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塞尼亚战争背景:富庶美塞尼亚引起斯巴达觊觎

美塞尼亚战争背景:富庶美塞尼亚引起斯巴达觊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94 更新时间:2024/1/24 5:39:56

据传说,当多利亚人侵入伯罗奔尼撒时,指挥他们的赫拉克利斯后裔三兄弟夺得东部南部广大地区,并三分其地称立国︰长兄占领亚尔果斯,二弟的孪生子占领斯巴达,幼弟占领美塞尼亚。

斯巴达

经过有名的“来喀古立法”,斯巴达确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奴隶制度,势力不断壮大。斯巴达城邦制度以户籍原则为基础,组成新部落和选区,由民众通过欢呼法组成氏族贵族会议议事会;根据议事会提名由民众选出5名监察官,保证斯巴达制度的执行,特别要组织落实青年人的体育锻炼制度(在举行城邦运动会时,监察官分别担任5个区的代表队领队)。正是体育锻炼制度成为斯巴达城邦制度的最大特色,它要求公民,特别是男性青年公民过军营般的集体生活。为保证所有公民皆以脱离生产的军事生活为首要任务,斯巴达确立了公民占有土地由国家奴隶“希洛人”耕种的特殊的奴隶制经济制度。

这种经济制度可保证公民之间不产生分化,有利于社会内部的稳定和贵族的控制,保证致全力于军事训练。斯巴达的男性公民由于有世袭份地和希洛人供其剥削,完全脱离生产劳动而按国家要求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其全民皆武、重武轻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从小就接受严格的体育和军事训练,甚至婴儿出生时体质过弱即被抛弃,少年时要接受缺衣少食、日夜操练等艰苦生活的考验,成年后始终生活在军营,除了行军作战就是反复操练,精神上也要培养成绝对服从、不畏死难的军人气质,直到60岁才能解甲归田过平民生活。由于这种制度执行得非彻底,斯巴达的公民社会确实有如军营,历史上流传着无数少年军训执法如山、斯巴达人视死如归的佳话。这种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是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内镇压希洛人、对外进行扩战争,从而巩固寡头贵族的统治。

美塞尼亚

美塞尼亚位于斯巴达西面,土地肥沃,堪称富庶之乡。它几乎和斯巴达同时建立了国家,但并未形成斯巴达那样严格彻底的军事制度。到公元前8世纪中叶,斯巴达国内急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隶以满足贵族统治的需要。于是,迅速崛起的斯巴达把目光盯上了兄弟之邦美塞尼亚。

标签: 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希腊

更多文章

  • 美塞尼亚战争简介:美塞尼亚人反抗斯巴达暴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希腊,

    美塞尼亚战争指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地区的美塞尼亚人反抗斯巴达侵略扩张和奴役的三次解放战争。前两次战争的结果是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彻底征服美塞尼亚地区,确立了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最后一次战争则以美塞尼亚人移居西西里岛而结束。美塞尼亚战争是古希腊时期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压迫、求得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的斗争

  • 印度民族起义的失败原因:领导人有着极大局限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这次起义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因为,就全国来说。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绝大多数是站在英国殖民者一边,竭力阻止自己地区爆发起义并从兵力、财力上支持英国统治者,使起义在范围上受到限制,使英国殖民者有可能在一个地区被赶走而在另一个地区稳稳安身,并把未起义地区变成镇压起义的基地;另方面,也因为领导起义的封建主本身有很

  • 印度民族起义经过:章西女王是如何领导这次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爆发1857年5月9日英国驻印度军团第3轻骑兵团的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擦拭了猪油的子弹被判处10年苦役。5月10日密拉特的孟加拉部队第11轻骑兵团和20轻骑兵团发动叛乱,释放第3骑兵团士兵,并攻击英国人居民区,把所有能找到的欧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都杀光了,把房子烧毁了。在密拉特的英国士兵有2083

  • 印度民族起义的导火索:东印度公司配发牛油子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关于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有两种,一种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1857年初开始在雇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用猪油或牛脂做润滑油涂在来福枪的子弹上。当时在装子弹之前,士兵必须用牙齿咬破来福枪子弹的弹壳,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顾忌用嘴接触禁忌动物的脂肪,故拒绝使用这些子弹。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是谣

  • 印度民族起义的背景:印度雇佣兵的特权被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从185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推行西化过程,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这些举措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发展,但在强行推行的过程中激化了和印度原住民的矛盾,使原住民产生对东印度公司的不信任感。东印度公司为了巩固殖民地,保证贸易和利润,建立了雇佣军制度,雇用兵称为西帕衣团(印度语:shi

  • 印度民族起义简介:印度封建主反抗英国殖民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印度民族起义是指19世纪中期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又称印度雇佣军兵变、土兵起义。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贵族的

  • 普加乔夫起义经过:沙俄农民起义是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沙俄,,普加乔夫起义

    1773年9月17日,顿河哥萨克普加乔夫自称皇帝彼得三世,聚集一支由80名亚伊克哥萨克组成的队伍,并公布檄文,宣布将古时哥萨克享有的优惠与特权赐给曾在亚伊克军中服役的哥萨克、鞑靼和卡尔梅克人。9月18日,起义军抵近坚固设防的亚伊克镇(乌拉尔斯克),因无火炮而放弃强攻,只留部分部队对其围困。普加乔夫率

  • 普加乔夫起义背景:农奴制压迫得农民喘不过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沙俄,,普加乔夫起义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起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

  • 普加乔夫起义简介:沙俄农民群起反抗农奴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沙俄,,普加乔夫起义

    17~18世纪俄国爆发的多次农民起义。16世纪中叶起,沙皇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快俄国农民农奴化过程。为扩张领土,沙皇政府连年发动对外战争,战争重负大都转嫁到农民身上。遇到灾荒瘟疫,农民更是苦难不堪。因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博洛特尼科夫起义(1606~1607)、拉辛起义(167

  • 1812年战争的经过:为何会被称为二次独立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美加战争,1812年战争

    虽然战前双方之间已经有长期的外交纷争,一旦战事爆发,均未充分备战。英国被拿破仑战争拖住,不得不将大部分精锐海陆武装力量部署在欧洲。英国在北美的最高军事长官得到的指示是,克制进犯行动,以避免从欧洲和英国其他殖民地调兵增援。1812年,英国在加拿大的正规军只有5,004人,辅以加拿大民兵。战争期间,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