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封建王朝为什么基本上都没有超过300年?原因是什么?

中国封建王朝为什么基本上都没有超过300年?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621 更新时间:2023/12/20 23:15:47

一、封建王朝兴亡300年定理。中国朝代年序表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周朝,867年,但到了东周,已经名存实亡了,实际统治600年。历史上,主要王朝存在200-400年左右,就算很长了:夏470年;商440年,秦15年,西汉210年,东汉200年,西晋东晋合计150年,隋40年,唐290年,北宋南宋300年,元90年,明280年,清270年。(大约)

超过400年的王朝只有:夏商周,如果两汉加起来也够;200-300年的:唐宋明清;其他朝代都比较短。历史上还有很多偏安小王朝,数量太多了,存在时间都不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现象:200年以上的朝代,多数是统一的朝代,200年以下的,多数是分裂或者虽然名义上统一但内忧外患严重的朝代。夏商周是奴隶社会为主的,都超过400年;进入封建社会,自秦以后,几乎没有超过300年的。

二、为什么超不过300年?

1.先说天下大势:

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虽然原因各有千秋,但逃不出社会矛盾发展这条主线。王朝兴替,其实也是社会阶层、生产关系、科学技术等等,多方面矛盾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必然结果,非但中国,国外亦然。

二是王朝兴替,不改本质。王朝更迭了,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来说,算是一件大事。但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封建王朝的本质没有变化,仍然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每次兴替,不过是调整了分配结构,没有解决主要矛盾。

2.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不管是200年,300年,400年,灭亡总是相似的。我们简单归下类,主要有:末帝昏君、诸侯做大、强敌环饲、政治斗争、横征暴敛、天灾人祸等等。这些是具体原因,要说根本原因,就是:主要矛盾到了不可调和、必须以激烈手段改变的地步。

3.重点说说300年这个坎。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什么能存在这么长;二是为什么不能再长一点儿。300年,对封建社会来说,已经太长了。我们从这两层来分析一下:

第一,撑300年靠什么。分两类。

一类是奴隶社会夏商周,400年以上。主要是生产力落后,奴隶反抗能力不强;冶铜、农业等技术比四夷发达,外患少;内部还有舜的影子,比较讲究仁治,诸侯关系缓和。

二类是唐宋明清。进入封建社会了。在历史的曲线上,如果说朝代更替是一个大波浪,那么,在每个朝代内部,都会有很多的小波浪。没有一个王朝是安安静静走完300年,然后嘎嘣一下就改姓了。而这些小波浪,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成为大波浪。比如秦朝,天下一统,人心思定,秦始皇也做了不少好事,但后来严刑酷法,奸臣当道,激化矛盾,导致这波浪没过去;西晋王朝,开局几乎和唐宋一样,但中间一个八王之乱,没控制好。西汉本来要完,多亏出了个刘秀。等等。

而唐宋明清,就渡过了不少小波浪。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变革。看下这几个朝代,一直在变革。虽然清朝改得慢。比如唐朝: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那不是凭嘴说的,

有一系列政策;李隆基登位,整治武则天遗留的一些弊病,惩治腐败,也有很多变革,开创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又有几次中兴,都采取了一些变革举措。唐朝改过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唐朝后期,永贞变革失败,如果成功,也许唐朝还能继续。宋、明等均多次变革。所以说:变革则王朝存,变革不了王朝灭。有的变革,即使没有成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第二,为什么过不了300年。其实,说300年,是一个区间,200—300年之间这么一个相对较长、较为稳定的时段。刚才讲了,如果能够经常变革,就能挺过一个一个小波浪。如果哪次变革失败了,或根本就不能改,那就挺不过去了。到了王朝后期,阶级矛盾很深了,每一次变革,政策效应必然减弱。从历史实际经验来看,每次时间平均大约50年左右。也就是前面说的小波浪,波长50年左右,度过一次,大约延寿50年。唐宋明清,较大的变革大概都有4、5次左右。但4、5次以后,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到极点了,因为主要矛盾没有解决,所以变革已经无法进行了,想改但改不了,各种力量的博弈,使得变革条件不存在了,只有王朝更替才能解决。

