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德里安堡之战为什么会惨败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阿德里安堡之战为什么会惨败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3/12/4 14:59:44

衰退的军团

虽然经历过三世纪危机,但四世纪的罗马帝国依然拥有可观的实力。即便罗马在德国的北部、瑞士北部、多瑙河北部、尼罗河中游的领土都丧失了,他的疆域依旧北达哈德良长城,南及撒哈拉沙漠,西沿大西洋,东接美索不达米亚。在当时,拥有7000万人口的罗马帝国不仅是世界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还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尽管罗马依旧是一个超级帝国,但在政治军事上,相对于帝国前期已经历了极大的变化。公元一二世纪的罗马军队由军团和辅助部队组成,而公元四世纪的则是由野战军和边防军组成。

早期帝国的军队总数有30-35万,军团和辅助部队各占一半。无论是军团还是辅助部队,都可作为机动力量前往各个战场。他们的武器装备非精良,军纪也非常严明,是早期帝国对应外敌的一大利器。

晚期帝国的军队扩充了许多,但却没有明说具体的数字。许多史学家都对晚期罗马军队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蒙森推测晚期罗马一共有55万军队,尼斯谢给出的数据则是73万,琼斯的是60万,瓦哈底的是52万,斯基尔的是50万。

尽管对军队总数量的推测差异很大,这些史学家在估计野战军数量时却高度的一致,基本都是20万左右。

这或许说明了一个问题,晚期帝国的军队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具有机动作战能力的军队却比早期帝国少了十多万。因此晚期罗马帝国应对军队数量上千上万的外敌时,显得无力。至于边防军,职责仅是作为驻军呆在工事之后消极防守,很多时候并没有多大作用。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对比,以便加深对两种军事体系之下罗马应付高烈度战争时的不同:

提比略在公元6年镇压起义时在几个月内集结了10万人。

图拉真对达西亚国发动的两次战争投入的兵力,一次是10万,一次是15万。对帕提亚的战争中则投入了7万以上的兵力。

反观晚期帝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无疑是皇帝尤利安对萨珊波斯的进攻,可是这次战斗投入的战斗人数仅有3万人。而在前些年他对抗莱茵河上的蛮族人时,麾下的军队也只有1-2万人。相比早中期帝国,晚期罗马能进行野战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么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对亚德里亚堡战役中罗马军队的数量有太高的期望。况即便是这么一支数量有限的部队,都是从各自分散的驻地抽调而来,缺乏必要的协同性。哥特战争爆发后,巴尔干的残罗马军队便被迅速击败。这不仅是由于巴尔干的罗马军队数量很少,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低下的边防军组成。

亚德里亚堡惨剧

在击败了当地唯一一支野战部队后,哥特人开始大肆劫掠,巴尔干大片大片的乡村被摧毁。只是由于缺乏攻城力量,他们才对防卫严密的要塞和城市毫不理睬。

此时身在安条克的瓦伦斯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开始抽调东部的军队前往巴尔干。同时他还联系罗马西部的皇帝格拉提安,要求对方提供支援。格拉提安自然是一口允诺了这位东部同事的请求。鉴于莱茵河对面的蛮族部落相比之前已经安分了不少,他便抽调高卢的军队作为援军前往巴尔干。

但就如之前提到的,莱茵河流域突如其来的战事迫使格拉提安掉转枪头转回高卢。公元378年早些时候,当瓦伦斯和他的部队已经到达巴尔干半岛时,格拉提安和他的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瓦伦斯的士兵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本人也因为援军迟迟未到而感到忧虑。尽管格拉提安承诺他仍然会赶往支援,但到了八月,夏天已过去了一大半,瓦伦斯依旧没等到他想要的援军。恰好在这时,传来哥特人正从北部亚德里亚堡挺进,而他们的兵力只有不多的1万。

听到蛮族只有1万战士,瓦伦斯决定亲率大军与之决战。因为他手头上拥有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面对只有一万兵力的蛮族胜算很大。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军队仓促前往亚德里亚堡北部寻求和蛮族的正面对决。

或许是命中注定瓦伦斯要命丧于此,他得到的情报出现了错误,罗马人误以为在亚德里亚堡北部的哥特人只是瑟吉部落,却没想到此时格鲁森尼人也加入了瑟文吉的阵营,哥特人的兵力达到了2万之众。

8月8日,双方已经近到可以在战场上看到对方的军队。哥特人派出了使节前去求和,但瓦伦斯断然拒绝接受和谈,哥特人不死心,又派遣了两批使节,瓦伦斯开始犹豫了。正当他安排交换人质,以保证和约的有效性时,罗马军队右翼的两支部队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动进攻。战斗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打响了。

哥特人虽然已经击败了不少罗马军团,但他们也知道自己在精锐的野战军团面前难有胜算。于是便在己方战线上布置了由辎重大车围成的车阵。他们的骑兵部队虽然比较善战,却在稍早时候离开营地进行侦查和粮秣搜集任务,一时半会还帮不上忙。

罗马一方则是在侧翼部署轻步兵和骑兵,在中央部署重装步兵的传统布阵模式。但战斗刚开始时,罗马军队的左翼还没摆好作战阵列。所以战役前期,就是罗马右翼部队擅自发起的攻击。幸好他们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哥特人的步兵被他们逼迫得退回大车之后死守。整个过程发展的太快,以至于左翼的部队迟迟没有完成布阵。

