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彝族/白族/拉祜族同名称却不同时间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彝族/白族/拉祜族同名称却不同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22 更新时间:2023/12/13 8:06:00

如果问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很多人都会说是彝族火把节,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彝族才有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的古老节日,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虽然每个民族的传说不同,但是各民族火把节的时间大致相同,而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

一、火把节是多个民族共同的古老节日

你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很多人都会说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远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傈僳、纳西、普米、哈尼等少数民族的节日,各民族的节日名称相同,过节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虽然都有着各自的传说,但是火把节应该有一个共同或相近的源头。在世界上各种节日非多比较奇特的还有接吻节、光屁股节等等。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可以说目前最出名的就是彝族,而且彝族、纳西族、基诺族都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可以说是最盛大的,而白族是在六月二十五日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日举行,节日持续二三天。虽然时间上各民族还是有些许差异,但是内容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关于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在古代也是有相关的记载的,不过记载的是火把节另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星回节”。五代时蜀国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编事·震旦》记载:唐时南诏(指南诏国统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是日游于避风台,命清平官赋诗。

《禄劝县志》载:“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星回于天除夕也。会饮至旬不息,犹汉人之春宴相聚也。”陆次云在《峒溪县志》中也说“六月二十四日为年”。纳西族也说“冬季春节为大,夏季火把节为大”。这些记载,表明火把节不仅与中国古代的星回节有关,而且与古代云南少数民族过年有关,是远古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上述火把节星回节的资料中,《玉溪编事》中所讲的星回节在冬季,不在夏季。而《禄劝县志》讲到星回节和火把节是过年的节日,时间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前后一两天。怎么会有两个时间和时令完全相反的星回节?火把节是不是过年的节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也就找到了火把节的真正源头。

从有关史料和民俗来看,“星回节”在古代专指彝族年,是“星回岁终,阴阳已交,劳农享腊以送故”(《汉书·天志》)。但他们或没有注意到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十《普安州·风俗》:“火炬二节,州志:夷人每岁以冬夏二季月之二十四日为火把节,屠豕宰牛以祭其先,小儿各持火喧戏于市,如上元岁除然。”嘉靖《普安州志》卷一《舆地志·风俗》所记相同。所谓“冬夏二季月”,即指六月和十二月,以此弥鏠时间上的不同。这种解释,或不无道理。

二、彝族火把节来源的传说

天上的大力士与地上的大力士相约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摔跤,结果天上的大力士摔死了,天神大怒之下,派蝗虫到人间讨回命债。蝗虫吃光了地上的植物,人们用火把烧死蝗虫,但蝗虫越来越多,只好与天神达成协议,人间每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给天神赔偿犏牛、羯羊、鸡、鸡蛋、蘸水等物,白天用阳光照着赔,夜间用火把照着赔。从此,火把节流传下来(《新编丽江风物志》)。

三、纳西族火把节来源的传说

玉皇大帝不满人间比天上好,派火神去烧毁人间,火神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白发老人背着一个大孩子,牵着一个小孩子,天神问为什么不背小的背大的,老人说大孩子是哥哥家的,哥嫂都死了,我应该更疼爱哥哥的独生子。火神被感动了,回去骗玉皇大帝说已经烧掉了。后来,玉皇大帝想看看烧掉的人间,才发现人间更美了,他杀死了火神,但火神拯救人间的心没有死,一滴心血跳出天门,落到雪山脚下一座庙里,被和尚用红布包好,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傍晚,血滴变成小娃娃对大家说,玉皇大帝要来放火,只有家家门前点起火把,一连点三个晚上,才能骗过玉皇大帝,免除灾难。于是人们都点起火把,骗过了玉皇大帝。人们为了纪念火神,同时防备玉皇大帝,年年到这时都点火把。(《新编丽江风物志》)。

四、大理一带南公主的传说

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

标签: 汉朝火把节习俗

更多文章

  • 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开始对火有了崇敬,并且沿袭了火把节这种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民族的火把节的时间和传说都不一样,但是火把节的来历都差不多,都跟对火的自然崇拜有直接的关系。最开始火基本就是用来照明和烧东西用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开始对火有了崇敬,并且沿袭了这种文化。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彝族火把节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

  • 阿昌族节日 阿昌族怎样过“火把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阿昌族,阿昌族民俗节日,阿昌族习火把节

    阿昌族火把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这是一个众多民族庆祝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彝族的火把节最有特色,除此之外白族,纳西族,基诺,拉祜以及阿昌族同样都有庆祝火把节的习惯。说到火把节,自然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人们对于炎帝和火的崇拜记忆。在古老的历法中将火历又称为十月历,直到目前为止,中国

  • 京族哈节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它有传承价值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京族哈节,文化特征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京族哈节具体是哪一天?这一天又有哪些主要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京族哈节,活动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京族哈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它有何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京族哈节,节日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小年的民间习俗有哪些?人们在这一天又会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小年,民间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小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民间习俗祭灶王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

  • 各地的小年都是同一天吗?关于这一天又有什么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小年,称呼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小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时间差别北方大部分地区: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

  • 小年是哪一天?关于小年的由来有什么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小年,历史渊源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小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

  • 昂德林节有何习俗?人们会做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昂德林节,节日

    大家都知道,汉族人口在中国各个民族中占的比重是最多的。那么有了最多就还有最少,你可能想不到,人口最少的珞巴族人口数量在中国境内却还不到3000人。为什么说中国境内呢?这是因为珞巴族不仅仅中国的民族,在全球范围内珞巴族的总人口可达60万。他们一直使用着自己的文化,即便是在20世纪中期他们的社会情况依旧

  • 昂德林节一般都会举行几天?这个节日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昂德林节,节日

    昂德林节:珞巴语意为丰收节,珞巴族传统农祀节日。每年收割时节择日举行。临近节日,男人上山打猎,女人收取少许谷物,做熟后请村中老人尝鲜,剩下的喂狗。节日期间,全村男女们身穿盛装,从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晚上喝酒对歌直至天亮,歌词主要是关于农业的起源和男女的贡献。珞巴族认为是男子开辟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