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十大名将之首:宋高宗麾下名将武穆王岳飞

宋朝十大名将之首:宋高宗麾下名将武穆王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31 更新时间:2024/2/10 17:12:33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

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他列举春秋时“栾枝曳柴以败荆(楚),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例,认为此“皆谋定也”。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标签: 宋朝岳飞名将宋朝十大名将

更多文章

  • 唐朝咸安公主一生四嫁 永保历史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咸安公主,李适

    咸安公主,她是唐德宗李适的第八个女儿,也是唐朝第二位踏上远嫁之路的天子真女。相比较于她的姑奶奶宁国公主,她的和亲之路可就要不幸坎坷得多了。而且,她还创下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百年年来未曾有人超越的和亲记录。那就是在她从788年到808年20余年间,历嫁回纥祖孙三代、两姓,先后成为四位可汗的可敦

  • 远嫁外番的汉族公主 咸安公主的悲惨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咸安公主,李适,唐朝

    在历史上,每一位远嫁外番的汉族公主,除了要担负起朝廷赋予的安邦重任外,还必须要经受住异国风俗的挑战。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她们可以渐次学会,逐步适应;而身体要被几个男人们轮番占有规矩,可不像学发音、穿兽皮、吃腥肉那样所能够欣然接受的。史籍中关于汉族公主历嫁两辈、数任外番国王或可汗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西

  • 咸安公主嫁了老子嫁儿子 嫁完儿子最后嫁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咸安公主

    作为一个有着广袤疆域的国家,必然会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那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在帝国强盛的时候尚且还能凭借着武力将这些蛮横的敌人驱逐出去,但是一旦帝国有了昏聩的种子,国力开始衰弱的时候起,一位位可怜的女性就无法避免的要接受可悲的命运。这一点,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道理,甚至于连我们口口称赞

  • 唐朝咸安公主的婚姻悲剧:为何会历嫁祖孙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咸安公主,唐朝公主

    在历史上,每一位远嫁外番的汉族公主,除了要担负起朝廷赋予的安邦重任外,还必须要经受住异国风俗的挑战。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她们可以渐次学会,逐步适应;而身体要被几个男人们轮番占有的规矩,可不像学发音、穿兽皮、吃腥肉那样,所能够欣然接受的。史籍中关于汉族公主历嫁两辈、数任外番国王或可汗的例子,不胜枚举。

  • 唐德宗之女燕国襄穆公主简介 燕国襄穆公主驸马(咸安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燕国襄穆公主,唐朝公主,,咸安公主

    燕国襄穆公主(?—808年),唐德宗李适女,母不详。始封咸安公主。这是一位和亲公主。因回纥帮助唐政府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贞元三年(787年)九月十三日,回纥武义成功可汗派将军合阙献方物,请和亲。因为回纥以前得罪过德宗,所以德宗一开始不想答应。经过宰相李泌的劝说,德宗终于答应以咸安和亲,让使者合阙在麟德

  •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人物生平及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朝三谢,谢灵运

    人物生平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祖籍陈郡阳夏。原名谢公义,字灵运。父谢瑍,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谢灵运小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灵运“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 南朝三谢之一谢脁的仕途生涯及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朝三谢,谢脁

    仕途生涯谢朓大约在永明元年(483),他二十岁时,便“解褐入仕”。永明前、中期,他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永明九年(491)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建武二年(495)夏日,谢朓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实现了他“凌

  • 南朝三谢之一谢脁的个人资料及历史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朝三谢,谢脁

    谢脁简介谢脁(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萧齐文学家。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任尚书吏部郎

  • 明三杨之东杨 杨荣的人物生平及个人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三杨,杨荣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荣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时名道应,当时杨荣的祖父杨达卿听到他的啼声,说:“雄壮啊!这个孩子一定会让我家荣华显贵。”便改其名为子荣 。 杨荣十七岁被选入郡庠。建文元年(1399年),杨荣为诸生,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得到了当时视学福建的侍郎夏元吉的赏识。 同年,杨荣

  • 明三杨之一杨士奇的个人作品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三杨,杨士奇

    个人作品诗作选摘《刘伯川席上作》《发淮安》《杨白花》《巫山高》《入蓟州界》《宣德丙午谒二陵(二首)》《清明有感》《题少保杨澹庵江乡归趣图》《江上早行》《三十六湾》文学著作明成祖即位后改编修,主修《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正统六年(1441年),杨士奇与马愉、曹鼎等人编成《文渊阁书目》。旧本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