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荆浩(五代四大家)

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荆浩(五代四大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53 更新时间:2023/12/22 4:00:53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荆浩(约850-?)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

他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画典范,只可惜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且仅有的几幅画也尚存真伪之疑。

荆浩生平及早期绘画活动

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济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两山,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邻,历来文风颇盛。沁河由西北截太行而出,两岸峭壁如削,谷幽水长。荆浩故里位于今县城东北十五里的谷堆头村,现存荆浩墓遗址。

荆浩字浩然,约生于唐大中四至十年(850-856)。早年"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学识渊博。济源的风物景观多名人足迹,白居易有诗云:"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上悬泉,澄碧转枋口。"唐开元道教宗师司马承桢曾于王屋山创建阳台宫。少年时的荆浩常来此宫,受司马承桢影响,在晚年所著《笔法记》中,将其与王维、张璪并列,赞曰:"白云尊师气象幽妙,俱得其元,动用逸常,深不可测。"荆浩还曾创作表现王屋山主峰的《天台图》,这些都与他早期生活经历有关。

唐乾符元年(874)前后,荆浩由家乡来到开封,得同乡裴休的关照,曾为唐末小官。裴休任宰相五年,唐大中十年(856)罢官,在开封遇到高僧圆绍,二人志同道合,圆绍就命他居住在开封夷门仓垣水南寺。后圆绍名声日显,又扩建成横跨夷门山的巨院,由唐僖宗亲自题赐院额曰"双林院"。荆浩曾为双林院这一重要禅院绘制壁画,足见他当时的画名。"尝于京师双林院画宝陀落伽山观自在菩萨一壁"、(《五代名画补遗》),但此画未能传留,根据他后来在水墨山水画上的创造精神,可以断定,那是一幅人物与山水结合的水墨画。

荆浩兼擅人物还有其他例证。现存他的《匡庐图》中,就有几个细小而动态极佳的点景人物。《宣和画谱》中,也记载他曾画有人物繁多的《山阴宴兰亭图》三幅、《楚襄王遇神女图》四幅。清代李佐贤《书画鉴影》著录了荆浩的《钟离访道图》:"山林墨笔,人物着色,兼工带写。"并记述画中钟离作举手问讯状,将士伫立状,对岸真人傍虎而行及童子回顾指示状等,描绘得十分生动。

荆浩在五代后梁时期,因政局多变,退隐不仕,开始了"隐于太行山之洪谷"的生涯,自号洪谷子。

洪谷位于开封之北二百里左右的林县。林县唐时名林虑县,太行山脉于县西绵亘一百八十里,总称林虑山,由北向南依次叫黄华、天平、玉泉、洪谷、栖霞等山。山势雄伟壮丽,幽深奇瑰,历代多有隐逸者。北宋山水大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认为林虑乃太行山脉最美之处。

荆浩在这样幽美的环境中,躬耕自给,常画松树山水。他与外界交往甚少,但同邺都青莲寺却有较多联系,至少两次为该寺作画。

邺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北,位于林县之东,三国时为曹魏都城。当时邺都青莲寺沙门(住持和尚)大愚,曾乞画于荆浩,寄诗以达其意。诗曰:"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可知他请荆浩画的是一幅松石图,以屹立于悬崖上的双松为主体,近处是水墨渲染的云烟,远处则群峰起伏。

不久荆浩果然画成赠大愚,并写了一首答诗:"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显然对自己这幅水墨淋漓的作品相当满意,同时也反映出他退隐后的心境--"苦空情"。苦空为佛家语,认为世俗间一切皆苦皆空,这正是他厌恶乱世的情怀。

从两人相互赠答诗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寻常的关系。大愚说:"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显然讲的是另一件事。"六幅"可解释为六张画,也可释为一张篇幅很大的画。按汉制,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六幅就有一丈三尺二寸宽,也许是一件屏幛画。"故牢建"是说依然坚固地收藏着,保存完好。建,通"键",锁藏。正因大愚以往曾得到过荆浩之画,所以才能说"知君"如何如何。且可以推断那六幅画作已是几年前的事了。

标签: 荆浩五代五代四大家

更多文章

  • 精绝古国的九层妖塔是真的?竟被称为九层妖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精绝古国

    血渭一号大墓是青海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这座古墓的在当地藏族人之间流传着不吉利的传说,认为是“有妖怪的高楼”,并称作为“九层妖楼”。墓葬属唐代早期吐谷浑王室墓葬,也是我

  • 揭秘:精绝古国中竟真的存在“九层妖塔”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九层妖塔,精绝古国

    《九层妖塔》是由盗墓小说《鬼吹灯》改编的一部电影,电影主要讲的是探险人员探秘九层妖塔的过程。于是有很多人好奇,精绝古国中真的有九层妖塔的存在吗?答案是存在的,那么在什么地方呢?小编来为大家揭晓答案。网络配图血渭一号大墓是青海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

  • “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擅长画什么?代表作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画家,仇英,明四家

    艺术风格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

  • 内务府的人都是太监吗?内务府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内务府,清朝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很多宫廷剧,里面就有内务府总管这个职务,他们安排皇帝陛下的生活起居,也打理后宫诸多事务,众多妃嫔们对内务府总管也是尊敬有礼,不敢得罪。但是,电视剧里大多数内务府总管都是太监,那么内务府的总管真的是太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内务府总管都是太监的话,那么太监的职级也太高了。对历史有

  •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参知政事,宋朝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

  • 王安石在变法前都做了些什么?是怎么让大家支持他的(参知政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安石,宋朝,参知政事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大一些,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他的文章,立论高深奇丽,又能旁征博引,始终有移风易俗之志。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

  • 51区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神庙色彩 有关于军事活动分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美国,外星人,51区

    神秘色彩根据2001年美国能源部的标注时间为1958年6月25日的一份解密文档,51区存在已有至少90年的历史。“35年前,据美国公共土地法案,这个占地38400英亩的地区被命名为51区,不再用于公共用途,收归美国能源部下属原子能委员会管辖。但由于能源部并不参与其活动,所以51区从未在能源部的内华达

  • 美国在51区里面到底在干什么 难道里面真的存在外星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美国,外星人,51区

    于美国内华达州的“51区”到底在干什么,引发了数十年的广泛猜测,甚至盛传着外星人阴谋等传说。近日,美媒刊文解密这一处被极度神秘化军事基地。大众机械月刊网站9月14日刊登马特·布利茨的文章,讨论起“51区”的各种传说。坊间传闻称银河系来访者被藏匿在“51区”某处;更绘声绘色的传言指,1947年,新墨西

  • 51区的到底有多神秘 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美国,51区

    51区坐落于美国内华达州南部林肯郡的一个机密区域,距离拉斯维加斯市中心西北方130公里(37°14′06″N115°48′40″W)。51区是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地方,同时也是个高度机密的美国军事基地,连美国的历届总统对51区都是讳莫如深。所以51区的存在,在历史本身就是个巨大秘密,至到2013年8月

  • 英桑战争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桑战争,英国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和英国便因这个非洲东海岸外的小岛的控制权而产生了纠纷。在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桑给巴尔苏丹哈马德·本·杜威尼逐渐变成了英国控制下的傀儡,而英国也借此获得了这个岛的控制权。1890年8月25日,哈马德·本·杜威尼苏丹病故。其次子(一说其侄子)哈立德·本·巴伽什在德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