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咸安公主的婚姻悲剧:为何会历嫁祖孙三代

唐朝咸安公主的婚姻悲剧:为何会历嫁祖孙三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15 更新时间:2024/1/1 19:48:17

在历史上,每一位远嫁外番的汉族公主,除了要担负起朝廷赋予的安邦重任外,还必须要经受住异国风俗的挑战。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她们可以渐次学会,逐步适应;而身体要被几个男人们轮番占有的规矩,可不像学发音、穿兽皮、吃腥肉那样,所能够欣然接受的。

史籍中关于汉族公主历嫁两辈、数任外番国王或可汗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西汉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前者历嫁昆莫、岑辄(昆莫之孙)两任乌孙国王,后者历嫁岑辄、翁归靡(岑辄之堂弟)、泥靡(岑辄之子)三任乌孙国王。隋朝的义成公主,历嫁民、始毕、处罗、颉利(后三者,均是启民之子)四任突厥可汗。

相比之下,唐朝的咸安公主也先后嫁给了四任回鹘可汗;不过,前三任丈夫是亲祖孙三代,最后一任是以前的臣属。这份离奇的婚姻经历,在中国和亲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咸安公主(?—808),唐德宗李适的八女儿,生母不详,应系普通宫人所生。虽然不是嫡出,但她却是李适的亲生骨肉,是大唐名副其实的正牌公主。咸安公主远嫁回鹘(原称回纥),这是唐德宗没有办法的办法。唐德宗即位时,国力衰弱,边境不宁,北有傲慢不逊的回纥,西有不断宼掠的吐蕃,大唐帝国一度陷入困境。期间,回纥可汗“屡求和亲,且请婚,上未之许”(《资治通鉴·唐纪》)。

与此同时,吐蕃也多次侵犯唐朝,贞元三年(787)五月的“平凉劫盟”事件,就让大唐朝野为之震动。九月,回纥趁乱再次请求和亲。回纥和吐蕃,一个要女人,一个抢地盘,北、西边境两头吃紧,焦头烂额的唐德宗只好诏令咸安公主和亲回纥,借助回纥的力量牵制吐蕃,以夷制夷。

对于这桩期待已久的婚姻,回纥武义成功可汗“使使者献方物”,显得非常有诚意。为此,唐德宗也命人“赍公主画图赐可汗”(《新唐书》)。方物,是指地方土特产;画图,则是公主美人像。回纥可汗的“实在”,咸安公主的“浪漫”,无疑是这段传奇和亲的良好开端。贞元四年(788)十月,回纥宰相等率众千余人抵达长安迎亲,武义成功可汗也上书唐德宗说:“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又请易回纥曰回鹘,言捷鸷犹鹘然”(《新唐书》),“又骂辱吐蕃使。……聘马三千匹。敕令朔州及太原分留回纥七百余人”(《唐会要卷九十八》)。唐德宗喜悦之余,册封武义成功可汗为长寿天亲毗伽可汗,咸安公主为智惠端正长寿孝顺可敦。

然而,不幸却接踵而至。一年后,即贞元五年(789)十二月,长寿天亲可汗病逝,其子忠贞可汗继立。按照回纥奇异的“收继婚”制度,即“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通典》)的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咸安公主又和忠贞可汗结为夫妻。三个月后,即贞元六年(790)三月,忠贞可汗被毒死,其子奉诚可汗继立。按照风俗,奉诚可汗又娶咸安公主为妻。

五年后,即贞元十一年(795),奉诚可汗去世,无子,宰相骨咄禄被大唐册立为怀信可汗,咸安公主再一次换了丈夫。对此,《新唐书·回纥传》称“主历四可汗”,《唐会要卷九十八》称四人“皆从胡法继尚公主”。

从贞元四年到贞元十一年,在不到八年的时间内,咸安公主先后嫁给了长寿天亲、忠贞(长寿天亲之子)、奉诚(忠贞之子)、怀信,并创下了汉族公主历嫁两姓、三辈、四任可汗的“收继婚”历史记录。其中的酸楚和尴尬,不是一笔就能带过的。

为了解父之忧,为了边境安宁,为了臣民安居,咸安公主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毅然冲破汉族女子从一而终、寡妇守节的婚姻束缚,这种深明大义、委曲求全的精神,发生在一个受儒家思想和伦理观念熏陶多年的公主身上,着实让人敬佩。事实上,咸安公主也确实不辱使命。此次和亲,不仅使唐朝争取到了回鹘这个彪悍善战的“亲密战友”,同时也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唐朝与吐蕃交战失利的被动局面。

贞元七年(791),吐蕃再次犯唐时,回鹘奉诚可汗“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旧唐书·回纥传》),夺回北庭都护府,吐蕃遭到了空前大败。此后,回鹘又多次挫败吐蕃,吐蕃逐步衰落,再也无力对唐朝发动大的进攻。从战略实效上来看,咸安公主无疑是唐朝功劳最大的和亲公主。