标签: 封建王朝秦朝

更多文章

  • 溥仪当皇帝只亡了一个王朝,为什么要写三份退位诏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清朝,退位诏书

    1908年11月中旬光绪皇帝龙归,20天后他的侄子溥仪登上皇帝宝座。溥仪后来回忆说,登基仪式上曾发生了一件不祥之兆,冥冥之中注定了晚清的命运。当时不到三岁的溥仪,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吓得号啕大哭。他的父亲载沣汗出如浆,不停安慰道:“别哭啊,快完了!快完了!”。三年后,果然一语成谶。大清王朝走到了穷途

  • 清帝退位诏书内容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发布过退位诏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退位诏书,溥仪

    退位诏书,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封建君主宣布放弃帝位,移交封建国家政权的官方文件。此类文件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两种,一是封建时代封建君主向权臣移交政权的退位(禅位)诏书,二是封建政权向资产阶级政权移交政权的退位诏书。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在权臣当朝,皇室暗弱的年代,处于弱势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禅让给大臣。一般禅让

  • 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机关术,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墨子,春秋战国,墨家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无数的人才,各大学派纷纷自成一家,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墨家。这个墨家可以说是比较可惜的一个学派,一直被世人严重低估。我们都知道有个人叫墨子,他就是墨家的开山鼻祖,也叫墨翟。这个墨子的一双手和一张口在当时可是十分的有名气,不仅开山立派,创建一个独立的派别,设计和建造各种各样

  •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墨家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墨家学派匿迹之谜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春秋战国,秦始皇,墨家

    小编对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特别感兴趣,那时在东周各国里,最大的显学是儒学、墨学及道学等。前几年看了《墨攻》后,小编便对墨学越来越上心,但让人奇怪的事墨家学派居然没有传人!而且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墨学真是就一点踪影也没有了,在近二百年间战国时期展开过轰轰烈烈学说的学派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司马迁写《史

  • 菩提祖师:一个精通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菩提祖师,西游记,诸子百家

    菩提祖师,《西游记》中的一位祖师级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但菩提祖师却要求孙悟空出师后不能提起师门状况。《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佛道合一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为一个精通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亦是重合了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潮。“灵台方寸”与“斜月三星”都寄

  • 揭秘:汉朝和南汉、北汉到底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汉,五代十国

    对于后世来说,汉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汉朝兴盛时,汉族人民可以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当汉朝消失时,仍有许多人想以其名义提升自己的声誉,得到归属和认可。南汉和北汉都是历史上存在的朝代。这两个朝代和汉朝有什么关系?虽然后汉和北汉使用“汉”这个词,然而,这两个朝代距离汉代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唐汉以后,汉代经

  • 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汉是怎么被赵光义灭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汉,五代十国

    春秋时期晋平公十七年(公元前541年)晋国大将荀吴北伐胜利后便在太原地区建设了晋阳城,三家分晋之后晋阳曾经长期作为赵国的都城。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曾经因镇守太原而被封为“唐国公”,他又是在此处起兵反隋,最终建立唐朝。随后,又有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国或者龙兴于晋阳,或者以晋阳为都城,故晋阳有了“龙城

  • 南明本有可能翻盘,可因选错了皇帝而导致满盘皆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明,明朝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下了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由于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即除了国都北京外,还有一个留都南京,其行政机构设置和北京一样,也设有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当京师陷落,皇帝殉国的消息

  • 明朝灭亡后,为什么大批文臣武将降清,而不是归附南明或大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末,南明

    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延续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中国又出现了三股主要势力逐鹿中原的情况,这三股势力分别是:大清政权、大顺政权,以及南明弘光政权。大清政权也就是后来的清朝,这个大家想必都非常了解。大顺政权由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创建,虽然起初大

  • 讨明檄文“七大恨”中有一个闹剧,让人啼笑皆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七大恨,明朝

    且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要跟自己曾经的主人——大明王朝叫板,于是煞费苦心地编撰出了一个,为后来历代清朝统治者津津乐道的讨明檄文“七大恨”来。“七大恨”的最原始的版本未存于世,流传在世的版本众多,甚至同一版本中“七恨”的内容也往往重复、啰嗦、混淆不清。经清史研究专家孟森梳爬、厘清,最接近原始版本的,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