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老之学: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学派思想尚阳重刚

黄老之学: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学派思想尚阳重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91 更新时间:2023/12/12 19:09:37

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汉书·艺文志》里提名为黄帝的书有21家,除《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4篇古佚书,是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黄老之学常用简明的语言与形象的模型来阐述学说基本内容,如宇宙生成论有三式物则有形图模型等;社会主张有九主图模型等;体育有熊经鸟申图等。

在先秦秦汉, 《 老子》的传授有两套传授系统, 即“ 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之所以有这两种系统, 一是当时作者创作时候的知识背景如此,

二是接受者的知识背景与之相同, 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它也是我们已经论述的黄帝书两大主题— — —政治思想和技术发明的具体细化的体现。这两种系统的具体代表,

前者是《 韩非子》 的《 解老》 、 《 喻老》 , 以及黄帝书中的刑名法术之说; 後者的代表是河上公、安期生、严遵、 张陵一派的解释系统。王明曾认为,

自汉初到三国, 老学凡有三变:西汉初年主治国经世, 东汉中至东汉末主治身养性, 三国流行虚无自然之玄论。这是对老学线性发展过程的评论, 李零认为“

其实我们倒不如把这三变看作老学固有内涵的展开过程, 只不过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这个评价从老学的最初背景入手, 讨论它内涵的变化问题,

角度与王明不同。

“ 黄老” 并称, 一部分原因在於二者的知识背景的相同。我们现谈论“ 黄老” 思想, 要注意把数术方技之“ 黄” 中的内容, 与《 老子》

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初学记》卷二二引《 黄帝出军诀》 讲到立五色牙旗之说, “ 有所攻伐, 作五采牙幢, 青牙旗引往东, 赤牙旗引往南, 白牙旗引往西,

黑牙旗引往北, 黄牙旗引往中, 此其义也” ; 又曰:“ 始立牙之日, 喜气来应, 旗幡指敌, 或从风来, 此大胜之徵。 ”《 太平御览》 卷三三九引《 兵书》

载“ 牙旗者, 将军之精, 金鼓者, 将军之气, 一军之形侯也” , “ 攻伐作五彩牙旗,青引东, 赤南, 白西, 黑北,

中黄是也”。这个是五色配五位的例子。《 老子》 一书中,也有与此相似的记载, 如《 老子》 五十章载: “ 盖闻善摄生者, 陆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用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 ” 五十五章载: “ 含德之厚, 比於赤子。蜂虿虺蛇不蛰, 猛兽不据, 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何炳棣认为这是滥觞於古代巫术、 方技、 新兴的养生、 神仙之术的“ 避兵术” 了, 另外, 比如《 老子》 六十一章载: “ 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 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 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 大者宜为下。 ” 这是借用方技知识中的男女交合的房中术来谈大国、 小国之间的关系, 强调处於下、

守静的牝的重要性。张家山汉简《 引书》 载: “ 治身欲与天地相求, 犹橐籥也,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此处所言, 借用《 老子》 五章“ 天地之间,

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的说法。前已说到, 行气导引代表的方技知识是黄帝书的一个关注点, 正是此点上, 它与《 老子》 有了“ 接驳” 。

道家最初是指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广义地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历史上凡是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的人都可以称为道家。

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道家出自古代的史官。所谓史官实际上也就是王室内负责记载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人。古代学在官府,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事为王室所垄断,一般的人是无缘于此的。可以说史官在当时是最有学问的人中的一类。被称为道家奠基人的老子在周王室中当过柱下史,也就是负责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就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来说,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春秋初年,周王朝开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随之而来的是以前由官府所垄断的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人流落到民间,出现了学下私人的现象,由老子及其思想上的追随者所形成的道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社会政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奠定了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基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可以说不管道家内部各个学者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差距有多大,他们都是围绕“道”这一核心范畴来展开的,而且合于道是所有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道”到底是指什么呢?从文字学的意义上来说,道即是我们所说的道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名著《说文解字》中说:“道,所行道也。”即是指人走的路。而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道”,显然不是这种文字学上的意义所能解释的。

一般说来,道家的“道”具有下列几方面的意义:(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二)道自然而无为。(三)道无形而实存。(四)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以道为核心,把合于道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的道家学派,实际上在其内部是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差异的。道家是一个从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展开的动态的思想流派,但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展开的动态的思想流派之所以总名之道家,显然在他们之间体现出了某些基本的特征,即是说,他们始终没有离开之所以称之为道家的最基本的东西。关于道家的基本特征,古代的学者多所概括。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之《论六家要指》说:“道家无为,又日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汉书-艺文志》则说道家:“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总起来说,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一)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二)以道作为该学派的思想核心和最高范畴。(三)在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的架构中展开自身的思想体系。(四)以幽深微妙的言语,以高蹈隐逸之士的心态关怀世情。与其他各家相比,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体认更冷静、更清醒,也更为深刻。(五)具有独任清虚、超迈脱俗、绝礼去仁、追求返璞归真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道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凸现其各自的个性差异,但只要是道家中的一员,他就不能不具备以上的一些基本特征。

