文件必须用阿拉伯语书写。但同时造成穆斯林社会中不少纷争,部分穆斯林学者认为此举长远来说是弊大于利。8

  • 解密:阿拉伯帝国早期形成什么特殊的共和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后,作为先知继承者的哈里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扩张运动。在鹰旗旗帜下,沙漠中的阿拉伯人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世界的行动。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不断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鼎盛时

  •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在阿拉伯半岛兴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狭义的阿拉伯民族是指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含语系。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