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侬智高起义的原因:侬智高为何选择发动起义?

侬智高起义的原因:侬智高为何选择发动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88 更新时间:2024/2/3 5:50:46

北宋时期,壮族人民反抗宋朝的武装斗争,规模较大的为侬智高领导的起义,次为区希范起义。宋代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靖西德保一带)壮族领袖侬智高,发动了规模较大的反对宋王朝的战争,震撼了北宋在广西地区的统治

第一,侬智高为屡求内附被拒而起义

侬智高请求内附,希望能与汉族人民一起生活,不止一次,且自其父存福就开始。《梦溪笔谈》卷二五说:"天圣七年首领侬存福(一名全福)归附,补存福邕州卫职。转运使章频罢遣之不受其地,存福乃与其子智高东掠笼州有之.”存福纳土归附,愿为王民,宋统治者,却拒不接受。后来不幸,为交趾所乘,袭攻广源州,把侬存福俘掳去,智高领广源州,交趾乃向他索取赎金.关于这件事情,《涑水记闻》卷十三说得最为明白。‘侬智高世为广源州酋长,后属交趾,称广源节度使,有金坑,交趾赋敛无厌,州人苦之,智高黠难制,交趾恶之,以兵掩获其父,留交趾以为质,智高不得巳岁输金货甚多,久之父死,智高怨交趾,邑恐终为所灭,乃叛交趾。”依《越史略》二卷所载,交趾于公元一O三九年春掳存福,五月,智高备金去赎,有生金一块,重一百十二两,不料交趾得金,仍不放回存福,使他死于交趾(一说被杀),这里只说广源州“属交趾”。

(宋史卷四九五广源州蛮传)则说存福“服役于交趾”或“役属交趾”。服役最苦的就是带兵从征,如公元一O三六年(仁宗景祜三年)交趾峒广源州和甲调等“寇邕州之思陵州、西平州、石西州及诸峒,略居人马牛、焚室庐而去。”

(宋史卷四八八交趾传)驱中国人打中国人,驱中国人掳中国货,绝非智高父子所愿..........宋统治者终似智高叛交趾来归,怕交趾内侵,惧不敢、纳............因而“智高大恨,且以朝廷及交趾皆不纳,穷无所归,遂谋作乱............智高接二连三的请求内附,诚意恳切,并且所求不大,无奈宋统治者顽固到底,终于拒绝,逼虎跳墙,至使智高“无所容止,有反耳”

有一次广西转运使萧固对赵祯(仁宗)说:“智高必为南方患,愿赐一官以抚之,且使抗交趾。”赵祯不接纳,反问萧“能保交趾不争智高,智高终不内寇,则具以闻”。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O)这一点萧固自然不敢担保。明代历史家张溥论宋拒绝智高内附,失去抵抗交趾力量,也认为失策。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一说得更明白,

智高内怀忿恨,求附中国,使朝廷纳其金函,俾处入江峭绝之乡,与交趾角立,椎髻左衽,战斗用命,未必非二南(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为二南)一奥藩也。”宋若接纳智高内附以抗交趾”,不独两广边疆人民得到保护,且足以保卫国土,表示中国人民素富反抗外国侵,略之精神。同时,归附之后,更有助于汉,僮族人民文化生活的增进,民族团结友好,促进僮族地区生产的发展。可是宋统治者却执行其一贯的对外屈辱,对内压迫的反动政策,“无故拒却,激其反叛”。

