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西战争的历史意义:美国拥有了自己的殖民地

美西战争的历史意义:美国拥有了自己的殖民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55 更新时间:2024/2/19 5:31:27

1898年的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主要军事力量的崛起。这场历时仅100天、致使3000美国人丧生的短暂的海上冲突使美国陷入了远东的复杂问题,也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了警告。对美国人自己来说,这场战争则标志着它要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

虽然美西战争的第一次大海战发生在东半球的菲律宾,但冲突的起因却是古巴的骚乱。在古巴,多年来对西班牙人的暴政的反抗最终导致了1895年的大暴动。起义者的残暴并不亚于西班牙统治者,他们制定了一条蓄意掠夺的政策。这条政策规定,如果美国人不交保护金,他们的财产就不受保护,这些保护金用来在财政上支援暴乱进行扩大宣传。事实上,美国参与此事的主要原因是要保护美国人所拥有的甘蔗种植园和糖厂。这些大种植园和糖厂的利润是不容忽视的,投资5千万美元,年贸易额可高达1亿美元。西班牙政府决定结束古巴的这种令人无法容忍的状况。1896年初,西班牙政府派陆军上将巴莱里亚诺·韦莱尔去哈瓦那采取断然措施。韦莱尔的办法就是把平民驱赶到集中区,使他们无法援助叛乱。集中区里恶劣的卫生的条件使几千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由于古巴叛乱政权在纽约进行巧妙的煽动,美国公众对“刽子手韦莱尔”的非人道做法反应强烈,有人要求马上承认叛乱“政府”。作为对公众呼声的反应,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承认古巴叛乱政权。反对帝国主义政策的克利夫兰总统认为,这一决议案是对他行政权力的干涉而不予理睬,他宣称拒绝出兵与西班牙开战;而另一方面,他又对西班牙政府明确表示,美国对西班牙在古巴的统治的尊重“将为更高的义务所代替,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承认和履行这种义务”。

1897年,西班牙新的自由党内阁召回了韦莱尔,放松了将平民驱赶到集中区的工作,并允许古巴人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这时,美国人开始对古巴问题失去兴趣,但1898年2月出现的两个事件却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民愤的风暴。事件之一是纽约《月报》发表了一封轻率的私人信件。这封信是西班牙驻华盛顿公使迪皮伊·德·洛梅写的,后来,它落入古巴叛乱者的手中,这位公使在他的信中暗示了西班牙在为悬而未决的贸易协议举行的协商中的欺骗行为,并说麦金利总统是个“次等的政治家”。一个星期之后,被派往古巴保护美国人的生命财产的“缅因”号战列舰在一声巨响中一分为二,260名舰员死亡。美国公众认为这一爆炸来自外界破坏,是西班牙人用炸弹干的。纽约《月报》悬赏5万美元,要求捉拿和审判罪犯,但一直无人响应。尽管后来的研究已经表明,那场爆炸很可能是由于一场内部事故造成的,但美国已经处于战争的边缘了。

由于一旦与西班牙发生军事冲突,古巴会成为第一个攻击目标,其次是波多黎各,所以,美国舰队大都集中于大西洋。为了进一步增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实力,“俄勒冈”号从皮吉特海峡出发,绕过南美洲到达加勒比海。它的抵达使大西洋分舰队的力量增强到5艘战列舰:“衣华”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得克萨斯”号、“俄勒冈”号。此外,该分舰队还有两艘铁甲巡洋舰:“纽约”号、“布鲁克林”号和其他一些小舰。

“缅因”号事件对西班牙人也产生了影响。他们试图平息美国人的愤怒,同时,也在为战争做准备。刚接到爆炸的消息,西班牙海军大臣就海军发出警报,并告诫当时指挥本土舰队的海军上将帕斯夸尔·塞韦拉准备摧毁基韦斯特的美国基地,然后封锁美国沿海。

