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子午谷奇谋和偷渡阴平差距有多大?

揭秘子午谷奇谋和偷渡阴平差距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44 更新时间:2024/1/10 6:16:08

蜀汉的灭亡,源于三国史上一场着名的奇袭行动:邓艾偷渡阴平。邓艾这一招,可谓深谙兵家出奇制胜之道。钟会压根不相信邓艾能够成功,说他徒有其名,是军事上的庸才。因为阴平小路就不是人走的道,摩天岭只有鸟才能飞过去。但邓艾一心要立奇功,他吃定昏庸的刘禅一定不会在阴平驻军,他觉得虽然很冒险,但值得一试,因为一旦偷袭得手,成都就在眼皮底下了。这诱惑,太大了。最后,他创造了奇迹,立下了不世之功。

邓艾的“偷渡阴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出奇制胜,兵行险招来说,这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三国史上的两大奇谋。但诸葛亮最终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此,后人参照邓艾的成功,大都指责诸葛亮谨小慎微,贻误战机,白白浪费了魏延一个好计策。有人甚至因此说诸葛亮徒有虚名,军事能力连魏延都不如。

网络配图

真是这样吗?我要说的是邓艾的“偷渡阴平”,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有本质的不同。如果我们现在硬拿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来套邓艾成功“偷渡阴平”,很教条,有点赵括谈兵的意思。细分析起来,这二者除了“奇险”有可比性,其他的条件、要素,都存在本质的不同。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存在天囊之别。

其一,二者综合国力,军事力量相差悬殊。蜀国人才凋零,兵微将寡;魏国人才济济,兵强马壮。魏延区区五千人马,纵使偷袭长安得手,也是孤军深入,难以为继,势必陷入曹魏的重兵包围之中。而邓艾一旦偷袭得手,其背后有曹魏雄厚国力、兵力做坚强后盾。有人说:邓艾是偷袭,跟总体兵力没有关系吧?其实不然。邓艾走阴平700里,到江油时只带了2000兵,但沿路留下了近3万的兵力,在偷袭江油以后会合3万兵力和江油的降军,恐怕已经接近成都防守兵力的总和了。

然后迅雷不及掩耳地拿下涪县,又增加了不少力量。在优势兵力下攻克棉竹之后,蜀汉军队全线崩溃。失去了绵竹这块屏障,成都基本上成了一座孤城。所以,刘禅只有缴械投降。因此,别看邓艾偷袭江油好像只有2000兵,但他的后续部队其实都源源赶到了,最后到成都的时候已经是接近4万了。试想如果邓艾不是兵力上占优,而想以区区2000兵偷袭江油,进而一举攻克绵竹、成都,除非蜀军都是泥做的,要不然,单以绵竹诸葛瞻的兵力,就把邓艾给灭了。谈何进取成都?

其二,这二者出兵的时机不同。魏延如果按他的计划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据史载,当时的长安外围有郭淮的数万雍、凉兵,一旦闻讯,他们势必将驰援长安,将长安围成铁桶。即便郭淮的雍凉兵被诸葛亮牵制住,曹魏其他各地的兵,如果倍道赶往长安驰援,也不过几天的路程。所以,无论怎样,其后果都不堪设想。

网络配图

而邓艾出兵的时候,蜀汉的精锐部队,全在汉中的姜维那里,而姜维此时完全被钟会的部队牵制住了,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兵力来驰援成都?所以,邓艾一旦拿下绵竹,成都基本就是座孤城,没有任何兵力能驰援到成都。

其三,长安和成都这二者对于两国的战略地位也相差悬殊。长安虽然是个重镇,但对曹魏政权还说,即便丢了,也只是个边陲城池,离洛阳首府还远着呢。所以,魏延即便得手,取下长安,也威胁不到曹魏的根本。而邓艾一旦偷渡阴平得手,蜀汉老巢成都就在眼皮底下。

成都这个政治中心一旦沦陷,蜀汉政权也就彻底瓦解。邓艾这招的杀伤力堪称毁灭性,而魏延的那招,充其量只伤了曹魏的半条胳膊。

所以,经过上述细细分析,推敲,你会发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和邓艾的“偷渡阴平”,完全没有可比性。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纯属异想天开,为奇谋而奇谋,可操作性几乎为零;而邓艾的“偷渡阴平”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打中了蜀国的“七寸”,而且可操性很大。由此发出感叹,虽然同样都是三国史上的大奇谋,但魏延的和邓艾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标签: 子午谷奇谋偷渡阴平

