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58 更新时间:2023/12/22 7:34:14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

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简称“参政”。

初置时,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开宝六年(973),始命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至道元年(995),又命与宰相轮班知印。元丰改制,废参知政事之名。南渡后恢复。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辽、金承宋制。元中书省设参政,即参知政事的简称;在行中书省则于丞相、平章、左右丞下设参知政事。明初行省沿元制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洪武九年(1377),废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以参政为布政使之副职。《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宋初并无参知政事一职。宋太祖代周自立,以范质为昭文相、王溥为史馆相、魏仁浦为集贤相,三相并设,而不设副宰相。上述三人皆后周旧臣,太祖对他们自然有防范心理。同年又以心腹赵普为枢密副使,二年后迁枢密使,朝廷大政实际上操纵在太祖和赵普等人手中。《涑水记闻》卷1载:“太祖初登极时,杜太后尚康宁,常与上议军国事,犹呼赵普为书记。尝抚劳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太祖宠待赵韩王如左右手。”军国大事,大都是太祖与赵普等商议而定。宋代制度也大都是赵普创立,《容斋随笔》卷七称:“赵韩王佐艺祖,监方镇之势,削支郡以损其强,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名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建法立制,审官用人,一切施为,至于今是赖。”这时候,中央机构的运作还不是一种正常态,宰相们并没有总文武之大政,只是起处理一般政务的辅助作用。换句话说,赵普等此时所发挥的则是类似宰相的作用,而范质等人所起的作用则类似副宰相。

宰相制度的健全,是太祖开国四年之后的事情。乾德二年(964)正月,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并罢,完成了从后周到赵宋的宰相人选过渡期。同月,赵普拜相,“上视若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宋史·赵普传》)一直到开宝六年(973)八月,太祖对赵普信任有加,中书只有赵普独相,这段时间持续将近十年。

中书事务繁剧,北宋初期更面临着平定内乱、统一全国、抵御外族入侵等繁重的军政要务之处理。赵普以独相主持中书工作,分身乏术,当然难以应付头绪纷繁的军政事务。于是,太祖就试图为赵普设置副手,协助其处理日常政务。《长编》卷5载:

(乾德二年四月)上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并本官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庭上事,殿廷别设砖位于宰相后,敕尾署衔降宰相数字,月俸杂给皆半之。盖上意未欲令居正等与普齐也。

《玉壶清话》卷6载:

太祖受禅,以赵韩王普有佐命巨勋,除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未几,范质罢相,以公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既冠台府,参总庙权,参政吕余庆、薛居正虽副之,但奉行制书,备位而已,不宣制,不预奏事,不押班。每府候对长春殿庐卢,沃大小之务,尽决于公。

设参知政事以为副宰相,是对唐人制度的一种承继。但是,宋人认为陶谷见识简陋,所言并不合古制,对唐人参知政事的职务也是一种误解,《宋会要·职官》1之69载:

史臣钱若水等曰:按唐故事,裴叙为右仆射知政事、杜淹为御史大夫参议朝政、魏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萧瑀为持(特)进参议政事、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幽求为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然并宰相之任也。又,高宗欲用郭待举参知政事,既而谓崔知温曰:待举等历任尚浅,未可与卿等同名称。遂令于中书门下同承进止平章事。以此言之,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矣。今谷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为下丞相一等,谷失之矣。

《石林燕语》卷3考辨说:

唐参议朝政、参议政事、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皆宰相之任也。参知政事,盖刘洎为相时名。唐初,宰相未有定名,因人而命,皆出于临时。其后高宗欲用郭待举为参知政事,以其资浅,故命于中书门下同受进止平章事。参知,非参佐也。盖宰相非一人,犹言共知尔,而平章乃参佐之名。本朝太祖始以赵中令独相,久欲拜薛文惠公等为之副而难其名,召学士陶谷问:“下丞相一等,有何官?”谷以“唐有参知政事”对,遂以命之。不知此名本自高于平章事,轻重失伦,后遂沿习莫能改云。

所以,参知政事的名称虽然沿袭唐人,内容并不完全一样。唐人作为宰相的临时差遣名目繁多,宋人只是择其一作为副宰相的正式名称,遂成制度。

参知政事的最初设立,完全是为了协助宰相赵普的工作,地位较低,不具有与宰相分庭抗礼的任何迹象,在赵普独相期间,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宋会要·职官》1之16言“参知政事,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宋史》卷161《职官志》言:“参知政事,掌副宰相,毗大政,参庶务。”即参知政事是作为宰相的行政副手全面参与朝廷政务。换句话说,参知政事的最初设立,完全是为了强化相权,太祖不设多位宰相而设一相二参,其突出赵普相权的目的十分清晰。

