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被称为诸葛三兄弟都是谁?

历史上被称为诸葛三兄弟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86 更新时间:2024/1/26 2:34:27

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诸葛三兄弟分别是弟弟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以及从弟诸葛诞。三人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其中诸葛亮被刘备重用,为蜀汉丞相,是龙;诸葛瑾报效东吴,被孙权信任重用,为东吴大将军,是虎;诸葛诞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将军,是狗。其中称诸葛诞为狗并非讽刺,狗意指“功狗”,为有功的战将。因之诸葛三兄弟分别出仕三国,史书称“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吴郡太守朱治,是举荐孙权为孝廉的将领,孙权曾对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时对他很敬重,难于亲自齿责备他,故而心内忿怨无法排解。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缘故,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于是自求用孙权的意思来自问,这样他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阐明事物的常理,借题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测分析孙权的内心活动。写完后,他将信呈交孙权,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之德,是要人更为亲爱,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吧!”孙权又责备过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难料。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人们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孙权说:“子瑜怎么不说话?”诸葛瑾离开座席说:“臣下与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沦陷,生灵灭绝。离弃祖坟,携老带幼,披荆斩棘,前来归顺圣明的教化,在流亡贱人中,蒙主公生身养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责砥砺,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恶之中。为臣认罪尚来不及,确实不敢说什么。”孙权听后很为伤感,于是说:“我特为您而赦免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

诸葛诞是诸葛丰的后人,与诸葛亮、诸葛瑾同族。初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诸葛诞为尚书郎期间,曾与仆射杜畿于陶河试船的性能,遭遇大风浪,船被沉到河里,诸葛诞和杜畿也同时被淹在水里。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诸葛诞让其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飘到河岸,后来被救活。诸葛诞进入京都被任命为吏部郎,有人向诸葛诞请求一些事情,诸葛诞于是先把他说的话传出来,然后才用,大家都以为如果说话不当会让自己贬官,于是百官都对诸葛诞举荐的人谨慎对待。后诸葛诞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后来因为魏明帝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而免官。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又让诸葛诞复职,并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时期诸葛三兄弟:“龙虎狗”的人生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诸葛三兄弟

    即使孪生兄弟,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追求而出现分歧,甚至成为敌人。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诸葛氏三兄弟分别出仕三国,诸葛谨在吴国担任大将军,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史书称“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需要体现说明的一点是诸葛三兄弟中,诸葛瑾、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是两人的同族兄

  • 四大寇的人物关系 王庆 占据淮西为王 拥八座军州 有八十六县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庆,四大寇

    人物关系家庭:王家父亲:王砉后妃:段三娘国丈:段太公国舅:段二、段五表亲:范全原配:牛氏出自:简本《水浒传》,120回本《水浒全传》登场回目:(120回本)第101回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艳生奸创作原型:王则(北宋时河北士兵起义领袖)家世王庆原来是东京开封府内一个副排军。他父亲王砉,是东京大富户,

  • 四大寇的人物简介 田虎,出自《水浒全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浒全传,四大寇

    个人设定身份:四大寇之一,称“河北田虎”,自立为晋王。太子:田定兄弟:田豹;田彪侄子:田实(田彪之子)嫔妃:邬妃(邬梨之妹);范美人(范权之女)国丈:范权国舅:邬梨出自:施耐庵《水浒全传》;创作原型:北宋河北义军首领张迪、江南义军首领方腊(简本形象)割据势力范围:威胜、汾阳、昭德、晋宁、盖州五州,共

  • 四大寇的人物生平 宋江(梁山农民起义军领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江,四大寇

    人物生平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枪。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

  • 四大寇、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江,四大寇

    四大寇,指《水浒传》中的四大反贼,即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河北田虎这厮,是威胜州沁源县一个猎户,有膂力,熟武艺,专一交结恶少;方腊又名方十三,宋代歙州人(后改名徽州,今歙县

  • 谁是宋江人生中的克星 多次致宋江于险境?(四大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江,四大寇

    在江州,宋江遇到了人生中的克星黄文炳。此人好像就是宋江肚里的蛔虫,宋江所有的大想法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几个回合下来,险些把宋江折腾到阎王殿里去。也是他,把宋江直接推上了梁山。那么,这个黄文炳是何许人也?黄文炳是江州浔阳楼对岸无为军城里的一个通判,名义上是通判,但一直在家赋闲,等待提拔。但千万不

  • 博尔忽生平简介 元朝功臣博尔忽征战故事分析(蒙古四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博尔忽,蒙古四杰

    博尔忽生平博尔忽生平简介提到他是成吉思汗的部下,是成吉思汗在战场上捡回来的孤儿,由成吉思汗的母亲抚养成人,成年后长期为蒙古征战四方。博尔忽有过很多个名字,作为蒙古大将,博尔忽生平中更多的是以神武的称号而著名,终生效忠于铁木真,为一统蒙古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军没多久,就在援救友军的战事中,获得胜利

  • 蒙古大将博尔忽生平 博尔忽和博尔术是何关系(蒙古四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博尔忽,博尔术,蒙古四杰

    博尔忽生平博尔忽生平简介提到他是成吉思汗的部下,是成吉思汗在战场上捡回来的孤儿,由成吉思汗的母亲抚养成人,成年后长期为蒙古征战四方。博尔忽有过很多个名字,作为蒙古大将,博尔忽生平中更多的是以神武的称号而著名,终生效忠于铁木真,为一统蒙古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军没多久,就在援救友军的战事中,获得胜利

  • 项羽为何要在乌江自刎?项羽自刎前说了些什么(项羽自刎乌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秦朝,乌江,项羽自刎乌江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 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 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 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

  • 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乌江自刎,故事,项羽自刎乌江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