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侯君集人物生平 讨吐谷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侯君集人物生平 讨吐谷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84 更新时间:2024/1/4 19:50:02

早期经历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

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杀,失败后尉迟恭与侯君集劝谏李世民早点下决心与李建成了断,

于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率领侯君集等人诛杀李建成及李元吉。李世民即帝位后,封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后又封为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630年),侯君集被迁为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政。李世民打算讨伐吐谷浑伏允,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命侯君集与李道宗为李靖的副手。

讨吐谷浑

贞观九年(635年)三月,李靖攻灭东突厥后,率领侯君集开始讨伐吐谷浑,大军行至鄯州,李靖在侯君集的建议下,挑选精锐,长驱直入。伏允在库山被击败后,轻军奔走沙漠。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从北,侯君集与李道宗从南分两路长途奔袭,追击伏允。当时夏天却有霜降,山里有很多积雪,但侯君集等克服自然困难追击二千多里地,先后于逻真谷、汉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军,斩获颇丰。侯君集一路追击到积玉山,见到河水的源头,才回师与李靖在大非川会合,班师回朝。

(详见唐击吐谷浑之战)

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获封陈州刺史、陈国公。十二年(638年)官拜吏部尚书、光禄大夫。侯君集出身行伍,没有读过什么书,获得高官厚禄以后开始读书学习,参与官员的选拔,定制考核题目。侯君集出为武将征伐,入为大夫参与朝政,一时间享有美誉。

攻灭高昌

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王麹文泰断绝西域与中原的商业往来,于是李世民征召麹文泰入朝,麹文泰称病不去,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率领大军前往讨伐。麹文泰听到这个消息后对国人说:“唐国距离高昌有七千余里,有沙漠两千里,冬冷夏热,没有水草,大军难以前行。若唐军强行军至高昌二十天内粮草必然吃完,那时候与唐军接战一定打败他们,所以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然而侯君集率领大军行至碛口,麹文泰却已经病死,其子麹智盛继承王位。

《贞观之治》的侯君集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等率兵行至柳谷,探马禀报说麹文泰将要安葬,高昌国人到时候聚集一处,可趁机袭击。但侯君集却认为趁其墓葬时偷袭不是问罪之师,而拒绝这么做。侯君集于是领大军前进攻略高昌城土。侯君集劝降未成后,侯君集调集攻城器械开始攻城。用推车撞击女墙,用抛车往城中砸石头,城墙上和城里的人被砸的溃烂,很快便将城池打破,掳获男女七千余人。侯君集乘胜进兵,包围高昌国都城。

高昌新王麹智盛穷途末路,于是致书给侯君集说是先王对唐天子无礼,而自己刚刚继位没有什么过错,希望侯君集能手下留情。侯君集回书给麹智盛说如果是真心悔过,就在军门束手投降。但麹智盛却指望西突厥能派兵来援,而西突厥欲谷因为害怕唐军不敢来。此时侯君集又调集工程器械开始攻打,抛车砸出的石头让城内人无处躲避,麹智盛无计可施,开城投降。侯君集于是分兵平定高昌各地,高昌国灭亡。

侯君集灭高昌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也开始盗取金银珠宝,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丑事被揭发,于是不敢治将士们的罪。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但中书郎岑文本以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于是上书李世民请求将侯君集释放。

而侯君集自以为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快。

贞观十七年(643年),张亮被派往洛阳做都督,侯君集问张亮:“怎么会遭到排挤?”张亮说:“如果因为公务在外做官就是遭到排挤,那么谁才是最冤枉的?”侯君集又说:“我平定一个国家,回朝后惹得皇上大怒,怎么不是排挤?”侯君集说着还挽起袖子说道:“这样子活不下去,你能造反吗,要是可以,我和你一起造反。”

张亮将侯君集的话告诉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对张亮说:“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这些话侯君集只告诉给了你一个人,到时候他死不认账,你也拿他没办法。”于是李世民将这件暂且放下,对待侯君集还是和以前一样。而后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侯君集等二十四人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侯君集位列第十七名。

谋反被杀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得知侯君集常有怨恨,而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又在东宫任职,于是多次派他引侯君集入东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无能,想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侯君集与李承乾谋划好之后,担心计划泄漏,心中不安,常常晚上睡不着,妻子非常奇怪,对侯君集说:“你是国家大臣,每天晚上这样,一定是有什么事。如果你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应该自己到皇上面前去领罪,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但侯君集没有听妻子的话。

