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洗马难道真的是给太子洗马吗,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太子洗马难道真的是给太子洗马吗,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56 更新时间:2023/12/23 0:54:01

晚清重臣张之洞于光绪五年补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转司经局洗马。没有到,有人留言,指出大错特错,反问这样一位探花出身的大官怎会被安排去司经局洗马呢?

人才难得,却被大材小用。

一石落水,没有惊起千重浪,却引来了不少围观者。

有人说,不是洗马而是冼马。有人说,孙悟空做了弼马温,太子有了洗马官……我只好在下面标注拼音“洗(xiǎn,音冼)马,即太子洗马”,表明我重视读者意见但要正确对待的态度。不料,有人因为太子洗马连在一起,说太子亲自洗马,那么马夫去了哪儿?

揶揄的,声讨的,抗议的,跃然纸上。一字之争,使一小文升温。

洗马一词,最早出自《国语》:“勾践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在这里,洗马确实为真的去给人洗马的意思。春秋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国君勾践被俘,被胜利的吴王夫差欺辱做奴役。勾践在给我们上演卧薪尝胆的典故同时,也为后世培育出了一个洗马的官职。当时,他们夫妇老老实实给吴王夫差做了几年任由驱使的马夫。

韩非倒是为越王勾践说得隐晦些:“勾践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韩非子·喻老》)意思是说,勾践来到吴国,身披铠甲,手拿兵器,为吴王夫差开路。韩非子让大英雄愿为前驱,省去了纯粹洗马的意思。后来,也因此就慢慢有了洗马一职。

正因为“洗”字前置,所以太子洗马成了一种玩笑。正统元年会试第一的刘定之,虽在殿试没成状元,但算得上一个超级学霸,得不到英宗的看好,却被景泰帝赏识,由侍讲学士升任司经局洗马。同僚们拿“洗马”的字面义气戏谑他。

一次,兵部侍郎王伟遇到太子洗马刘定之,说:“太仆(为皇帝管理舆马畜牧的衙门)的马多,麻烦洗马一一洗之。”刘定之笑着说:“何止太仆要洗。诸司马都不干净洁,我固然要洗。”闻言者大笑。因为刘洗马的言外之意,是有“小司马”之称的兵部侍郎也不干净,需要被洗澡。王伟戏谑定之反遭谑。

某日退朝后,兵部尚书陈汝言遇到刘定之,开玩笑问:“刘大人,你的职责是洗马,一天洗几匹马?”刘定之应声答道:“厩马我都洗,唯独大司马洗不得。”大司马,兵部尚书别称也。陈汝言与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此事在明代中期王同轨《耳谈》、陆釴《病逸漫笔》中都有记载。只是陈汝言作为石亨心腹,出任兵部尚书,则为英宗复辟后处死景泰帝的兵部尚书于谦后的事情。英宗上台后不久,刘定之并没作为先帝忠臣清洗,而被改任通政司左参议仍兼翰林侍讲。

玩笑归玩笑,史实归史实。洗马不是真去洗马的马夫,而是分管要务的文职。洗马,为中国古代特有的官职,有为马洗澡的原始义,但千万别望文生义,认为那是一个孙悟空大呼上当的弼马温官职,理解为大人物做了普通的马夫。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就是说,汉沿秦置,将洗马(亦作先马)作为东宫属官,安排为太子的侍从官,有16人的员额,职位和俸禄与皇帝近侍谒者相当,年薪六百石。

到了晋朝,洗马减员为八人编制,改掌管图籍。南朝梁以洗马隶属典经局,管理公文信札,非士族大户不可任职。北齐称典经坊洗马,只设二人。隋唐于司经局置洗马,掌管书籍,高宗时期曾一度改为司经大夫,很快改回旧称。洗马隶属东宫,一直沿设至明末。清代司经局设洗马,用满汉各一人,从五品,但不属于太子属官了,以备翰林官员升转。

洗马长期是太子的属官,爱读中国古代史的读者,对这个属官职务应该并不陌生。尤其是两个著名的李密,都同洗马有些关联。

魏晋之际名臣李密,以一篇情真意切的《陈情表》而著名。李密是一个大学者,曾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他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被灭亡后,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养了他的小、他要养祖母的老为由力辞。《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他“不空有名也”,于是同意他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虽没有赴任东宫做洗马,而是出任温县令、汉中太守。李密在任治绩卓著,但刚直遭忌,被免官归田,卒于家中。

隋唐之际又出现了一个李密,义军首领,被迫降唐,同时为唐朝带去了一个能干的大才魏徵。武德四年,太子李建成任命魏徵为太子洗马,倚为心腹,礼遇甚隆。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帝位,魏徵为太子运筹帷幄,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若非最后李建成误信李元吉的诡计,罔顾魏徵直言,李世民也未必能顺利取胜玄武门之变。胜利后的李世民,找到魏徵问他为何离间他们兄弟,魏徵大义凛然地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魏徵的直爽,赢得了李世民的尊重。后来,魏徵成为了大唐的一代名相。对于魏徵在太子洗马任上的作为,李世民说:“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贞观政要·任贤第三》)

