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王朝守卫要道66年,却被遗忘的归义军

为王朝守卫要道66年,却被遗忘的归义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4/1/21 11:56:24

唐王朝历史文治武功与汉朝有一拼,也不缺能臣良将。唐朝对西域中亚的统治也载入史册,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可见唐朝疆域有多辽阔。但唐朝衰弱自唐玄宗开始,唐玄宗喜欢的安禄山,后来安禄山借杀杨国忠为名,起兵造后。实际上安禄山目标很明确想推翻唐朝。

汉军诞生

安史之乱爆发后,给唐朝重重一击。唐朝的死敌吐蕃势力乘机占领了河西、陇右及沙州地区,自此唐朝通往西域之路被吐蕃拦腰堵住。使唐朝失去了通往西域的要道。不过唐朝很幸运,虽然通往西域的要道被截断,但生活在河西等地区的汉人挺多,他们一心向往唐朝,不愿受吐蕃的残暴统治。而吐蕃势力太不开化,吐蕃自我发展都受限,根本没有辽夏治理领土的能力,这让生活在此地汉人有了机会。

吐蕃统治河西地区时,有一个叫张议潮汉人出生了,他从小目睹了吐蕃残暴统治,决心光复河西地区,回归大汉。张议潮所在张氏家族世代是河西豪门望族,张议潮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倾尽家财,招募并训练军队,等待机会与吐蕃作战。

公元848年,张议潮率军攻陷了瓜沙二州,并派人向唐朝报告。此时唐朝高兴都来不及,唐朝皇帝没想到还有一支私人部队甘愿为唐朝效力。两年后,张议潮收复了河西地区11州,唐宣宗封张议潮为沙州节度使,成为唐朝戍边大员。867年,张议潮到长安任职,被封为光禄大夫、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等职,872年张议潮在长安病逝。

发生变化

其实早在张议潮到长安任职时,归义军的首领换成了张淮深,他是张议潮的侄子。但张议潮死后18年,张淮深被张议潮的女婿索勋所杀,索勋让张议潮另一个儿子张淮鼎为节度使,但两年后,张淮鼎去世。本应由张淮鼎儿子张承奉接任,但索勋没扶持张承奉,而是自立归义军节度使,不过依然是唐朝边防守卫部队。

归义军可是张氏一手建立的军队,现在虽说归了张议潮女婿,但张议潮的人却不愿意。张议朝第14个女儿与女婿李明振反对索勋领导归义军,他们派三个儿子杀死索勋,拥立张承奉为节度使。

后来张承奉不满这个老姑的挟制,两年后他打倒李氏,夺回自己的权力,唐朝对归义军变故给予认可,而且唐朝还封张承奉兼任敦煌节度使。

张承奉很有能力,他在河西地区大力发展农业,整顿军队,养了大批良马。等张承奉实力强大后,张承奉就对周边小部落进行攻击,扩大了地盘与人口。

唐朝灭亡后,朱温篡权。张承奉就反对朱温,但他也在积极准备当皇帝。不久张承奉自立为帝,称金山国圣文神武帝,自称白衣天子。但由于归义军宽容的政策,回鹘势力崛起后,打败张承奉。据史料记载,张承奉只得给回鹘势力当儿皇帝。

结局成谜

张承奉死后,此时我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乱局。归义军统今也发生了变化,并不是张议潮的后人统治这支军队,而是归了曹议金。曹议金成为归义军节度使。曹家也是河西大族,曹家经历7个曹氏节度使,但已经与唐朝没有关系,此时的中原很乱,根本顾不上归义军势力,自此曹氏归义军就很少在史料上露面。

到了宋朝时,由于宋朝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朝代,对远在西北的归义军更不会重视。不过宋朝、辽朝对曹氏归义军首领册封过。

那归义军自从姓“曹”后去哪了?

归义军并没有消失,依然占据了瓜沙二州,只是中间隔了西夏以及吐蕃的残部,使归义军很少被人记得。直到归义军最后一任节度使曹贤顺投靠西夏,自从这支被人遗忘的“边防部队”消失了。

后人认为归义军自张议潮后,逐渐回鹘化。但实际上,归义军对民族和宗教很宽容,致回鹘、水陀等部落逐渐壮大力量,他们有的融入归义军,有得则与归义军有矛盾。

无论张氏还是曹氏率领归义军都不是回鹘,而是地地道道汉人。只是后人从宋史、元史等一些史料中叫法,延续“沙州回鹘”一词,其实真正的归义军大都是汉人。

标签: 唐朝归义军

更多文章

  • 大唐最后的猛士军团--归义军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归义军

    大漠戈壁,月牙鸣沙,汉唐雄风席卷着西域,丝路驼铃飘荡在边关。敦煌城外东南50里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的莫高窟,已历经一千六百多年的沧桑。洞窟中,琳琅满目的艺术瑰宝仿佛在倾诉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技艺的出神入化,还有隐藏在背后的,数不尽的传奇故事。其中,156窟有这样一幅长达8米的珍贵壁画,展现一位