标签: 黄老之学道家

更多文章

  • “八字军”脸上刺的八个字是什么?看了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八字军,南宋

    八字军,这是南宋历史上一支有名的部队,他们因为抗金而出名,又因为脸上都刺着八个字而被称作“八字军”。哪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抗金名将岳飞背后也刺着四个字:“尽忠报国”。尽管在身上刺字是宋朝军队的一个惯例,但官方刺的都是部队的番号等,像八字军这样主动在脸上刺上抗金决心的壮举

  • 刘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阴丽华,执金吾

    光武帝刘秀在老家务农时,与整日呼朋唤友、结交各路豪杰的哥哥刘縯不同,他虽然看起来整日侍弄庄稼,胸无大志的样子,其实他的心中并不平静,他何尝不想做一番事业,以证明皇族后裔的骄傲。刘秀在操持农业、贩卖粮食的同时,一直都留意着当地的吏治、政策等等,甚至也常常刻意去结交一些有势力的人,比如坐镇南阳的大司马府

  • 明朝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是永宣盛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永宣盛世,明朝

    明朝的永宣之治又被称为永宣盛世,这一时期是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的结合期,历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出长城以北,一统天下。而后,明朝在经洪武、建文、永乐两代半,近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代三十三年的繁盛局面“永宣盛世”。想知道永宣之治时期的政治是如何的吗?有人说,在这一时期,明

  • 明朝永宣盛世 朱棣将明朝推向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参见永乐盛世、仁宣之治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宣告完工,隔年迁都。网络配图永乐时期武功昌盛,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朱棣册封瓦剌三王,使与鞑

  • 大熊猫和小熊猫有啥关系?她们之间是近亲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熊猫和小熊猫

    熊猫到底是不是熊?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家们至今无法给出一致的意见。关键在于,熊猫分两种,而两种之间的差别还不小。我们熟悉的一种是黑白相间的熊猫,叫作大熊猫。大熊猫平均体重100多千克,体形臃肿,让人看一眼就忍不住想上前抱一抱。另一种熊猫我们不太熟悉,它的身材娇小,大约只有60多厘米长,浑身毛皮呈棕红色

  • 熊猫或起源于欧洲:史前“熊猫”被发现(大熊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熊猫,熊猫起源,大熊猫

    一项新研究表示,西班牙发现了当今大熊猫的史前亲属。魅力无限的中国大熊猫可能起源于欧洲。根据最近在一个名为Zaragoza的城市附近发现该动物牙齿化石的科学家介绍,这种学名为Agriarctos Beatrix的物种,有1100万年的历史,生活于位于如今西班牙的一个湿润的森林里。大熊猫这些牙齿化石为古

  • 武林外史中柴玉关的义子熊猫儿个人简介(大熊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林外史,历史剧,柴玉关,熊猫儿,大熊猫

    熊猫儿,古龙小说《武林外史》中的人物,爱慕朱七七。2000年拍的电视剧《武林外史》电视剧,由演员朱宏嘉饰演。角色介绍古龙小说《武林外史》中的人物(电视剧中由朱宏嘉饰)。首次登场是在《武林外史》第七章《侥幸脱魔手》的结尾部分。熊猫儿是《武林外史》中古龙塑造的很有个人魅力的一位游侠。他重情重义,光明磊落

  • 火耗归公是什么样的政策?它的性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火耗归公,清朝

    雍正皇帝是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三任皇帝。雍正本名爱新觉罗·胤禛,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四子。他在位13年,庙号清世宗。雍正是一位性格复杂、颇具争议的封建帝王。史载,他笃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坚毅,手段戾狠,行事果断。他在康熙诸皇子激烈的夺嫡战中胜出,其过程与手段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一直为人所质疑,但他在

  • 清朝灭亡后,八旗军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八旗军,清朝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缔造了满清八旗后(起先只有满清八旗,后来增汉八旗、蒙古八旗),八旗军作为拱卫清政权的根本性军事力量,被分派全国各地军事驻防,在后来的剿灭三藩之乱、收复新疆、抗击沙俄中功勋卓著,为巩固满清统治和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大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后,上到统治者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沉迷于天朝上国

  • 清朝八旗军编制中牛录有多少人?甲喇又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八旗军编制

    清朝初期的时候,八旗军确实是一支极为骁勇善战的军队。在那个冷兵器的年代里,八旗军的战斗力,既跟八旗士兵擅长弓马射箭有关,也跟它的军事编制有关。八旗军的编制,起源于16世纪时期,在17世纪初,在努尔哈赤手中逐渐成形。16世纪初期的关外,经常可以看到混战的痕迹。很多女真部族都想在争夺部族酋长首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