标签: 参知政事宋朝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在变法前都做了些什么?是怎么让大家支持他的(参知政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安石,宋朝,参知政事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大一些,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他的文章,立论高深奇丽,又能旁征博引,始终有移风易俗之志。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

  • 51区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神庙色彩 有关于军事活动分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美国,外星人,51区

    神秘色彩根据2001年美国能源部的标注时间为1958年6月25日的一份解密文档,51区存在已有至少90年的历史。“35年前,据美国公共土地法案,这个占地38400英亩的地区被命名为51区,不再用于公共用途,收归美国能源部下属原子能委员会管辖。但由于能源部并不参与其活动,所以51区从未在能源部的内华达

  • 美国在51区里面到底在干什么 难道里面真的存在外星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美国,外星人,51区

    于美国内华达州的“51区”到底在干什么,引发了数十年的广泛猜测,甚至盛传着外星人阴谋等传说。近日,美媒刊文解密这一处被极度神秘化军事基地。大众机械月刊网站9月14日刊登马特·布利茨的文章,讨论起“51区”的各种传说。坊间传闻称银河系来访者被藏匿在“51区”某处;更绘声绘色的传言指,1947年,新墨西

  • 51区的到底有多神秘 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美国,51区

    51区坐落于美国内华达州南部林肯郡的一个机密区域,距离拉斯维加斯市中心西北方130公里(37°14′06″N115°48′40″W)。51区是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地方,同时也是个高度机密的美国军事基地,连美国的历届总统对51区都是讳莫如深。所以51区的存在,在历史本身就是个巨大秘密,至到2013年8月

  • 英桑战争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桑战争,英国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和英国便因这个非洲东海岸外的小岛的控制权而产生了纠纷。在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桑给巴尔苏丹哈马德·本·杜威尼逐渐变成了英国控制下的傀儡,而英国也借此获得了这个岛的控制权。1890年8月25日,哈马德·本·杜威尼苏丹病故。其次子(一说其侄子)哈立德·本·巴伽什在德国人的

  • 英桑战争的战况如何?全程仅持续45分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英桑战争,英国

    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场面激烈打得难舍难分,战争持续很长时间,一般都是用天、月计算,甚至还有用年计算的。但是世界历史上有场战争,持续了45分钟就结束了,它就是英桑战争。英桑战争,英指的是英国,桑指的是桑给巴尔。桑给巴尔,原来是非洲的一个独立的国家,1964年加入坦桑尼亚,在印度洋西部,奔巴西的西南面,位

  • 英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英桑战争,英国,桑给巴尔

    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场面激烈打得难舍难分,战争持续很长时间,一般都是用天、月计算,甚至还有用年计算的。但是世界历史上有场战争,持续了45分钟就结束了,它就是英桑战争。英桑战争,英指的是英国,桑指的是桑给巴尔。桑给巴尔,原来是非洲的一个独立的国家,1964年加入坦桑尼亚,在印度洋西部,奔巴西的西南面,位

  • 1975年第三次鳕鱼战争爆发 原因就和前两次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英国,冰岛,鳕鱼战争

    冰岛是一个独立自主不超过百年的冰海小国。但他们却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迅速步入到发达国家行列,花费的时间不过是半个多世纪。而使得冰岛通过转型金融业的本金,则来源于渔业。以及冷战时期游刃在美苏双方之间,从而获得的巨大经济援助。近代早期的冰岛地图20世纪50年代的冰岛,全国人口也不过15万左右。这在当时是完

  • 清末四公子的结局如何?被杀或忧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末四公子,清朝

    清末四公子是指晚清朝廷重要官员后代,他们分别是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吴保初。这四人身逢中西交撞、新旧过渡的大变革时代,他们或接受先进思想意图变法强国而被杀,或大志未酬郁郁而终。谭嗣同谭嗣同,清末四公子之一,字复生

  •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厉害,他们的家庭背景也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末四公子,清朝

    清末四公子是指晚清朝廷大官之子,朝廷重要官员后代: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为“清末四公子”最常见的人选(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小传稿》、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胡先骕《四十年来北京之旧诗人》、陈声聪《兼于阁诗话》,四人并举 ),如同明末名士“方以智、冒襄、陈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