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是什么样的人?到底是有多抠门?

道光是什么样的人?到底是有多抠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55 更新时间:2024/2/13 8:24:22

在劳苦大众眼中,皇帝哪会为生计发愁,更不可能精打细算计较开销,毕竟,天下都是人家的囊中之物。然而,历史上偏偏存在这么一位“抠门”的皇帝,他始终贯彻节俭之风,不但严于律己,更是以此约束武百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节衣缩食的皇帝——道光。那么,道光皇帝有多抠门呢?

我们不妨拿出道光的爷爷乾隆与其做个对比,乾隆喜好美食珍馐,每天御膳房要做上百道菜供万岁爷品尝,朝廷每年为此要支出百万两白银,每天被浪费的剩菜不计其数。道光登基后,对这种奢侈的饮食习惯嗤之以鼻,并且,立马下令:“今后多个地区的特产不需再进贡。”

宫里的饮食标准也在道光大刀阔斧的改革下缩水,除了皇帝和皇后以及太后三人,其他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一顿肉。有一次皇后过生日,道光请大臣们吃饭,竟然,让御膳房做打卤面招待大伙,十分寒酸。后来,可能是道光觉得自己这么抠门实在有些过分,特批御膳房杀了两口肥猪,为宴席添上一道荤菜。

见道光皇帝格外开恩,皇后居然十分荣幸的觉得这是道光在乎自己的表现。可以说,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

古往今来能做到节约的皇帝屈指可数,能做到以节约为乐趣的皇帝恐怕仅道光一人。道光皇帝每天致力于压缩满清朝廷的日开销,希望能给自己的后代多留些家底。虽说,这是一件造福后世的好事,但是,朝廷官员却没几个爱过抠门的日子。为了多捞些灰色收入,胆大的官员不惜暗中敛财把道光蒙在鼓里。

道光有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经常在上朝的时候跟手下的官员询问物价。每逢早朝,道光都会兴致勃勃的点名提问:“今天肉价几?”、“昨日买两斤鸡蛋要多少钱?”然而,很少有官员正面回答道光的问题,他们不是胡乱搪塞过去,就是干脆回答不知道。

这倒不是因为满朝文武皆贪,道光时期的文武百官中有很大一批寒门子弟,他们自然了解市场上的物价,只是,害怕贪官奸党报复罢了。虽说,道光已严格削减宫人开销,可是,内务府的大臣们哪会乖乖舍弃这块大肥肉?

他们串通一气,在民间以正常价格采购日常用品和食材,回宫后又拟造账目,成百上千倍的从国库里报销。某次,道光皇帝看大臣曹振镛的裤子上打了几个补丁,就好奇的问道:“爱卿裤子上的补丁是花多少银子补的?”曹振镛仓促间胡乱应付道:“也就三两银子。”就是这么一句直接让道光龙颜大怒,当即宣召内务大臣问道:“上次修补朕的龙袍怎么就花了一千多两银子呢?”

内务大臣急中生智,沉稳对答,说皇帝的衣装自然与普通人不一样,龙袍打补丁必须得送到苏州城找最好的裁缝,还得用上最好的面料。况且,龙袍非比寻常,运送的过程中得请镖局做保,若非如此,龙袍有失我们的脑袋恐怕就要搬家了,所以说,一千两银子一点都不贵。

这番辩驳有理有据,道光无话可说。

后来,道光又对食材的价格产生了好奇心,又召见了内务官员,询问鸡蛋的价格。内务府官员早就有了糊弄道光的经验,回答道:“每个鸡蛋三十两银子。”道光一听,大为震惊,没想到小小的鸡蛋竟然如此昂贵。换算成今天的物价,三十两银子的购买力约等于四千多块钱,道光平日里吃的天价鸡蛋必定是内务府从中捣鬼。

某次,道光接见曹振镛的时候问他早餐吃的什么,曹振镛想也没想就回答道:“臣早上喝了碗稀粥,还剥了个鸡蛋吃。”曹振镛哪里知道宫里的鸡蛋早已今非昔比?道光听罢心下不爽:“爱卿这日子过得也太滋润了吧,居然还能吃得起鸡蛋。”道光这一席话把曹振镛直接吓得跪在了地上,很明显皇帝着了内务府的道了,自己不明不白的成了贪官污吏。

曹振镛尽量替自己开脱,说:“今天吃的鸡蛋都是自家养的老母鸡下的,并不是在市面上采购的。”道光一听,十分高兴,原来,还有养鸡下蛋这么实惠的事,当即和皇后一起在后宫搞起了养殖业,让宫里的鸡蛋自给自足。