此时,战局发生了逆转。哥特骑兵从战场视线之外的地方返回,不经任何准备,便入雷电般从附近高山上冲下来,引起一片混乱。他们所到之处见人就杀,直捣队形混乱的罗马军队左翼。在罗马左翼被击溃后,哥特人又冲入了正在围攻车阵的罗马中军。而此刻罗马人唯一的反击力量——骑兵也不战而逃。局势彻底倒向了哥特人,罗马人几乎全军覆没,就连瓦伦斯也没能逃得一命,本人受伤后被困在一间木屋中被活活烧死。

亚德里亚堡战役极大地影响了罗马帝国,不仅皇帝战死,而且哥特人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待在帝国境内,成为罗马帝国内部的一颗毒瘤。直到罗马帝国西部彻底沦陷后,哥特人依然存在,还在西班牙与意大利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评价

瓦伦斯并非一个无能的君主,他曾有力地平定普罗科皮乌斯叛乱,压制了哥特人,并迫使萨珊波斯求和。

固然,这次出现的对手比起之前的敌人有更强的组织效率,而且其首领弗里迪盖伦也在指挥艺术上胜过了瓦伦斯。但是招致如此重大的惨败以至于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主要并非瓦伦斯的责任。

罗马帝国当时已经衰退,加上各种巧合因素,亚德里亚堡的悲剧于是难以避免地发生了。

更多文章

  • 阿德里安堡之战简介 多瑙河难民危机和背景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阿德里安堡之战,罗马

    哥特人一支西哥特人得到罗马皇帝的允许,从北方达西亚(今罗马尼亚)越过多瑙河,移居米西亚省和色雷斯一带。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罗马官吏的压榨和暴行,于376年掀起大暴动,得到当地下层人民的支持,给罗马当局以沉重打击。378年,罗马皇帝瓦伦斯率领的罗马四万大军在亚德里亚堡与弗里迪盖伦领导下的西哥特人展开决战

  • 库尔德人和土耳其有什么深仇大恨 为什么会被下狠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库尔德人,土耳其

    库尔德武装与土耳其之间的利益纠葛其实可以看做是美国同盟之间的“内部冲突”,当然,土耳其在任何方面都比库尔德人的实力更强硬,但库尔德人在中东也有长期的斗争历史,各个地方的聚集部落人口超过3000万人,这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却推翻了萨达姆统治。库尔德YPG武装近来在叙利亚的活动十分频繁,势头和美国和俄罗斯一

  • 库尔德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他们又在中东乱局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东,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这个之前我们常有耳闻却又模糊的群体不时登上新闻的显要位置,不是“库尔德人全家上阵抵抗敌人”就是“库尔德人女战士人弹保卫家园”,亦或是“库尔德人游行示威”云云,一时间库尔德人俨然成了中东乱局的关键角色之一。那么他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这个群体又有着怎样的诉求?他们又在中东乱局中扮演

  • 库尔德人建立过两个国家,其中一个曾击败十字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是生活在中东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人口大约有三千万,是中东的第四大民族,库尔德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米底亚人,他们在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交界处的山区游牧了上千年,却始终没有在此地建立过以库尔德人为主体的国家。虽然库尔德人没有在库尔德山区建立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但是库尔德人在历史上人才辈出,

  • 君士坦丁堡第二次会战与圣像破坏运动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君士坦丁,圣像破坏运动

    685年,查士丁尼二世继承君士坦丁四世的帝位,他在七一一年逝世时,拜占庭帝国已经衰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领土被分割,人口逐渐减少,在欧洲方面受到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劫掠,在小亚细亚方面受到撒拉逊人蹂躏。帝国的陆军和舰队经常发生哗变,似乎末日已经来临。可是突然之间,从二十年来的无政府状态废墟中,又产生了

  • 罗马基督教分裂与圣像破坏运动有关吗 两者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罗马,基督教,圣像破坏运动

    今日小编要和大家说的这两个教会,因为相互产生了一些矛盾,最后弄到水火不容的局面,一起来看一看吧!罗马帝国后期,帝国一分为二: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为东罗马帝国;西部以罗马为中心,称为西罗马帝国由于帝国一分为二,东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会之间也出现了裂痕。名义上,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教廷是整个基督教

  • 第一次圣像破坏运动有何目的?加快了封建化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破坏圣像运动,拜占廷帝国,圣像破坏运动

    8-9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庭帝国境内发展。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此次事件的经过。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出现了第

  • 清朝文字狱十分残酷 竟然连一个疯子都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字狱,清朝,清朝文字狱

    中国古代文字狱的受害者,通常都是高居于庙堂之上的翰林词臣,要么是隐逸山林著书立说的文人雅士,再不济也是和文字打交道的印刷匠。从文字狱受害者的范围来看,清朝位居各朝之冠,甚至出现疯子也因文字狱受害的故事。乾隆十六年,突然有一个叫王肇基的人跑到官府,说自己要给皇帝献恭颂万寿诗联。要说给皇帝拍马屁是好事,

  • 清朝文字狱竟然这么危险 为什么在乾隆时代老提大明湖畔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乾隆,清朝文字狱

    清朝文字非常严重,这件事已经有很多人考证过。因为文字狱,无数文人被牵连,全家造罪。文字狱的顶峰,从顺治皇帝开始,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四个朝代。而这四个朝代中,乾隆王朝又要比之前发案更加严重。据统计,中大型案件,就有二百多起,其中乾隆时期占了一百三十多起。对于文字狱的例子,我们恐怕听到许多,比如“清

  • 清朝文字狱到底有多恐怖 死了都要挖出来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文字狱,清朝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作者在其诗文、著作中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有反对当朝的思想倾向,或者文字中触及当政者某方面的忌讳等原因而遭到治罪的狱案。从秦朝建立之后,文字狱在各朝各代都时有发生,但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当属清朝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对于抱有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华夏观念的广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