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95 更新时间:2023/12/4 23:07:01

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典故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人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的毫无生气的腐朽力量。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明修栈道”的效果,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的确,项羽杀了韩王成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更多文章

  • 林黛玉为什么要葬花?林黛玉葬花是什么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林黛玉,黛玉葬花

    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不仅心灵善良,而且还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因此,红楼梦黛玉葬花中提到三次葬花,分别发生在第二十三回、二十七回和六十二回。三次葬花,葬花人、葬花对象、寓意各有不同。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三次葬花吧!红楼梦中黛玉第一次葬花,是一个“优美的爱情小戏剧”。当时正是三月中浣

  • 林黛玉葬花是“山寨”:唐伯虎才是专利发明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林黛玉,唐伯虎,黛玉葬花

    核心提示:葬花习俗的发明人本是唐寅。唐伯虎所居是桃花庵,所种是牡丹花。花开时节,他邀约文征明祝枝山临花雅集,饮酒赋诗,“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唐寅行径终归文人痴狂惊世骇俗,黛玉葬花才是顺情顺理合体合身。难怪世人都知黛玉事迹,少有人记得

  • 关于红楼梦黛玉葬花 你不知道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葬花,林黛玉,黛玉葬花

    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不仅心灵善良,而且还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因此,红楼梦黛玉葬花中提到三次葬花,分别发生在第二十三回、二十七回和六十二回。三次葬花,葬花人、葬花对象、寓意各有不同。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三次葬花吧!红楼梦中黛玉第一次葬花,是一个“优美的爱情小戏剧”。网络配图当时正是

  • 朝贡制度真的是赔本的买卖吗?当时也只有中国玩的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朝贡制度,明朝

    中国的朝贡体系现在多被视为赔本买卖。理由是朝贡国的供奉物品数量与天朝的回赐数量明显不成比例,而且是朝贡物品的经济价值远低于回赐物品。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之后再做结论不迟。 “厚往薄来”的朝贡体系毫无疑问,古代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最优越的文明之一。在交通条件尚不足以梯山航海,跨越自然障

  • 19世纪前西方国家为什么要求废除朝贡制度?但是它却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朝贡制度,明朝

    19世纪欧洲人前来蔽中国大门时,他们最大声疾呼的要求之一,就是废除“朝贡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外国人必须以贡使姿态到北京朝觐,通过繁琐的觐见礼仪,才能获准和中国通商贸易。欧洲人敌视这种制度,有部分源于朝贡外交象征着他们与中国不是平起平坐的关系(当过美国国务卿、总统的亚当斯甚至表示,要求外国使节跪拜才

  • 什么是朝贡制度?反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朝贡制度,明朝

    这套制度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从周朝一直到明清时期。虽然过程中有变化,但总体上说就是:中央王朝对藩属国,也就是像越南、朝鲜这样的国家,进行“册封赏赐”,而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这就是朝贡制度。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历史书,对朝贡制度基本上都是持负面态度,一般是两个理由:第一,外国人来中国的时候,觉得

  • 历史上御驾亲征的皇帝都有谁?其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御驾亲征,汉朝

    君王御驾亲征无疑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让军队士气大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风可扬国威,逆风则可绝地求生一转攻势;但若没用好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轻则国家威严扫地脸面无存,重则君王被俘动摇国本,所以很少有皇帝会选择御驾亲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御驾亲征失败的战役。一,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白登之围

  • 最亲的人最不可靠:江都兵变隋炀帝被亲信所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炀帝,江都兵变,出卖,

    隋炀帝杨广被杀大业十四年(618 年)三月十日,是隋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日子之一。这天天象异常,白天刮起大风,天色阴暗,白昼如同黄昏。当天晚上,元礼、裴虔通在皇宫殿阁值班,负责殿内安全,唐奉义负责城门安全,这几个人都是造反团伙成员。三更时分,司马德勘在东城集结士兵数万人,燃起火把,跟城外部队互相呼应。

  • 过去七佛中第一位古佛出现在1000多亿年以前 第六尊佛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佛教,释迦牟尼,过去七佛

    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是唯一的教主,但是大乘佛教认为过去、现在、未来有很多佛,“三世佛”的概念就从这里衍生出来。现在佛是释迦牟尼,未来佛是弥勒菩萨,那么过去佛呢?很多人都知道燃灯古佛,但其实过去佛不止他一个,其中最著名的统称“过去七佛”,那么另外六个都是谁呢?毗婆尸佛: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佛经说其出世时

  • 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排在第一位 为什么释迦牟尼排名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佛教,释迦摩尼,过去七佛

    在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世间也曾有别的佛出现过。佛教把释迦佛以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合称为古佛。古佛中最著名的就是过去七佛。过去七佛包括: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排在第一位,而释迦牟尼佛现世的时间离我们最近,因此释迦牟尼佛排在过去七佛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