塞韦拉对此事并不乐观,在他看来,这个命令是极其荒谬的,因为他的作战力量只有4艘破烂不堪的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他认为,自己的海军无法与美国海军抗衡。大西洋彼岸,西班牙没有强大的军事基地,因此他的舰队在古巴和波多黎各很可能得不到充足的后勤支援。他表示,一旦发生战争,西班牙海军最实际的行动方案应该是保存实力以保护国土。塞韦拉强调指出:只要西班牙纠集起一支能在装备和供应上提供帮助的海上同盟力量,他的舰队就能使美国海岸成为有利可图的军事目标。内阁据此修改了它的指示,但坚持认为海军力量至少应该保卫波多黎各。塞韦拉仍认为自己的使命毫无希望。1898年4月8日,他率领舰队从加的斯航前往佛得角群岛,等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西班牙本土舰队出发的消息在美国东海岸引起了一场战争大恐慌。各处的市民根据道听途说臆想出海岸遭轰击和敌人入侵的情景。陆军和海军都听到了保卫海防的狂乱呼声。陆军部长拉塞尔·阿尔杰后来回忆说:“要求陆军部马上对前来的西班牙舰队采取行动的呼声之紧急让人伤心。电报、信函,还有代表受威胁地区的政治家们一起涌进了陆军部。各地都要求配发枪支,并要求把地图上能找到的所有河流和港口都布上水雷。”西奥多·罗斯福后来回忆说,神经质的波士顿金融家们因为担心自己的投资债券的安全而向内地搬迁了50英里。

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西班牙军队由于没有造成任破坏,一些神经质的人也安静下来了,这是因为政府慷慨地向沿海各地发放了国内战争时期的一批老式枪炮。它们毫无意义地瞄着辽阔的大西洋,但是,要求舰队保护东海岸每一区域的呼声后来又高涨起来,因为就舰队的机动性而言,它是一种进攻性武器,即便舰队的任务是防御,它的所属舰只也决不会退化成一座座固定不动的炮台。

海军部很清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北大西洋分舰队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即使塞韦拉不是在美国人的加勒比海出击,而是攻击其他地区,这支舰队仍能以其保持完好的整体给敌人以牙还牙的打击;如果把舰队零零散散地沿着海岸线部署,那在军事上无异于自取灭亡。然而,即使是这样,还要以某种方式满足沿海城市要求海军保护的呼声。最后,海军部以折衷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北大西洋分舰队被分为两大股:一股由代理指挥官海军少将威廉·T·桑普森指挥,驻扎在基韦斯特,准备应付西班牙人对古巴和波多黎各的挑衅行动;另一股就是所谓“飞行中队”,集结于诺福克,由海军准将温菲尔德·斯科特·施莱指挥,作为一个活动的海上堡垒守卫着大西洋沿岸;另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由老式的、大多是已退役的舰只组成的北方巡逻分舰队护卫着特拉华角以北的海岸线。

与此同时,西班牙内阁正面对着美国提出的与叛乱者停战和结束集中平民的要求犹豫不决,它既担心接受美国的要求会引起国内革命,又担心拒绝美国的要求会引发美西冲突。4月9日,内阁在这两点要求上都做出了让步,但为时已晚,因为麦金利总统已经认识到高呼着“让古巴自由”的民主党人在下届选举时会将他击败,除非他断然采取行动,结束在西班牙殖民地中的恶劣状况。于是,他在11日向国会递交了战争咨,要求政府动用陆海军力量。一个星期之后,国会通过了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古巴自由独立,要求西班牙撤出其军队,并批准总统利用武装力量执行这一决议,决议的最后一款——即泰勒修正案——保证,无论如何美国将不会吞并古巴。

1898年4月22日,海军部命令桑普森封锁古巴海域,封锁线从哈瓦那开始,绕过这一岛国的西端直到南海岸的西恩富戈斯。4月25日,国会宣布从4月21日起就已进入战争状态。4月29日,塞韦拉的舰队驶离佛得角,前去保卫波多黎各。塞韦拉“在选择航线、港口和决定在何种情况下开战或回避等重大问题上拥有最大的自由”。

