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代温酒斩华雄的竟然是东吴孙坚!

三国时代温酒斩华雄的竟然是东吴孙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9 0:37:11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关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关羽一生以勇猛著称,说到关羽最经典的战役,很多人都会提到温酒斩华雄。但是这场战役事实上并不是关羽打的,而是孙坚打的,我们都被欺骗了,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把孙坚换成了关羽,于是才有了这个经典的典故。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典故,演义的第五回,说的是: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卓,各路兵将在洛阳外围驻扎,刘备也带领关羽,张飞公孙瓒一同前往。各诸侯推选袁绍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而董卓则派华雄出战迎战孙坚,但华雄连斩孙坚和和部将祖茂,然后再次下关挑战,连斩关东二将。

这时候,袁绍叹息说,“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关羽大呼,“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但袁绍认为关羽职位太低,不同意他出战,关羽说:“如不胜,请斩某头!”曹操支持他出战,教斟上热酒一杯,与关羽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不大的工夫,关羽便回来了,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但是这个事情呢,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当时公孙瓒还在幽州,并没有前来会合。并且这时候刘备这时还没有依附公孙瓒,怎么会随公孙瓒前来呢?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备大约还在下密为县丞,或在高唐为县尉、县令,并没有在洛阳外围的前线上,关羽是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斩华雄的。

斩华雄这个事情,史书也有明确记载,不过呢记载的是孙坚,并不是关羽。当时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与袁术会师。按照史书的记载,华雄的出场是在阳人战役,而且就在这个战役中被斩杀了。当时孙坚进攻梁县之西的阳人。

董卓派吕布,华雄来攻打孙坚,但董卓部队出现了内乱,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胡轸和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

而三国演义把华雄描写的如此厉害,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不过是为了说明关羽更加厉害而已。但这个事情并不是关羽干的,原本是孙坚斩了华雄。《演义》把战功强加给了关羽头上,而孙坚则被描写成了手下败将,这对孙坚来说实在是不公平啊。

标签: 孙坚温酒斩华雄

更多文章

  • 三国不靠谱:史上温酒斩华雄的竟然是孙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坚,温酒斩华雄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关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关羽一生以勇猛著称,说到关羽最经典的战役,很多人都会提到温酒斩华雄。但是这场战役事实上并不是关羽打的,而是孙坚打的,我们都被欺骗了,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把孙坚换成了关羽,于是才有了这个经典的典故。网络配图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典故,演义的第五回,

  • 揭秘袁绍曹操共同成就了温酒斩华雄的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温酒斩华雄

    演义中说了,袁绍在得知曹操发布的檄文之后,“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按照常理,既然袁绍聚集了麾下的文武官员出征讨伐董卓,怎么可能不带上自己的得力武将?是因为颜良文丑另有要事?是因为颜良文丑要包围渤海?都不是。当时的渤海郡并没有敌人窥视,而颜良文丑也一直没有在反抗董卓盛会中出现。

  • 魏国刚开始很强大的,为什么后来逐渐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国,春秋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晋国,这个国家很厉害,其他的国家在他面前都是小弟。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后来被三个家族瓜分了,从此就新产生了三个国家。而这三个国家里面,当然也有最强的以及最弱的。其中最强大的国家就是魏国,因为在分家的时候,魏国得到的东西最多,所以他的实力也就最大。那么这个国

  • 中国历史上八个大一统王朝,为什么只有秦朝立国超过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一统王朝,秦朝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里很有名的一句话,这句话也道尽了中国整个古代史,一直在分分合合中发展壮大,几乎每一次分合,都会让国家更强大,让中华民族更加强大。从广义来说,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八个大一统的王朝:TOP:1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

  • 揭秘:宋朝到底算不算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一统王朝,秦朝

    公元960年, 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宋朝建立。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依次灭亡了南平、楚、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赵匡胤驾崩后,宋太宗赵光义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宋朝是中

  • 三国演义中曹操割发代首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割发代首

    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曹操命令官兵们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于是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翼翼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

  • 曹操之“割发代首”前后辩:究竟是不是作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的大墓被发现、发掘之际,想起了“割发代首”的故事。拉来一议,说是赶时髦也罢,说是有感而发也罢。网络配图割发代首一事,从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有记载或渲染,说明确有其事,只是立场与态度,《曹瞒传》与《三国演义》不尽相同。前者只是客观描写;后者则有明显贬抑,

  • 三国历史故事:割发代首,曹操没有作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割发代首

    建安三年(198年)夏,曹操亲率大军,兵发宛城讨伐张绣。此时麦子已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有了最高指示,谁也不敢拿脑袋开玩笑,经过麦田时,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不敢践踏。恰在此时,地里倏地飞起一只斑鸠,曹操的坐骑受到惊吓,窜进麦地,踩倒了一片麦子。曹操随即

  • 明朝跟李氏朝鲜的关系如何?只是名义上的邻国”(朝鲜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氏朝鲜,朝鲜,朝鲜王朝

    朝鲜,在现在观念里通常被称之为“小中华”,然而我们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这个所谓的小中华,实际上自四世纪以后,除唐朝初期中原王朝因高句丽而派遣军队进入东北亚,而和朝鲜半岛国家新罗、百济有过短暂接触外,长期与中原王朝并非实质上的邻国,中国这个大中华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其实极为有限。而唐朝占领百济而建立的熊津

  • 韩国古装剧背景为什么大多在李氏朝鲜时期?原因是什么(朝鲜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氏朝鲜,朝鲜,朝鲜王朝

    最开始受韩流影响的时候,韩国可在我们国家刷了不少好感度。那段时间很多人都爱好听韩国的音乐,看韩国的电视剧。不过后来就发生了一些事情,这就让我们的爱国心爆发,最后韩国对我们在文化上的影响也就一下子褪去了。说到韩国的古装电视剧,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们的电视剧几乎都拍在李氏朝鲜的时候,这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