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中:凤雏落坡死加速三足鼎立?

《三国演义》中:凤雏落坡死加速三足鼎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5 更新时间:2024/1/25 7:22:51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东汉末年荆州襄阳人(湖北襄阳人)。他跟诸葛亮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角色。

老实说,凤雏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比卧龙早。但是一般人可能只记住了《檀溪跃马》那集中,刘备落荒而逃后遇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时的个精彩桥段。司马徽用手蘸着酒水写下龙凤二字,人后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这么响亮的广告口号,顿时惊到了刘备:“卧龙凤雏何人也?”(刘备还以为卧龙凤雏是一个人)细细研究刘备的神态和他的追问,我当时满脑子问号。这么牛的两个世外高人,当时怎么没入袁绍、曹操、孙权等人的法眼?荆州之主刘表也没近水楼台先得月?

纵观《三国演义》,卧龙诸葛亮是个隐士,也是个心机婊。他宁可躬耕于南阳而不入世大家都能理解,他不满足于靠动嘴皮子献计谋获得厚禄,他深谙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掌握决断权。也就是说,他不想做个打工仔,他要做共创大业的合伙人。而麾下有众多谋士的曹操和孙权给不了他这个待遇。

(题外话)赤壁之战后,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后,诸葛亮以军令状为借口,迫使张飞、赵云、刘备一一下跪求情,最后高傲的关羽也下跪认错。印象中,关羽很少下跪拜谢,刘关张结义算一次,曹操送他赤兔算一次。如果放在曹孙那里,诸葛亮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相反还会被其他谋士挤兑。

而庞统在剧中则是一个参加过曹操(诸葛亮已经让曹操吃亏多次,也听闻卧龙凤雏的名号,采纳连环计)、孙权和刘备面试,两次因长相丑陋和行为张狂(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被刷下来的求职者。主动入世的庞统屡遭挫折,最终只好退而求其次(刘备处做县令)。只要有人提供平台他就去干,至于干大事必备的条件,他都没敢谈。或许,这注定了凤雏庞统至死都没干出卧龙的成就。

当然了,庞统应该是有才的,不然他不会在孙权和刘备面前都自恃清高。可惜刘备和孙权都算不上明主,他们心里一个有诸葛、一个有公瑾,悲催的庞统两次事与愿违。

(二)谋士庞统:成也名声死也名声

庞统在整部《三国演义》里是个被名声所累的人,最后也因为名声而死。

作为水镜先生最喜欢的朋友,被水镜先生“呼之为弟”的庞统直到赤壁之战才正式露面。此时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已经让曹操大为恼火,在东吴也因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在江湖上打响了品牌。

而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得逞,依然依赖的是其名声。其实连环计并不高明,曹操手下的武将和谋臣都看出弊端,劝曹操要谨防火攻。而此计得逞全仗凤雏的江湖名声。

庞统第二次出镜则在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举荐下,孙权见了庞统。但是,孙权并不喜欢他,认为他是狂士。再然后就是在荆州见了刘备,却并未受到待见,被安排做了耒阳知县。后来诸葛亮回来,他的凤雏身份才被刘备知晓,并被委以重任。

然而,电视剧里并没有凤雏先生建立功业的案例。唯一的一次就是刘备接受张松献图入川时,他以军师之职随同。这也是他难得的大展雄才的机会,于是他急功冒进了。甚至诸葛亮给刘备写信谏阻,他认为是诸葛亮怕他独占入川功劳。

被张任射杀于落凤坡,凤雏庞统时年36岁。至死他还声泪俱下地感恩生遇明主刘备,连赞刘备的的卢是“多好的白马”。而事实上,的卢是一匹妨主之马,这一点庞统竟然不知?徐庶、蒯越等都知道,庞统如果不知道,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除非他真的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了,那么他在情报收集方面跟诸葛亮就有差距了。

庞统之死,不论是的卢妨主也好,还是落凤坡宿命论?是天意还是祸由自取,这个不好妄下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对于凤雏庞统的早逝,笔者认为他是死在名声上。他临终前的反省已经说了,“贪功致败”,而所贪之功是与卧龙凤雏名号起名之功。

笔者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苦命的求职者,最终混成了什么职位。从电视剧中战时的那场还算宏大的葬礼来看,庞统得到了厚葬,他的最终官阶也定格在了中郎将副军师上了。