太子洗马长期服务于太子日常事务,相当于东宫办公室主任,品级不高,但很多人因为太子扶正为皇帝、或者因才华出众崭露头角,而成为朝廷重臣、历史名臣。

更多文章

  • 中国的农民起义为什么会那么惨烈?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农民起义,秦朝

    在历史上,中国的农民起义在世界范围内可谓是独树一帜,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破坏力极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史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贯穿于其始终。其中,更是发生了几次 导致改朝换代的大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元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

  • 西方历史上有农民起义吗?为什么很少听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农民起义,秦朝

    国家的体质,决定了朝代被更替的形式。西方历史上,也有不少农民起义,只不过他们失败的结局,注定不会被历史所重视。在欧洲,各个国家都是城邦体质的,因此国家的人数就决定了欧洲的农民起义的规模不会很大,统治阶级只要有足够的财富,完全可以借用别国的军队,对自己的人民进行残酷镇压。西欧各国从15世纪始,也爆发过

  • 赖国的起源是什么?赖国的先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赖国,周朝

    赖国是炎帝后裔所建的国家。这种说法起源较早,一般认为在魏晋时就已经出现。如在西晋人皇甫谧所撰的《帝王世纪》中,就认为湖北随州一带的赖(厉)国与炎帝神农氏有关,说「神农氏起于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至唐代,李泰撰括地志,也赞同这一说法,认为这一赖国以境内的厉山而得名,其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

  • 赖国的具体位置究竟是哪里?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赖国,周朝

    赖字在古代的读音与厉字相通,根据古汉语同音通假的规则,常常与厉字混淆在一起,赖国也因此被称为厉国。如在《春秋三传》中,同样记载昭公四年楚灭赖国一件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伍)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

  • 鄣国的国名是怎么来的?是因为鄣地的人擅长刻字或雕刻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鄣国,周朝

    鄣国分为任姓鄣国和姜姓鄣国两个时期。任姓鄣国商朝时已经存在,根据古籍记载,传说黄帝有子二十五,得姓者十二,任姓为其一,任姓后裔所建封国较多,鄣国是其中之一。鄣国范围在今山东东平县一带,大汶河北岸。武王灭商后,鄣国因为地处东夷,又没有参与任何反叛,因此得以保全,故西周之初,任姓鄣国依然存在。当时东夷地

  • 沃尔波政策的支持者和继承者——纽卡斯尔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国,纽卡斯尔公爵

    托马斯·佩勒姆·霍尔斯·纽卡斯尔公爵是亨利·佩勒姆的哥哥。他是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国务活动家和沃尔波派的辉格党人,曾两度出任首相兼首席财政大臣,实际上,他是英国历史上第四任和第六任首相。他的政治才能平庸,完全依靠辉格党家族势力和借助裙带关系,在各派矛盾中青云直上。在政治上,他并无多大建树。纵然如此,他

  • 与权钱无关的贵族:纽卡斯尔公爵有何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纽卡斯尔公爵有何权力

    20世纪初期,英国议会上院召开了一次极具有影响力的会议,商议是否通过一项方案,这项方案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英国最为激进的提案,如果这项提案通过,英国世袭贵族的特权将彻底丧失,纽卡斯尔公爵也即将成为与权钱无关的贵族。那么为何会出现这项方案,这项方案执行后,纽卡斯尔公爵还能享受什么权利?英国社会之所以会

  • 与权钱无关的贵族纽卡斯尔公爵有何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贵族纽卡斯尔公爵

    20世纪初期,英国议会上院召开了一次极具有影响力的会议,商议是否通过一项方案,这项方案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英国最为激进的提案,如果这项提案通过,英国世袭贵族的特权将彻底丧失,纽卡斯尔公爵也即将成为与权钱无关的贵族。那么为何会出现这项方案,这项方案执行后,纽卡斯尔公爵还能享受什么权利?英国社会之所以会

  • 山东望族范阳卢氏,为什么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范阳卢氏,春秋

    对于“卢”这个姓氏的起源,现在主流的看法大致是:“范阳卢氏,源于姜姓,是齐太公姜尚之后,齐国后裔,因受封卢邑之后获封卢姓。”历史学家常常提到的“崔卢王谢”四大家族中的卢,便是范阳卢氏家族。范阳卢氏,在从东汉到唐朝末年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名门望族。古有:“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之称,乾隆皇帝更有诗:“自古

  • 他是闽国的皇帝,昏庸无度最后被政变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闽国,五代十国

    历史上有很多经过隐忍多年成功复仇的事迹,也就让我们在心中养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只要是隐忍多年的人,出头之后都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而实际上,一个人的品性早就已经注定了,如果真的是一块朽木,那不管怎么去精心打磨,都没办法让之成才。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就有这样一个人叫做王延羲,他在早年间担任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