更多文章

  • 历史解密:邓艾偷渡阴平关为何灭了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邓艾,偷渡阴平

    导读:很多人认为,邓艾偷渡这件事情是一种运气成分占优的一场战役,如果当时刘禅固守,等到姜维回来,结局就会很不一样,那么这事是真吗?我们一起看看吧。从白水到成都,刘备时期就开始休整交通,从江由直接进犯成都,这对蜀国是致命的。但是由于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可行之路,更何况是军队通过?因此蜀汉根

  • 为什么几亿汉族王朝被几十万人口落后民族打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族王朝,夏朝

    中原王朝建国的民族中,其实就属汉族是一个比较温顺的民族了,在对汉族最有威胁的 要属以下几个王朝了,其中有女真,还有蒙古,匈奴,突厥,这几个每个王朝都给过汉族的中原王朝致命打击。当年铁木真的铁骑,踏遍了宋朝的每一片土地,最后一举将大宋王朝灭亡,到了后来,明朝本来也是汉人建立起的一个比较辉煌的王朝了,但

  • 德意志统一战争的结果,丹麦最后成了炮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德意志统一战争,德国

    在俾斯麦既定的“铁血”方针的指导下,战争成为实现德意志统一的唯一途径。但是,德国的地缘政治四面受敌,必须确保在一次战争中只有一个敌人站在面前。于是,选择哪个国家作为普鲁士的第一个敌人至关重要。俾斯麦的选择是丹麦,通过夺取这个颇具争议之地,唤醒德意志的民族精神,以便在随后的战争中,保持高昂的斗志,直至

  • 德意志统一战争的详细过程如何?最后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德意志统一战争,德国

    德意志的统一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曲:首先,没有子嗣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病故,紧接着1864年爆发普丹战争;接着,意大利统一运动提供了出兵的借口,1866年普意联手攻打奥地利,史称普奥战争;最后,西班牙欲引入德意志的霍亨索伦家族,封为西班牙国王。此举致使法国为摆脱被霍亨索伦势力的包围,遂向普鲁士宣

  • 德意志统一战争发生于什么时候?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德意志统一战争,德国

    德意志的统一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曲:首先,没有子嗣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病故,紧接着1864年爆发普丹战争;接着,意大利统一运动提供了出兵的借口,1866年普意联手攻打奥地利,史称普奥战争;最后,西班牙欲引入德意志的霍亨索伦家族,封为西班牙国王。此举致使法国为摆脱被霍亨索伦势力的包围,遂向普鲁士宣

  • 康熙六扫朱元璋之墓,为什么写下治隆唐宋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治隆唐宋,明朝

    康熙年间,康熙曾经六次为朱元璋扫墓,康熙为何会这样做?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明孝陵就在那里,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明孝陵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康熙皇帝亲书“治隆唐宋”在这一座墓前,就写着“治隆唐宋”,这四个字是表示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方面,胜过了唐宋。不过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毕

  • 治隆唐宋的大明是从第几代皇帝开始腐败糜烂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治隆唐宋,明朝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2、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作为第二位皇帝,他一改明太祖的严酷的理政治战略,在国家政治上

  • 康熙为什么6扫朱元璋墓,还御笔“治隆唐宋”4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治隆唐宋,明朝

    朱元璋是一代传奇帝王,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争论不休,即使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现在的朱元璋长眠于位于南京的明孝陵之中,在这里他与马皇后合葬,几百年来都完好无损。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去明孝陵拜谒朱元璋,每次去的时候也必三跪九叩。在明孝陵还立着一块康熙皇帝御笔的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

  • 盘点世界史上“超长待机”的王朝,奥尔登堡王朝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奥尔登堡王朝,德国

    第七名:金王朝 金王朝,统治新罗王国:356-912,927-935年。  共计564年金王朝地图金王朝备注备注一:912-927年的三代新罗王,为朴氏。备注二:后高句丽的建立者弓裔,号称新罗宪安王的庶子,也号称过高句丽报德王的后裔,没确实证据,不可信,本文不采纳。第六名:奥尔登堡王朝Oldenbu

  • 德国北部的一个贵族家族:奥尔登堡王朝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奥尔登堡王朝,德国

    奥尔登堡王朝是德国北部的一个贵族家族,它起源于奥斯纳布吕克北部的地区,1100年在文献上首次提到埃基尔玛一世(Egilmar I.),他是第一名已知的该家族的人物,一般被看作该家族的创始人,他建立了阿尔登堡-本蒂克家族(HausAldenburgBentick)。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王分支中则分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