  • 人们至今都在纪念这位英雄,就连鲁迅先生都称他为中国的脊梁(归义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鲁迅,归义军

    唐名将张议潮出生在西北重镇沙洲(今甘肃敦煌),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张议潮生在了富贵窝里。在唐朝最风华灿烂的年代里,包括沙洲在内的河西十一州是唐朝版图上最璀璨的明珠。此地是河西走廊要冲,连接着东西方世界的贸易,其富庶和繁荣冠绝天下。可惜,张议潮没有赶上这样的好时候。在他出生以前,这只臂膀早已被唐朝的

  • 古代世界五大方阵中古罗马方阵排名垫底 秦军方阵排行令人吃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方阵,秦军,秦军方阵

    方阵,是古代一种作战阵型,历史最为悠久。这种阵型世界各国都有,比较著名的有五大方阵。在这五大方阵中,秦军方阵最强大,外国四个绑一块都不行,一击即溃。古罗马方阵。古罗马军团步兵作战阵型,由两个百人队组成小队,一个小队120-160人。三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列阵时,每横列

  • 阿伊努人:奇特的人类孤种,日本的原住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阿伊努,日本

    实际上,在北海道北部沿海地区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那就是 阿伊努族 ,目前在日本唯一被官方承认的原住民。日本官方统计阿伊努族人口为2.5万人,非官方统计为20万人。但实际上,因为与大和民族通婚及同化,现在血统纯正的阿伊努人已经非常稀少。在其他的移民来到日本列岛之前,阿伊努人从亚洲东北渡海而来。现今他们

  • 弥生人:指弥生文化时代,又叫弥生时代的日本列岛的居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弥生人,日本

    弥生是日本最古老的历史时期之一。公元250年,在绳纹时期之后,随后是科孚时期。弥生时代这个名字来自东京的地区,那里与该时期有关的第一件文物,是在公元1884年发现的。在此期间,水稻种植和金属加工在绳文时代结束后推出。即使在绳文时代结束时引入金属加工,弥生人仍然首先使用石器和物品。然而,由于能够使用金

  • 日本大和民族起源于绳文人和弥生人,他们都是来自古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绳文人,弥生人

    日本大和民族最先起源于何处?起源于何地?一直以来这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目前最权威的说法是日本学者埴原和郎的“二重构造说”即大和民族最先是由3万年前的绳文人,2300年前的弥生人组成。日本创世神时至今日,日本本土族民血统70%以上来自东北亚的弥生人,而仅有30%的人来自东南亚的绳文人。而无论是弥生人还

  • 晋国智氏灭掉了中行氏,最后头颅被赵氏当酒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行氏,春秋

    在当时晋国仅剩的四家:知、韩、赵、魏里,知氏是最强大的,可能是因为四家在灭中行氏、范氏之时,由于知氏与中行氏本为一家,所以中行氏的领地为知氏所得的原因。晋国荀氏本来为姬姓,原氏。周文王第十六子原叔被封到原地(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为伯爵,建立原国,文王第十六子被称为原伯,后人为原氏。晋国荀氏第一位人物

  • 陆逊一生未尝败绩是真是假?完胜诸葛亮(陆逊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逊,三国,陆逊北伐

    如果说魏国的人才是三国里排第一的话,那吴国应该就是第二。其实吴国也有很多带兵打仗出谋划策的能手,只是在三国演义里被淡化了很多。其实拥有陆逊算是吴国最大的福气了,如果没有陆逊说不定夷陵之战吴国就不会赢,而且陆逊一生不管是面对曹魏还是汉蜀都没有吃过败绩。按照战绩来说陆逊远比诸葛亮要强上很多。说起三国,如

  • 陆逊北伐中,诸葛亮跟陆逊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陆逊北伐,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进行对曹魏的北伐,写得十分精彩挥泪斩马谡、空城计等,然而实际上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但是五次北伐的战果都很一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优势。这时双方的领导人都已换了新的,蜀汉的刘禅和曹魏的曹睿,北伐初期诸葛亮对阵的是曹真,在曹真的手中诸葛亮并未占到很多便宜,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中的奕譞后代到底有多厉害 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做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李显,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明悠久的大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历经80余个朝代,400余位皇帝,这其中就产生了许多奇闻异事。唐朝时期有一位皇帝就很特殊,此人就是李显。历史上李显是唐中宗,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他的母亲是武则天,他的弟弟李旦是唐睿宗,他的儿子是唐殇帝李重茂,他的侄子是唐宣宗李隆基。也就是说他的身边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