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598 更新时间:2024/1/7 15:46:06

周庄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

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国未安”,不可轻动的意见,急于对鲁用兵,以报鲁助公子纠争夺君位之仇。次年春,齐出动大军攻鲁,长驱深入鲁腹地,进逼鲁国都。鲁庄公发兵抗御。此时,居鲁国都郊外、出身低级贵族的曹刿,认为当政者愚陋浅识,未能远谋,为救国于危难,不顾乡人劝阻,毅然求见鲁庄公,问凭何而战。庄公初以衣食分赐臣下、祭祀十分虔诚作答,曹刿以其无利于民而不然。及闻庄公所答准情度理断诉讼,方视为“中心图民”(《国语·鲁语上》),必能得到民众支持,具有制胜之本。乃自请随同庄公出战,参与指挥。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曹刿深知,鲁虽因乾时之败而军力弱于齐,但抗击齐军入侵则占人和、地利优势,且作战制胜靠“气”,“气”的变化可使强弱易位,“气盈”则胜,“气竭”则败,故未战即确定避敌锐气,待敌疲再反攻,以“气”制胜。两军布阵方毕,庄公按照当时通行的两军相对推进、互为进攻的惯例,欲击鼓挥军接敌,被曹刿劝止。齐军两次击鼓前进,鲁军都按兵不动,只是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反常之举而疑虑之心愈重,更因两次进攻耗损体力、消减锐气。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气竭志衰,战斗力大为削弱,鲁军则因以逸待劳而保持高昂斗志、旺盛体力。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击溃数量占优势的齐军。庄公急于追击,又被曹刿劝止。为防备齐军佯败设伏,曹刿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上车轼眺望齐军旌旗,见“辙乱”、“旗靡”,判明确实溃败,乃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鲁境。

此战,曹刿知彼知己,正确运用“后人有待其衰”(《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引《军志》)的作战指导原则,采取敌疲而后击的战法,成为后发制胜的著名战例。

标签: 长勺之战齐国曹刿

更多文章

  • 鸣条之战在哪里?夏商鸣条之战的鸣条是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在哪里?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 鸣条之战的结果如何?夏商鸣条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鸣条之战,夏朝

    鸣条之战的结果怎样?鸣条之战有什么影响《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名言。这里所说的“汤”,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治王朝的开基者——商汤天乙。他曾经领导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暴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他的所作所为,客观

  • 鸣条之战的战争过程:夏商鸣条之战是哪年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鸣条之战,夏朝

    鸣条之战的战争过程简介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过程间谍活动在与夏朝决战之前,为了观察夏王朝的情况,伊尹向商汤出谋,由伊尹亲自去夏王都住一段时间,观夏的动静。商汤就准备了土特产

  • 鸣条之战的战争背景及起因:鸣条之战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鸣条之战,夏朝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的安全。又派重

  • 涿鹿之战的战斗经过:黄帝经过苦战最终战胜蚩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帝,蚩尤,涿鹿之战

    繁荣昌盛、有81个氏族的九黎诸部落在蚩尤率领下西向进入华夏集团分布地区,目标也可能是豫中,因为首当其冲的是居于豫东的炎帝,相传他都于陈(今河南淮阳)。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一筹,武器制作精良又勇猛善战,于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铜头铁额”、“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无法抵挡、

  • 涿鹿之战简介:中华文明史上第一次大型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帝,蚩尤,涿鹿之战

    约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的原始部落已十分兴盛。它们之间,或者因通婚而互相融合,或者因争夺生存地域而互相征战。慢慢地,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便吞并较弱的部落,一些大的部落集团就形成了。当时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两个强大的部落。它们的首领一个就是神农氏炎帝,另一个就是轩辕氏黄帝。据说他们

  • 鄢陵之战的历史影响:晋楚争霸战争落下帷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鄢陵之战,晋国,楚国,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晋军胜利进占楚军营地,食用楚军留下的粮食,在那里休整三天后凯旋回师。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鄢陵之战后不久,晋国在宋国的沙随重会诸侯,谋划讨伐郑国,随后晋国、齐国、宋国、鲁国、邾国等国军队讨伐郑国,继而讨伐陈国、蔡国。郑国子罕出兵夜袭,宋国、齐

  • 鄢陵之战的经过:晋国军队是如何战胜楚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鄢陵之战,晋国,楚国,

    鄢陵相遇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听说楚军将来到,中军佐范文子(士燮)想退回去,进行了反战陈述。中军将栾书没有同意范文子的请求。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晋国军队和楚国军队在鄢陵(今河南鄢陵县北)相遇。范文子不想同楚军交战。新军佐郤至说:“秦、晋韩原之战,惠

  • 鄢陵之战的背景:楚共公率军解救被围的郑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鄢陵之战,晋国,楚国,

    公元前579年(周简王七年),在宋国大夫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士燮与楚国的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第一次弭兵会盟。两国同意暂息兵戈,停止战争。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春,晋厉公与晋将栾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

  • 鄢陵之战简介: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鄢陵之战,晋国,楚国,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之机,击败秦国于麻隧(今陕西泾阳北),暂时解除侧背威胁;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