侬智高虽屡求内附被拒,但是侬智高和交趾国却有不共戴天之仇,对于强大的交趾国不敢侵犯,与宋无冤无仇却起兵攻宋,其中故事耐人寻味。

第二,侬智高为要求互市不遂而起义

智高请求通商互市,本与请求内附分不开,或由于内附产生出来。因为内附之后,和汉人生活在一起,成为省民,即中国人民,

;自无此疆彼界.贸迁有无。所以智高请求内附,补刺史被拒时,又等而下之,要求当教练使赐袍和互市,委曲求全。《孙威敏征南录》说:“(智高)始乞本朝补田州刺史,不得,又乞教练使,又乞赐袍笏,又乞每南郊时,贡金干两,愿常于邕管互市,皆不许,至令入寇...........智高在傥犹州、安德州、建大历国、南天国,经巳南面而王。同时交趾国王,李德政,明道二年“秋七月使魏征如广源州,赐智高郡王印,仍拜太保。(越史略卷二)‘智高不愿接受。以国王、郡王、太保,与刺史、教练使比,尊卑贵贱,相去远矣,智高去其尊贵,而求其卑贱,所为何事?上为国家,愿赋同仇,下为人民,通商互市,如此而已,要是象某些人所说,智高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起兵是由于宋王朝不肯满足他提出的提高权位的要求”,未免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左右江地区土特产生产的发展,必然有一部分剩余产品需要与外地交换,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侬智高之求内附,请开市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地区与地区之间,互通有无,不但对僮汉两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生产生活有利,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有利的,智高请求互市,正是反映了汉僮族各族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的。事实上,汉族人民为了想采买其金属,特别是铜,曾请求开市贸易,然而宋的广西统治者却不准。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七铜条说:“右江溪垌之外有一蛮;洞铜所出也,掘地数尺即有矿,故蛮人多用铜器,尝以献说于朝;欲与博易,事下本路诸司,谓且生边衅,奏罢之。“献说于朝,欲与博易”必为汉人,不是僮人。周虽为南宋时人,但宋自平侬智高后,已设立不少博易场,通汉蕃之有无,想无罢铜博易之理,此事必发生于北宋侬智高起义以前。因当时宋统治者,对于汉僮族人民通商互市,都从侧面或正面加以禁止。

此后,侬智高为请求互市,正想进攻邕州,还给邕州知州陈琪一通檄文,求他允许在依黄峒与邕州交界设立博易场,通汉僮人民有无,陈若答应,战事犹可免,惟陈怕生事端,影响升官而置之不理。在广西的赵宋统治者,所谓“本路诸司”奏罢右江铜器博易,侯仁宝尽伐毒药树,陈琪不答应智高的互市请求,不仅损害汉僮各族人民的利益,

也是违反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的。

侬智高要求互市起兵反末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他的起兵反宋也虽然失败,但当狄青破邕州后北返,留孙沔办理善后,孙首先举办急务之一,就是“置博’易务,通诸蛮之有无”。

;(孙威敏征南录)后来广西汉僮各族人民的通商贸易从此兴盛起来,宋平定依智高后五个月,还下诏:广南西路夏税布,旧例每匹折钱二百,近闻本路,擅减其价,重困于民,宜复其价如故”。

(宋会要辑稿第一三九册)

第三,侬智高为发三解不得志而起义

侬智高本人曾赴科考,发三解不得志,因而对于宋及其考试制度非常愤恨,也是他起义原因之一.

关于这件事情,宋张端义的《贵耳集》卷下曾有简括扼要说明:“依智高发三解不得志,遂起兵于两广,遂有两解试摄官之格,张元因殿试落第,径往西复,自是殿试无黜落之士。”纪堪谨修的《南宁府志》卷四十亦说:“智高能属文,尝举进士不第。”何谓“发解”?明《赣州志》说:‘乡举在宋,为漕试,

(即转运使试)谓之发解,第阶之,解送南宫(即尚书省)会试耳。”

(羊复礼编镇安府志卷七选举表)又何谓发三解不得志?漕试中选,上京会试落选。第二、三次再去会试,仍须漕试再中选,才能解送,这是宋元乡试(即漕试)制度,与明代乡试中选后会试落选再去,不须再经乡试不同。

侬智高漕试中选三次,上京会试三次都落选,即所谓发三解不得志。宋代科考只有举人名称,至明始有举人科目,宋之举人(或称举进士)有一个特别称号,谓之觅举,这恐是智高发三解不得志之一因。宋李新言科举书,说宋觅举之弊载有:“唐薛登尝言今之举人,有确事实,明制才下,试遣搜扬,驱驰府寺之庭,出入王公之第,俗号举人,谓之觅举。觅,为自求之称,非人知之辞,其为弊,何特今日耶?”

