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侬智高起义带头人侬智高是什么样的人?

解密:侬智高起义带头人侬智高是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64 更新时间:2024/1/19 20:23:09

侬智高(壮文:Nungz

Cigaoh,1025年—1055年)是中国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今靖西、田东一带)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义的领袖。在壮族历史上,侬智高是受壮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当今壮族地区,纪念侬智高的神庙、颂扬侬智高的传说、追悼侬智高的活动比比皆是。

侬智高早年能文能武,能写文章,武艺高强,曾考进士不中。其父侬全福为当地势力最大的壮族部族首领,于1029年在当地建立“长生国”(又称“长其国”),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阿侬为“明德皇后”,封侬智高为“南衙王”。侬全福曾不接受越南的宗主地位。李太宗通瑞五年(1039年),大越军队突袭长生国,虏走侬全福。

侬智高继位后,向大越请求释放其父,李太宗却杀其父于升龙。侬智高遂奉行依附北宋的策略,七次奉上黄金要求内附,但软弱无能的北宋封建王朝担心此举将激怒大越,未予以答应。侬遂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自立为王,国号“大历国”。这招致了大越又一次军事进攻,侬智高被俘。但是,侬智高在表示愿意臣服于大越之后,李太宗将其释放,希望能够借其手反对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侬智高占领安德州,宣布建立“南天国”,年号景瑞,再次与大越决裂。庆历八年(1048年),侬智高打败来犯的大越军。侬智高其后仍多次向北宋求取官职,均被北宋地方官员拒绝,堂堂的北宋王朝居然害怕大越朝廷,徒留历史笑柄。在此情况之下,侬智高决定全力反宋,希望能乘宋军主力不在南方之机迅速控制岭南地区,并以此为基本与北宋议和。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初六,侬智高以五千人起兵。五月初一(5月31日),攻占邕州,守将张日新等战死,邕州指挥使元斌贝被侬智高生擒。侬在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国号“大南国”,年号历,一应官制都按照中国规制设立,兵员增至一万余人。

侬智高起义进军和回军路线 - 摘自黄现璠著《侬智高》第29页

五月初九,侬率主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一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枪以杀人,众进如堵,弓矢莫能加”[3],连下横(今广西横县)、贵(今广西贵港市)、浔(今广西桂平县)、藤(今广西藤县)、梧(今广西梧州市)等州,五月廿六(1052年6月21日)进围广州。由于广州城池坚固,侬智高又缺乏攻城器械,被迫在围攻57天不克后撤围北上。此时,侬智高全军已发展为5万人。其后,侬智高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并计划北上攻打湖南。

是年九月(1052年10月),宋仁宗被迫撤回西夏前线的主力,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率兵南征侬智高。狄青为提振军心,在桂州城南一庙宇内撒出百板铜钱,结果百枚铜钱字面无一不朝上,全军欢声雷动。狄青先锋杨文广于年底抵达桂州,与侬军相遇,不堪一击,被侬军打得溃不成军,一度被困。己酉(1月30),狄青为整顿军纪,将擅自出兵大败而溃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宾阳交界处)的广西钤辖陈曙等三十一人处斩,孙沔、余靖相顾愕眙,陈曙是余靖的部下,余靖上前谢罪说:“曙之失律,亦靖节制之罪也。”狄青回答说:“舍人文臣,军旅之责非所任也。”于是“兵将股栗,咸思用命”。

皇佑五年(1053年)初,狄青主力抵达广西。侬智高中狄青的缓兵之计,被狄青偷袭昆仑关得手,被迫与狄青决战于归仁铺战役,侬智高军的特点是标枪与蛮牌互为弥补,在归仁铺的平原上,无法抵挡宋军骑兵的冲击。是役宋军“追奔十五里,斩首二千二百余级,生擒五百余人,尸甲如山,积于道路,伪署将相死者五十七人。”贼军黄师宓、侬建侯、侬志忠均战殁于阵。侬智高率残兵退入邕州,当晚纵火烧城遁去。邕州城破之时,侬智高依附于特磨寨(又称特磨道或特磨峒,在今云南广南县一带)之侬夏卿,练习骑战,以图东山再起。侬智高很早就知道难以抗衡狄青的骑兵,他在写给结峒酋长黄守陵的信中,坦承自己的军队如与宋军的骑兵作战,其取胜的可能性不大。不久,侬智高率兵五百及六妻六子逃奔大理国,被安置于元江流域。皇佑五年十二月(1054年),余靖以杨元卿、陈充等人率六州之兵袭击特磨寨,生擒侬智高之母阿侬、弟侬智光、二子侬继封、侬继明。次年,侬智高因故被大理国朝廷处决。