标签: 美西战争美国殖民地

更多文章

  • 美西战争的经过:美国是如何击败西班牙军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美西战争,美国,殖民地,

    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古巴和菲律宾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

  • 美塞尼亚战争评价:斯巴达走向了国家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希腊,

    美塞尼亚战争是古希腊时期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压迫、求得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的斗争。它持续了3个世纪之久,表现出美塞尼亚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在每次战争中,他们都能同斯巴达奴隶主及其同盟军对抗多年,给敌人以重创,充分显示了奴隶们伟大的军事才干和斗争艺术。虽然第一次战争以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

  • 美塞尼亚战争经过:为何会发生三次美塞尼亚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希腊,

    第一次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740~前720年间(一说前743~前724年间)。斯巴达借口发生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斯巴达军队攻城不下,转而侵掠农村,他们赶走牲畜、掠取谷物,但并不毁坏树木和房屋。美塞尼亚人3年后发起反攻,双方多次激战,各有胜负。到战争的第13年,美塞尼亚

  • 美塞尼亚战争背景:富庶美塞尼亚引起斯巴达觊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希腊,

    据传说,当多利亚人侵入伯罗奔尼撒时,指挥他们的赫拉克利斯后裔三兄弟夺得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并三分其地称王立国︰长兄占领亚尔果斯,二弟的孪生子占领斯巴达,幼弟占领美塞尼亚。斯巴达经过有名的“来喀古立法”,斯巴达确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奴隶制度,势力不断壮大。斯巴达城邦制度以户籍原则为基础,组成新部落和选区

  • 美塞尼亚战争简介:美塞尼亚人反抗斯巴达暴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希腊,

    美塞尼亚战争指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地区的美塞尼亚人反抗斯巴达侵略扩张和奴役的三次解放战争。前两次战争的结果是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彻底征服美塞尼亚地区,确立了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最后一次战争则以美塞尼亚人移居西西里岛而结束。美塞尼亚战争是古希腊时期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压迫、求得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的斗争

  • 印度民族起义的失败原因:领导人有着极大局限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这次起义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因为,就全国来说。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绝大多数是站在英国殖民者一边,竭力阻止自己地区爆发起义并从兵力、财力上支持英国统治者,使起义在范围上受到限制,使英国殖民者有可能在一个地区被赶走而在另一个地区稳稳安身,并把未起义地区变成镇压起义的基地;另方面,也因为领导起义的封建主本身有很

  • 印度民族起义经过:章西女王是如何领导这次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爆发1857年5月9日英国驻印度军团第3轻骑兵团的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擦拭了猪油的子弹被判处10年苦役。5月10日密拉特的孟加拉部队第11轻骑兵团和20轻骑兵团发动叛乱,释放第3骑兵团士兵,并攻击英国人居民区,把所有能找到的欧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都杀光了,把房子烧毁了。在密拉特的英国士兵有2083

  • 印度民族起义的导火索:东印度公司配发牛油子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关于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有两种,一种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1857年初开始在雇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用猪油或牛脂做润滑油涂在来福枪的子弹上。当时在装子弹之前,士兵必须用牙齿咬破来福枪子弹的弹壳,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顾忌用嘴接触禁忌动物的脂肪,故拒绝使用这些子弹。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是谣

  • 印度民族起义的背景:印度雇佣兵的特权被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从185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推行西化过程,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这些举措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发展,但在强行推行的过程中激化了和印度原住民的矛盾,使原住民产生对东印度公司的不信任感。东印度公司为了巩固殖民地,保证贸易和利润,建立了雇佣军制度,雇用兵称为西帕衣团(印度语:shi

  • 印度民族起义简介:印度封建主反抗英国殖民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印度民族起义是指19世纪中期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又称印度雇佣军兵变、土兵起义。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贵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