;(李跨鳌集卷二二)李为元佑进士,说觅举,不仅是元佑之弊,元佑以前赵祯(仁宗)也有之。这种奔跑于府寺之庭,王公之第,做人所不知之的勾当,然后得选。智高不干,发三解而不得志恐与此有关。

当然,两广偏方僻壤,特别是广西的桂西,举子才学,比不上人,也不应否认。不过赵宋王朝的科考作弊,殊令人愤恨。调元因落选,去西夏投敌,固然不对,惟侬智高为此起义,是可以谅解的。究其动机,虽有为其本人鸣不平,求功名,找出路,但后来宋对于两广人民,许以特奏名殿试,和定“两解试摄官之路”连广东人民,都受其惠,容易取得功名。故有“初侬智高之平,推恩南方,虚名之官者八百人,

;(广东通志卷二三九孔延之条)和“岭南平, ;(指平侬智高)二广举人推恩者六百九十一人”

;(宋史卷三一一庞籍传)之记载,这显然也是侬智高起兵反宋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

标签: 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更多文章

  • 侬智高起义简介:壮族百姓反抗宋王朝的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北宋时期,壮族人民反抗宋王朝的武装斗争,规模较大的为侬智高领导的起义,次为区希范起义。宋代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靖西德保一带)壮族领袖侬智高,发动了规模较大的反对宋王朝的战争,震撼了北宋在广西地区的统治。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原是傥犹州(今靖西县东部)首领,为交趾掳作人质并被杀害于交趾京城。侬智高首

  • 高梁河之战经过:辽军是如何赢得高梁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梁河之战,宋代,辽国,

    宋朝开战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镇州(河北正定),进入河北平原。六月初七,赵光义调发京东、河北诸州的武器装备和粮秣运往前线。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赵光义自镇州出发,十九日次金台屯,募民百人为向导,二十日至东易州(时宋辽各置一易州,西属宋,东属辽)之西,过拒马河入辽境。辽易州

  • 高梁河之战的背景:宋军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梁河之战,宋代,辽国,

    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后,宋辽直接对峙。双方接触线大体东起泥姑口(天津大沽口),西沿巨马河流域的信安军(河北霸县东)、霸州、容城(河北定兴东南),然后折向西北至飞狐(河北涞源北)及灵丘(山西灵丘)以南,直达代州雁门(山西代县北)。此线以北为辽控制的幽云地区。当时习惯把幽云十六

  • 高梁河之战简介:宋军为夺取幽州的一次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梁河之战,宋代,辽国,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

  • 唐灭西突厥之战的影响:如何评价唐灭西突厥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朝,西突厥,

    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显庆二年(657),唐高宗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攻灭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部的战争。 此战,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西域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唐西行商路的必经之地。唐征伐西突厥,平定西域,对保证丝绸之路的畅

  • 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唐军是如何攻灭西突厥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朝,西突厥,

    唐灭西突厥之战开战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唐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侧都护萧嗣业、瀚海都督回纥婆闰,发唐兵及回纥骑兵万余人,从北道进击沙钵罗;又遣原西突厥酋长、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及左屯卫大将军那史阿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旧部,以为策应。十二月初一,苏定方

  • 唐灭西突厥之战起因:唐朝因何决定攻打西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朝,西突厥,

    唐贞观前期,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陆兵势强盛,独霸西域,发兵攻打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贞观十六年(642)九月,唐准备经略西域,打通西行的商路。命凉州都督都郭孝恪为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镇抚高昌,准备攻打龟兹。同月,郭孝恪率2000轻兵从乌骨出击,击败乙毗咄陆及其进围天山(今焉耆北)之处月、处密部,又乘胜攻

  • 唐灭西突厥之战简介:苏定方率军平定西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西突厥,苏定方,,唐灭西突厥之战

    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又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

  • 建炎南渡过程:宋高宗入海避祸 岳家军奋勇破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建炎南渡,宋高宗

    康王赵构继位南宋政权建立了,但是金国人不干了,原来来做人质的家伙真是宋朝的亲王,我们居然傻到放回去了一个如此厉害的亲王回去,无疑是放虎归山了,还有那个张邦昌简直是混蛋加傻蛋,给他个皇帝做他都不干……金国人一边骂,一边就开始整兵备马准备再度南征,而且这次南征起了一个极为有气魄而又不失目的性的名字,叫:

  • 建炎南渡的背景:金军南侵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建炎南渡,靖康之耻,金国

    金国在靖康之难中将徽宗、钦宗二帝俘虏,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女真人俘虏北上,康王赵构得以幸免。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