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东望族范阳卢氏,为什么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

山东望族范阳卢氏,为什么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3/12/20 13:02:47

对于“卢”这个姓氏的起源,现在主流的看法大致是:“范阳卢氏,源于姜姓,是齐太公姜尚之后,齐国后裔,因受封卢邑之后获封卢姓。”

历史学家常常提到的“崔卢王谢”四大家族中的卢,便是范阳卢氏家族。范阳卢氏,在从东汉到唐朝末年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名门望族。古有:“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之称,乾隆皇帝更有诗:“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

历史上通常认为的范阳卢氏的鼻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一代大儒——卢植。”关于卢植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卢植年轻时与郑玄师从马融,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汉灵帝时期被征辟为博士,与蔡邕等在东观补续《汉纪》。后来发生“黄巾之乱”,奉命镇压黄巾贼,并被升为尚书;是刘备的老师;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卢植直谏董卓,当时的董卓在宫中独断专权,对汉室皇帝自行废立。朝中百官大多唯唯诺诺,唯卢植勇敢地站出来说不,气得董卓起了杀心。所幸旁人劝告:"卢太守海内名望,杀之恐天下震恐"。幸而得以保住一命,而隐居山林。

范阳是古地名,据考证为现在河北涿县境内,秦汉时代,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县。

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在李冲的策划之下,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结婚姻,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范阳卢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被认为是当时无上的荣耀。

卢偃玄孙北魏太常丞卢静的三个儿子卢景裕、卢辩、卢光分别成为了齐文襄帝高澄、周武帝宇文邕、魏恭帝拓跋廓的老师,家族因此号称帝师房。

唐朝时期,范阳卢氏仍是山东士族中的一流豪族,更位列七姓十家。隋唐以来,天下始终有一段话描述世家门阀,并且受到广泛认同:“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也就是说山东士族历史悠久,素来以联姻的方式互为联合。

在唐朝当时,唐朝科举士子都视娶一位“五姓女”为与进士及第同等的人生最高追求。唐代帝王曾几次修订《氏族志》,想要抬高皇室的社会地位,贬抑山东士族,但是仍不能阻止大臣们攀附山东士族。

李义府为子求婚不得,大怒之下,奏请唐高宗下诏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以及博陵崔氏等七家相互为婚。显庆四年,唐高宗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

唐朝末期,战乱频繁,以诗书传家的范阳卢氏,也因为他的重文抑武而逐渐没落,并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沉寂下来。

标签: 范阳卢氏春秋

更多文章

  • 他是闽国的皇帝,昏庸无度最后被政变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闽国,五代十国

    历史上有很多经过隐忍多年成功复仇的事迹,也就让我们在心中养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只要是隐忍多年的人,出头之后都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而实际上,一个人的品性早就已经注定了,如果真的是一块朽木,那不管怎么去精心打磨,都没办法让之成才。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就有这样一个人叫做王延羲,他在早年间担任同平章事

  • 历史上的闽国为何只撑了60年就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闽国,五代十国

    福建简称闽,这个字很能说明福建的乱。把闽拆开,就是门内有蛇。你想,连门内都有蛇,福建该有多乱?这至少说明它地形复杂,当年还是蛇虫的天下,也正因如此,蛇成了福建人最早崇拜的对象,以至于连门内都供着它。所以历史上的福建人为什么大都好勇斗狠?不狠行吗?不狠早被蛇吃了!所以长期以来,这种地方肯定是很难开发的

  • 商朝为什么要打东夷?东夷到底做了什么(邢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夷,秦朝,商朝,邢国

    东夷,夏商周时期对东方部落的称呼。周朝《礼记》记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东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载者。四千多年前,东夷分布在河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夏朝时期,东夷人势力强大,东夷有穷氏的部族首领后

  • 殷墟中发现商朝灭亡的真相,竟是纣王改革太超前(邢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纣王,邢国

    纣王,名帝辛,是帝乙少子。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微仲衍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为嗣子。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

  • 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迁都对商朝有什么影响(邢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朝,迁都,邢国

    汤始建国至第20位商王盘庚,商朝政权经历了三度衰落,四度复兴:汤兴,至雍己而衰;太戊复兴,至河直甲复衰;祖乙振兴,至阳甲复衰;盘庚时殷道复兴。与几度兴衰相伴,汤至盘庚期间,商朝曾五次迁都。《竹书纪年》中说:仲丁迁于馰(在今河南荥阳附近),河馱甲迁于相(在今河南内黄),祖乙迁于庇(在 今山东梁山附近)

  • 中国封建王朝为什么基本上都没有超过300年?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封建王朝,秦朝

    一、封建王朝兴亡300年定理。中国朝代年序表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周朝,867年,但到了东周,已经名存实亡了,实际统治600年。历史上,主要王朝存在200-400年左右,就算很长了:夏470年;商440年,秦15年,西汉210年,东汉200年,西晋东晋合计150年,隋40年,唐290年,北宋南宋300

  • 溥仪当皇帝只亡了一个王朝,为什么要写三份退位诏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清朝,退位诏书

    1908年11月中旬光绪皇帝龙归,20天后他的侄子溥仪登上皇帝宝座。溥仪后来回忆说,登基仪式上曾发生了一件不祥之兆,冥冥之中注定了晚清的命运。当时不到三岁的溥仪,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吓得号啕大哭。他的父亲载沣汗出如浆,不停安慰道:“别哭啊,快完了!快完了!”。三年后,果然一语成谶。大清王朝走到了穷途

  • 清帝退位诏书内容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发布过退位诏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退位诏书,溥仪

    退位诏书,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封建君主宣布放弃帝位,移交封建国家政权的官方文件。此类文件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两种,一是封建时代封建君主向权臣移交政权的退位(禅位)诏书,二是封建政权向资产阶级政权移交政权的退位诏书。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在权臣当朝,皇室暗弱的年代,处于弱势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禅让给大臣。一般禅让

  • 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机关术,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墨子,春秋战国,墨家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无数的人才,各大学派纷纷自成一家,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墨家。这个墨家可以说是比较可惜的一个学派,一直被世人严重低估。我们都知道有个人叫墨子,他就是墨家的开山鼻祖,也叫墨翟。这个墨子的一双手和一张口在当时可是十分的有名气,不仅开山立派,创建一个独立的派别,设计和建造各种各样

  •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墨家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墨家学派匿迹之谜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春秋战国,秦始皇,墨家

    小编对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特别感兴趣,那时在东周各国里,最大的显学是儒学、墨学及道学等。前几年看了《墨攻》后,小编便对墨学越来越上心,但让人奇怪的事墨家学派居然没有传人!而且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墨学真是就一点踪影也没有了,在近二百年间战国时期展开过轰轰烈烈学说的学派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司马迁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