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嘉南渡:对汉族保存中原的文化带来了便利 还加强了南北的沟通

永嘉南渡:对汉族保存中原的文化带来了便利 还加强了南北的沟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88 更新时间:2024/1/4 7:06:56

众所周知,因为气候的变化或是战乱等原因,能够一直待在一处繁衍后人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祖先都迁移过。有的是小范围的迁移,还有的则是举国迁移。历史上永嘉南渡就是汉族的一次大规模迁移。春秋年间到西汉末年这段时间里,可谓是我国历史的温暖期,秦汉每年的平均气温比现在大约高一度左右,所以当时的江南很湿热,是不利于发展农业经济。到了西汉末年东汉初期,进入了寒冷期,到唐朝初期,东晋16国达到了巅峰。

所以,从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气温一直较为寒冷。此时江南的湿热消失,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中原的汉族人开始向江南地区南迁,所以江南的部分地区人口变多了,耕地面积也扩大不少。受汉族人南迁的影响,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开始往内陆迁移。因为气候寒冷,所以霜雪的天气变多了,草会提前枯黄,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游牧民族也因此向内地迁移。

东汉的领导者想着要增加内地的劳动人口,加强北方的军事实力,因此非常支持少数民族人口向内迁移。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就有了中原移民的潮流,西晋陷入八之乱之后,少数民族开始反对西晋,中原地区的流民也开始谋反,此时可谓乱世,也拉开了16国历史的篇章。公元311年四月,羯族人石勒击败了西晋太尉带领的10万兵马,2月后,洛阳失守,西晋的王公大臣都死了,有30000多人,史称永嘉之祸。之后不长时间,西晋就灭亡了。永嘉之祸后,中原非常混乱,汉族人接二连三地开始向南迁移。

之后,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朝,没想到北方的部分地区爆发了蝗灾,北方的各地百姓也开始南迁,加上南迁的贵族,可谓是大范围的南迁。据史籍记载,当时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北方人迁移到了南方,到了南宋,这场南迁的风潮才宣告结束。史称永嘉南渡。晋朝重建后,百姓认为其是正统王朝,纷纷南迁,汉族人在南方就这样得到了较高的地位,不仅对汉族保存中原的文化带来了便利,还加强了南北的沟通,让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让中华文化发展壮大。所以,这次大范围的南迁可谓很有益处。

标签: 晋朝永嘉南渡

更多文章

  • 永嘉南渡之后司马睿登基为帝 最后却被王敦活活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永嘉南渡,王敦

    南渡背景公元331年,汉赵攻下洛阳城,而此时正逢晋怀帝被杀。汉赵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对汉族人大型屠杀,导致许多民众大肆逃难。由于晋怀帝年号为永嘉,故将此持续了多年的大规模南迁称为“永嘉南渡”。登基前言公元317年,长安已是陷落。当此时,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就此灭亡。西晋的星辰就此黯淡,自是会迎来下一光

  • 永嘉南渡是如何发生的?永嘉南渡的历史意义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永嘉南渡

    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中原民户迁至长江流域者超过百万,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南迁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中国古代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

  • 西汉时出现外戚的原因是什么?后来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外戚,秦朝

    刘邦去世是时候,汉惠帝刘盈软弱,吕后把持了朝政。为了更好的控制刘姓家族,吕后把一些姓吕的女子都嫁给了刘家的公子为妻,以便监视刘家人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吕后还重用吕家人,比如吕产、吕禄等人,把他们都封了王。刘家人感到非常的生气,但是无可奈何,毕竟吕后是以残暴出名的。吕后死了之后,这些姓吕的人就开始兴

  • 清初剃发易服令中为什么和尚和道士是例外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剃发令,易服令

    01 剃发令不仅仅是剃发1644年,清军入关,入关之后的清朝开始对汉人执行“剃发令”,从原本汉族的束发剃成满族式样的“金钱鼠尾”,即剃去周边头发,仅在头顶留一小块似铜钱大小的头发,并结成辫子,因其形状酷似鼠尾,故称之为“金钱鼠尾”。金钱鼠尾但是在清朝要求汉族百姓剃发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要求——易服,

  • 白莲教是什么样的组织?它到底是怎么组织起来的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白莲教,唐朝

    可能很多人都是在黄飞鸿系列电影里第一次听说白莲教,在电影里白莲教绝对就是反派的存在,也是暗示了一下白莲教的性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白莲教,而且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电影里那么轻描淡写,实际上白莲教从唐朝就开始有记载,毕竟唐朝时期相当开放,但是到了清朝白莲教彻底成为清政府的敌对势力,而且教内分支也多

  • 历史上真实的白莲教是什么样的?持续造反一千年, 最终烟消云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莲教,唐朝

    在古代中国,如果一个地方官跟皇帝说:我们那里出了白莲教,那皇帝怕是要气得吹鼻子瞪眼。如果说普通的造反只是伤风感冒,可以做到药到病除,那白莲教就可能是致命疾病。历史上几次改朝换代的大型造反中,都可以看到白莲教的身影。元朝末年,最先掀起反抗暴元旗帜的韩山童、刘福通,便是白莲教中的首领人物。后来朱元璋率领

  • 清朝最神秘的白莲教,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莲教,唐朝

    白莲教为元明清时期流行的民间秘密宗教,由于信徒易于聚众,往往成为农民起义的组织。乾隆末年社会矛盾加剧,白莲教徒不断增多。清廷视其为邪教对其教徒进行大肆搜捕,川楚陕交界的白莲救徒酝酿的起义一触即发。嘉庆元年(1796年)首先在湖北宜都,枝江引发了清立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各地起义军以

  • 明朝宗室到底有多少人?别再被骗了,这才是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宗室,明朝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上,有一件事一直被人批判,即:明朝藩王庞大的寄生集团,到明末之时,宗室人口高达百万!事实究竟怎样呢?如果找到崇祯年间的玉牒,那么事情就真相大白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清代档案记载,顺治初年明代玉牒尚存(玉牒,记录皇族的族谱,每十年一修,定期公布),只是不知其是否完整,但随后就

  • 什么是明朝宗室?最愚蠢的宗室处理方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宗室,明朝

    每个朝代,除了个别皇帝,总会有很多的皇子出生,然而帝位只有一个,那么如何处理多出来的皇子呢。汉朝是封到各地为王,这个王是可以自己开府募兵的那种,这也是为什么七王之乱可以闹得那么大的缘故,直到之后推恩令才使得诸侯们的势力弱小下来。然而就算这样,西汉末年也出了一个刘秀,东汉末年出了一个刘备,要不是天不与

  • 明朝宗室与清朝宗室相比,谁对百姓的影响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宗室,明朝

    明朝清朝的时间差不多一样长,只差十几年。两朝的宗室人数都很多,明末二十万,清末十四万。明朝亲王长期维持在三十左右,清朝是十二家。相同等级的宗室,清朝收入远高于明朝。例如明朝亲王一般一万石,几千的也有,清朝除了粮食还有一万两白银。也就是双方宗室总收入基本扯平。我们先说社会贡献,明朝宗室主要任务就是生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