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与王献之有何关系 王羲之与王献之的故事(书中四贤)

王羲之与王献之有何关系 王羲之与王献之的故事(书中四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4/1/26 2:34:27

一次,羲之吃饭时,用筷子在桌上划字,把酒杯撞翻了。他就用手指头蘸(站Zhàn)着酒写字,饭都忘了吃啦。他的第七个小儿子王献之见到哈哈大笑,说爸是个“字疯子”。他妈听见了,说道:

“儿呵,只要功夫深,‘泰山顶,高不过脚面儿’。你爸苦苦下功夫,书法一定会胜过古人的呵。”

这时,王献之认为自己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他快活地问道:

“我的字再写三年也够好了吧?”

王羲之听了没作声。

妈听了,摇摇头说:“远哩!”

王献之又问道:“五年行了吧?”

妈还摇摇头说:“远哩!”

王献之气得跳了起来,问道:“究竟写多久,才行呀?”

王羲之听到这里,站起来,走到窗口,用手指着院心的大水缸说道:“你呀,能写完这十八大缸水,字儿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稳腿呢。”

王献之听了心里不服,下决心显点本领给爸看。他跑进书房,拿起笔来,决心打头重来,先练基本功。就天天照着爸爸的字练笔划,只练些横、竖(述shù)、点、撇(piě)、捺(纳nà)。这样足足写有两年,捧来给他爸看。他爸望望又没作声。给妈看,妈说道:“唔,有点象铁划了。”

王献之这番回到书房,天天光练钩。又足足写了两年,捧来给爸看,爸望望没声响。给妈看,妈点点头说道:“有点象银钩呐。”

第五年,王献之这才开始天天练字,足足写了一两年,把字都捧出来给爸看。王羲之拿过来翻了一翻,仍然摇头叹气没声响。只是见到字里面有个“大”字,嫌架势上紧下松,于是在下面点了一点,成为“太”字了。

王献之又把所写的字捧给妈看。他妈把字放在桌子上,一张一张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后叹口气道:

“我儿写字两千日,只这一点象羲之。”

王献之走近一看,惊傻啦,原来妈妈指的那一点,就是爸爸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呵!

王献之这才感到自己的字不行呵。于是烦闷闷地走出门外,在路上低着头走,心里有点不舒坦!不觉来到城门口,见到有位老婆婆在烙单饼卖。哈,怪呵!只见她烙好一张饼,就用竹筷挑起,从肩头往后面撂,一下子就撂进背后的竹匾里去了。匾里一张张单饼叠得齐齐整整,有尺把高哩!王献之看得惊讶(亚yà)极啦,问道:

“老婆婆老婆婆,你连头都没回过去望一望,这饼儿,怎么撂得这样准呵?”

老婆婆笑笑道:“没什么,也不过象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

王献之一想,对呀,可不是这样吗?于是急忙忙跑回家,一头栽(灾zāi)进书房里,天天安心下苦功练字了。

有一次,王羲之来到书房,悄悄走到王献之身后,猛然间拔他手里的笔杆,没拔动。王羲之大喜,他知道王献之写字有了手劲啦,于是悉(希xī)心教导他习字,写了一本《乐毅论》让他临摩。

到后来,王献之完完全全写光了十八大缸水,也成为我国一个着名的书法家啦。人们把他与王羲之合称为“双王”,称王羲之为“大王”,叫王献之为“小王”。不过“大王”和“小王”写的字,功夫还是有差距的。

一次,王羲之到京城去,临走的时候,在墙上写了几个字。王献之等爸走了以后,连忙把墙上的字擦掉,自己照样写了几个字在原来的地方。自己左看右看,认为很不错了,象得很呢。等到王羲之从京城回来,又经过这儿,见到墙上的字,反复仔细端详⑨了一会儿,叹道:“咳,我临走的时候,真喝得太醉了,竟然写出这样的字来!”

王献之在一旁听到,惊得说不出话来,这才不敢骄傲,更加努力地老老实实练字了。

标签: 王羲之王献之东晋书中四贤

更多文章

  • 关于郡国并行制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的意义

    就华夏历史而言,西汉的前身是大秦帝国。由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实施的政治制度并不是周朝时的分封制,而是分为了两部分实施,即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则实行郡县制的。郡国并行制图片秦三世而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项羽和刘邦对天下的争夺。而在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时,刘邦曾经为了能

  • 西汉郡国并行制简介 郡国并行制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的影响

    西汉郡国并行制弊端有很多,汉文帝继位后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分为三个小王国,为的是削弱宗室诸侯的势力,从而壮大中央力量,达到国家长治久安。不过这项举措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当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手中的权力,发兵反抗中央政府。景帝在位第三年七国之乱爆发。刘邦画像平定七国

  •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郡国并行制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郡国并行制,西汉

    西汉郡国并行制弊端有很多,汉文帝继位后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分为三个小王国,为的是削弱宗室诸侯的势力,从而壮大中央力量,达到国家长治久安。不过这项举措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当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手中的权力,发兵反抗中央政府。景帝在位第三年七国之乱爆发。平定七国之乱后,

  • 诸葛三兄弟之一——诸葛诞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诞,诸葛三兄弟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

  • 诸葛三兄弟之一——诸葛瑾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瑾,诸葛三兄弟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

  • 诸葛三兄弟之一——诸葛亮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诸葛三兄弟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

  • 历史上被称为诸葛三兄弟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三兄弟

    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诸葛三兄弟分别是弟弟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以及从弟诸葛诞。三人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其中诸葛亮

  • 揭秘三国时期诸葛三兄弟:“龙虎狗”的人生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诸葛三兄弟

    即使孪生兄弟,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追求而出现分歧,甚至成为敌人。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诸葛氏三兄弟分别出仕三国,诸葛谨在吴国担任大将军,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史书称“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需要体现说明的一点是诸葛三兄弟中,诸葛瑾、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是两人的同族兄

  • 四大寇的人物关系 王庆 占据淮西为王 拥八座军州 有八十六县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庆,四大寇

    人物关系家庭:王家父亲:王砉后妃:段三娘国丈:段太公国舅:段二、段五表亲:范全原配:牛氏出自:简本《水浒传》,120回本《水浒全传》登场回目:(120回本)第101回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艳生奸创作原型:王则(北宋时河北士兵起义领袖)家世王庆原来是东京开封府内一个副排军。他父亲王砉,是东京大富户,

  • 四大寇的人物简介 田虎,出自《水浒全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浒全传,四大寇

    个人设定身份:四大寇之一,称“河北田虎”,自立为晋王。太子:田定兄弟:田豹;田彪侄子:田实(田彪之子)嫔妃:邬妃(邬梨之妹);范美人(范权之女)国丈:范权国舅:邬梨出自:施耐庵《水浒全传》;创作原型:北宋河北义军首领张迪、江南义军首领方腊(简本形象)割据势力范围:威胜、汾阳、昭德、晋宁、盖州五州,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