标签: 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更多文章

  • 解密:壮族侬智高起义最后是怎么被狄青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杨畋等安抚使负责处理平定蛮人叛乱,但宋军长久没有成绩。又命孙沔、余靖做安抚使率官军讨伐叛贼,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报告请战,第二天入见宋仁宗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

  • 侬智高起义的原因:侬智高为何选择发动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北宋时期,壮族人民反抗宋王朝的武装斗争,规模较大的为侬智高领导的起义,次为区希范起义。宋代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靖西德保一带)壮族领袖侬智高,发动了规模较大的反对宋王朝的战争,震撼了北宋在广西地区的统治第一,侬智高为屡求内附被拒而起义侬智高请求内附,希望能与汉族人民一起生活,不止一次,且自其父存福

  • 侬智高起义简介:壮族百姓反抗宋王朝的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北宋时期,壮族人民反抗宋王朝的武装斗争,规模较大的为侬智高领导的起义,次为区希范起义。宋代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靖西德保一带)壮族领袖侬智高,发动了规模较大的反对宋王朝的战争,震撼了北宋在广西地区的统治。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原是傥犹州(今靖西县东部)首领,为交趾掳作人质并被杀害于交趾京城。侬智高首

  • 高梁河之战经过:辽军是如何赢得高梁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梁河之战,宋代,辽国,

    宋朝开战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镇州(河北正定),进入河北平原。六月初七,赵光义调发京东、河北诸州的武器装备和粮秣运往前线。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赵光义自镇州出发,十九日次金台屯,募民百人为向导,二十日至东易州(时宋辽各置一易州,西属宋,东属辽)之西,过拒马河入辽境。辽易州

  • 高梁河之战的背景:宋军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梁河之战,宋代,辽国,

    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后,宋辽直接对峙。双方接触线大体东起泥姑口(天津大沽口),西沿巨马河流域的信安军(河北霸县东)、霸州、容城(河北定兴东南),然后折向西北至飞狐(河北涞源北)及灵丘(山西灵丘)以南,直达代州雁门(山西代县北)。此线以北为辽控制的幽云地区。当时习惯把幽云十六

  • 高梁河之战简介:宋军为夺取幽州的一次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梁河之战,宋代,辽国,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

  • 唐灭西突厥之战的影响:如何评价唐灭西突厥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朝,西突厥,

    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显庆二年(657),唐高宗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攻灭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部的战争。 此战,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西域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唐西行商路的必经之地。唐征伐西突厥,平定西域,对保证丝绸之路的畅

  • 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唐军是如何攻灭西突厥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朝,西突厥,

    唐灭西突厥之战开战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唐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侧都护萧嗣业、瀚海都督回纥婆闰,发唐兵及回纥骑兵万余人,从北道进击沙钵罗;又遣原西突厥酋长、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及左屯卫大将军那史阿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旧部,以为策应。十二月初一,苏定方

  • 唐灭西突厥之战起因:唐朝因何决定攻打西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朝,西突厥,

    唐贞观前期,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陆兵势强盛,独霸西域,发兵攻打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贞观十六年(642)九月,唐准备经略西域,打通西行的商路。命凉州都督都郭孝恪为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镇抚高昌,准备攻打龟兹。同月,郭孝恪率2000轻兵从乌骨出击,击败乙毗咄陆及其进围天山(今焉耆北)之处月、处密部,又乘胜攻

  • 唐灭西突厥之战简介:苏定方率军平定西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西突厥,苏定方,,唐灭西突厥之战

    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又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