此外,咸安公主对于维护双方的等价绢马贸易,也功不可没。据《辞海》记载,“回纥与唐马绢交易,以马价折绢,名为马价绢。”原来,回鹘以曾助唐平定叛乱有功为恃,“屡遣使……来市,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马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且回鹘“得帛无厌”,一次“动至数万马”,而唐朝却“得马无用”,等于白送绢帛。回鹘马成为唐朝财政上的一大沉重负担,以至于“朝廷甚苦之”(《旧唐书·回纥传》)。

后来,马绢交易趋于平等。《旧唐书·回纥传》记载“贞元六年六月,回纥使移职伽达干归蕃,赐马价绢三十万匹”中的“赐”字,说明回鹘马的价格确实降了下来。这,无疑是咸安公主出面周旋的结果。对此,白居易写《阴山道》诗来咏赞她:“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

元和三年(808)二月,咸安公主魂归天堂。把责任放在肩头上,把痛苦放在心里面,咸安公主在回鹘生活了二十一年,先后经历了三次“收继婚”风俗的折磨,可以说,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唐朝与回鹘的和亲友好事业。咸安公主去世后,唐宪宗“废朝三日”,并册赠其为燕国大长公主,谥襄穆,也称燕国襄穆公主。白居易也再次用“礼从出降,义重和亲。承渥泽于三朝,播芳猷于九姓。远修好信,既申洽比之姻;殊俗保和,实赖肃雍之德”(《祭咸安公主文》)的诔文,对其和亲回鹘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颂扬。咸安公主死后葬回鹘,是唐朝唯一一位没有叶落归根的正牌公主。(刘秉光)

标签: 咸安公主唐朝公主

更多文章

  • 唐德宗之女燕国襄穆公主简介 燕国襄穆公主驸马(咸安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燕国襄穆公主,唐朝公主,,咸安公主

    燕国襄穆公主(?—808年),唐德宗李适女,母不详。始封咸安公主。这是一位和亲公主。因回纥帮助唐政府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贞元三年(787年)九月十三日,回纥武义成功可汗派将军合阙献方物,请和亲。因为回纥以前得罪过德宗,所以德宗一开始不想答应。经过宰相李泌的劝说,德宗终于答应以咸安和亲,让使者合阙在麟德

  •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人物生平及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朝三谢,谢灵运

    人物生平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祖籍陈郡阳夏。原名谢公义,字灵运。父谢瑍,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谢灵运小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灵运“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 南朝三谢之一谢脁的仕途生涯及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朝三谢,谢脁

    仕途生涯谢朓大约在永明元年(483),他二十岁时,便“解褐入仕”。永明前、中期,他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永明九年(491)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建武二年(495)夏日,谢朓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实现了他“凌

  • 南朝三谢之一谢脁的个人资料及历史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朝三谢,谢脁

    谢脁简介谢脁(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萧齐文学家。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任尚书吏部郎

  • 明三杨之东杨 杨荣的人物生平及个人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三杨,杨荣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荣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时名道应,当时杨荣的祖父杨达卿听到他的啼声,说:“雄壮啊!这个孩子一定会让我家荣华显贵。”便改其名为子荣 。 杨荣十七岁被选入郡庠。建文元年(1399年),杨荣为诸生,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得到了当时视学福建的侍郎夏元吉的赏识。 同年,杨荣

  • 明三杨之一杨士奇的个人作品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三杨,杨士奇

    个人作品诗作选摘《刘伯川席上作》《发淮安》《杨白花》《巫山高》《入蓟州界》《宣德丙午谒二陵(二首)》《清明有感》《题少保杨澹庵江乡归趣图》《江上早行》《三十六湾》文学著作明成祖即位后改编修,主修《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正统六年(1441年),杨士奇与马愉、曹鼎等人编成《文渊阁书目》。旧本不分卷(

  • 揭秘:“司马光砸缸”你知道司马光砸的是什么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光,司马光砸缸

    打小就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有没有想过,司马光砸的是什么缸呢?大家好,我是文物讲解员牛Bo。其实,司马光砸的不是缸。据《宋史·司马光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你看,司马光砸的是瓮,缸和瓮是同一种玩意儿吗?缸和瓮这类盛器,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

  • 司马光坚决不纳妾不狎妓之谜:一生只有一个老婆(司马光砸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光,北宋,司马光砸缸

    中国古代是事实上的一夫多妻(或曰一妻多妾)制度,对于那些身居高位、或者家财万贯的男子来说,妻妾成群、美女相拥是很正常的现象。男人多数荷尔蒙挥发快、欲望强,好色成性,不但家里“红旗不倒”,莺莺燕燕的;外面还要“彩旗飘飘”,逛妓院,养小蜜。特别是北宋王朝,赵家天子历来重视文人官宦,士大夫们多生活富足宽裕

  •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司马光砸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砸缸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

  • 汉匈和亲的原因 西汉为何要和匈奴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匈和亲,汉朝,匈奴

    所谓和亲,一般是指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缔结的婚姻关系,这种关系是从汉高祖与匈奴的和亲开始的。后来,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利用和亲来达到其某种政治目的,逐渐成为我国各族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外交政策。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好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西汉时期的几次和亲的内容和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为了叙述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