而后李承乾事情败露被废,贺兰楚石又将侯君集与李承乾一起谋划的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觉得侯君集有安定国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进谏说侯君集的罪天地难容。李世民非常难过,将侯君集处死,临死前侯君集请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好为自己守丧。李世民同意后将其妻子儿子迁至岭南。

轶事典故

唐太宗曾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唐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此时,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

历史评价

魏元忠:“李靖破突厥,侯君集灭高昌,苏定方开西域,李勣平辽东,虽奉国威灵,亦其才力所致。”

刘昫:“侯君集摧凶克敌,效用居多;恃宠矜功,粗率无检,弃前功而罹后患,贪愚之将明矣。张亮听公颖之妖言,恃弓长之邪谶,义儿斯畜,恶迹遂彰,虽道裕云反状未形,而诡诈之性,于斯验矣。万彻筹深行阵,勇冠戎夷,不能保其首领,以至诛戮。夫二三子,非慎始而保终也。”赞曰:“君子立功,守以谦冲。小人得位,足为身害。侯、张凶险,望窥圣代。雄若韩、彭,难逃菹醢。”

宋祁:“侯君集位将相私谒太子,张亮养子五百人,薛万彻与狂竖谋,皆死有余责,又何咎哉?”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勣,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

朱元璋:“侯君集有功于唐,犯法当诛,太宗欲宥之,而执法者不可,卒以见诛。非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劳也,由其恃功骄恣,自冒于法耳。”

家族成员

高祖父:侯恕(魏北地郡守)

曾祖父:侯欣(泰州刺史、奉义县公)

祖父:侯植(骠骑大将军,肥城县公)

父亲:侯定(车骑大将军、潞国公)

墓葬

据《三水县志》记载,侯君集墓在三水县东北鸡阜山巅,现已被毁。

更多文章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张亮人物生平 投奔瓦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亮,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投奔瓦岗张亮出身贫贱,年轻时以务农为业。隋朝末年,李密率领瓦岗军在荥阳、开封一带征战,张亮前去投奔,但是没有得到重用。后来,瓦岗军中有人密谋反叛,张亮向李密告密。李密认为张亮是忠诚之人,便任命他为骠骑将军,隶属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徐世绩麾下。效力秦王618年(武德元年),张亮随徐世绩投降唐朝,被任命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房玄龄人物生平 出身官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房玄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出身官宦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年少有为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征人物生平 归唐献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早年经历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

  • 秦观的代表作有哪些?被贬谪之后的词风是什么样(苏门四学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观,苏轼,北宋,苏门四学士

    秦观,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如果换个名字,秦少游,基本上就人尽皆知了。他是北宋时期的伟大文学家,著名诗人。可以称为苏轼的徒弟,但又与苏轼不同,秦观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哀婉动人为主要特色。从秦观的作品中推断,秦观本人应该是一个浪漫主义文人,有着多愁善感的性格,心思细腻,不然何以归属于

  • 秦观简介 北宋官员太学博士淮海先生秦观生平(苏门四学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观,宋朝,北宋官员,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八品),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

  • 弘治中兴的政策:清除佞臣重用贤能限制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弘治中兴,明朝,明孝宗

    成化时期,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李孜省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明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皆感高兴。接着,明孝宗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罢免了以外戚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

  • 弘治中兴的背景:明朝内忧外患之时明孝宗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弘治中兴,明朝,明孝宗

    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明武宗的荒游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先后发生鞑靼达延汗(明史称鞑靼小王子)进犯、宁夏安化王朱寘鐇谋反、山东刘六刘七民变、江西宁王朱宸濠谋反等重大事件。1520年明武宗假藉出征江西宁王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军朱寿为名前往南京,亲自俘虏已被王

  • 弘治中兴的简介:励精图治大明王朝再创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弘治中兴,明孝宗

    弘治中兴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现了的“治世”,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于他宽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现了君子众多、君臣关系融洽等政治特色,为这一朝带来了美誉,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成化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明孝宗即位初期对于明王朝来说是一个多难之年,黄河

  • 古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征明,古代四大才子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

  • 古代四大才子之一——徐祯卿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祯卿,古代四大才子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