最后再说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其实,庞统死后,再回过头来看司马徽说的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顿时觉得这是个大包袱。刘备得此二人后,事业并没有飞黄腾达,相反倒是平平淡淡。自从庞统去世后,在诸葛亮的精心辅佐下,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势得以形成。

不难看出,诸葛亮和庞统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迥异,二者不是互补的,甚至是相抵触的。如果庞统还活着,并在入川中建立丰功伟绩,以他的性格肯定会和诸葛亮暗自较劲,最后形成内耗。诸葛亮在总领军务时也会投鼠忌器,难以充分施展谋略。这一点,在诸葛亮和马良商量如何谏阻刘备和庞统入川时已有体现,最后不得已采用托词天象不利。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的意思应该是二人中只得一个才能安天下,而不是两个人中得到任何一个就可以安天下,得到两个就会加速安天下。

(三)活在《三国演义》片段里的庞统

玄德曰:“汝师何人也?”牧童曰:

“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玄德曰:“汝师与谁为友?”小童曰:“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玄德曰:“庞德公乃庞统何人?”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庞统其人的真正出现则要到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中了。第五十七回,鲁肃送公瑾的灵柩回芜湖,向孙权推荐了庞统。

鲁肃曰: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现在江南,何不重用?权闻言大喜,便问此人姓名。肃曰:此人乃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权曰: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既厌其貌,又怪其言。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鲁肃出谓庞统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统低头长叹不语。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统不答。肃曰: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肃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统曰: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肃曰:“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统曰:“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肃书,径往荆州来见玄德。——《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标签: 凤雏落坡

更多文章

  • 凤雏落坡不是因为求功心切,也不是因为的卢马,而是因为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凤雏落坡

    凤雏庞统为刘备献上、中、下三计助其取川,刘备觉上计太激、下计太缓,选择中计,未料在庞统正要布兵遣将之时,传来张松被杀的消息。而张松的被杀,使本可以轻易取得的西川增加了难度,孔明写信劝刘备等人在此时不要轻举妄动,求功心切的庞统却不听善言,最后在落凤坡落被张任射杀。因为张松,刘备轻易获得了西川地图,为夺

  • 陆逊火烧连营的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陆逊火烧连营,新三国陆逊

    新三国陆逊电视剧《新三国》是根据原著《三国演义》改编而成。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到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然后被司马懿撺掇政权之后天下归晋的故事。精彩的剧集,获得了首尔国际电视剧亚洲电视剧大奖等等知名奖项。而陆逊,乃是剧中的一个人物,对陆逊的评价,后人见仁见智,褒贬不一。陆逊十多岁,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

  • 三国战役:陆逊是怎样火烧连营攻破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陆逊,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

  • 夷陵之战始末:陆逊火烧连营 蜀国精锐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火烧连营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

  • 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政权:北元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元,宋朝

    北元(1368年-1389年)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政权。1368年元惠宗迁都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故称"北元"。共传二位皇帝,享国二十一年。1368年中原局势彻底失控,元惠宗出逃大都,坐镇蒙古继续指挥各路元军镇压民乱。 此后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到1389年在蓝玉率领的明军

  • 辽东地区的大决战,北元20多万军队,为何会集团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北元

    在明朝建立的初期,明朝与北元政权展开了一系列的较量。当时北元政权的实力还很强,一直幻想着再度入主中原,不断的派遣军队南下。为了拱卫自己的政权,明朝则不断的派遣军队北伐。明朝与北元之间进行了多次大战,在定西大战、岭北大战之后,明朝在中线和西线都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但是在东线战场上,北元太尉纳哈出一直

  • 十国中最小的政权:南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平,五代十国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小的政权,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峡三州。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924年高季兴

  • 历史真相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之后曾经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并被用为参军。但马谡却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作战失利而失守街亭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捏造的 真实马谡病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有这种印象,其实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九十五回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二万五千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

  • 东北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大清是怎么对待它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龙兴之地,商朝

    自1644年清军入关至康熙七年(1668年)为第一阶段,即招民开垦时期。这一时期,东北由于明清间战争破坏严重,有土无人。为恢复东北地区残破的经济,顺治帝下《辽东招民开垦令》,也就是用招头招民到东北来开荒种地,以招民多寡授予招头官职。“辽东照垦”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关内人地矛盾的尖锐。当汉族民人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