我们从这些事中看出,道光是个以身作则的好皇帝,他希望能以自己作为典型,在朝廷中宣扬勤俭节约的正气。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们阳奉阴违,不但,没有收敛铺张的举动,更有甚者,还打起皇帝的主意。满清腐朽的官场状态道光已无力改变,最终,只能眼睁睁得看着清朝走向衰弱。

可以说,清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传位第四子奕詝

标签: 道光清朝

更多文章

  • 道光如此节俭,那清朝国库为什么还那么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道光,清朝

    道光皇帝是大清王朝最为节俭的一位皇帝,不仅在清朝,纵观我国历史,论帝王之节俭,道光皇帝恐怕也是空前绝后,无出其右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勤俭持家的皇帝,却怎么也改变不了国库帑金的一少再少,国家财政赤字亏空一多再多。清末民初的史学家蔡东潘评价道光皇帝:徒齐其末,未端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

  • 藤甲兵的藤甲材料很难制作吗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却没有使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藤甲兵

    三国演义中的藤甲兵三国演义中孟获为了对抗诸葛亮,去乌戈国借来了一只神秘的部队——藤甲兵藤甲兵刀砍不进,箭射不透,过河不沉,即使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一度被藤甲兵打败。蜀中将士几乎无计可施之际,诸葛亮采用火攻的方法,才打败藤甲兵。这就是烧藤甲七擒孟获的故事。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

  •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为什么会折寿 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诸葛亮,藤甲兵

    在很多人的心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一生当中无一败仗,那是蜀国的守护神,是所以的君主都想要争抢的人。从三顾茅庐开始后,诸葛亮就一路辅佐刘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连封地都没有的小将领,到被封汉中王,最后建立蜀汉,不得不说这些都是诸葛亮计谋的作用。相信刘备的后世子孙也一定感念当年的诸葛亮,毕竟所有问题在他

  • 诸葛亮多次使用火攻,为什么火烧藤甲兵时感叹自己会折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藤甲兵

    在大众心中,诸葛亮可谓一个无所不能的智慧锦囊,无论遇到再艰险的情势,只要他轻摇羽扇,打个照面,一切困难都将迎刃而解。只是,诸葛亮一生多次使用火攻一计,为何只有火烧藤甲兵时才会感慨折寿呢?在书中,诸葛亮本以凭借智慧屡屡擒得孟获,可孟获却不愿就此屈服。为了打败诸葛亮,孟获向乌戈国国主借来藤甲兵,打算在战

  • 我们被围魏救赵骗了两千年,齐国根本不想救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围魏救赵

    一般来说,一个超级强国的定义在于能同时打赢两个方向的局部战争。很显然,战国早期的魏国便是一个这样的超级强国。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魏国在围攻赵都邯郸时,遭到了秦楚齐宋卫五国的趁火打劫,也就是说,魏国竟能同时与赵、秦、楚、齐四大国交战而不落下风。所以,此时正围攻赵都邯郸的庞涓八万魏军竟仍不退

  • 庞涓并非死于围魏救赵:揭秘庞涓真实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庞涓并非死于围魏救赵

    庞涓是魏惠王时期的大将,名冠当时,勇猛无比,率领着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天下诸侯所胆寒。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了受过膑刑的孙膑却两次败北,并最终死于战场上。庞涓第一次是败在桂陵之战,也就是孙膑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计策,逼迫庞涓从赵国的邯郸撤兵,在回来的路上,于桂陵和孙膑率领的

  • 明代发明的神火飞鸦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游戏和影视中的那种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神火飞鸦,明朝

    神火飞鸦不知道大家有听说过神火飞鸦这个东西,神火飞鸦是明代的一种火器,可不是游戏里的神火飞鸦。大家不要搞混乱了哦。神火飞鸦类似于现在的导弹,但是不带制导性。也就是说他飞到哪里就在哪里爆炸,完全无法控制和预测,而且只能向前飞。神火飞鸦的原理但在当时一个这样的东西确是一个大杀器,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解读一

  • 神火飞鸦是什么样的 难道真的是用来攻城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神火飞鸦

    有很多人认为《武备志》的神火飞鸦造型不适合飞行,应该不好用。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误导,使神火飞鸦屡屡被评为奇巧淫技。最近看了《经略复国要编》,发现神火飞鸦的使用记载,故收集一些资料,论述神火飞鸦的使用。(图:传说中的神火飞鸦)以前很疑惑,神火飞鸦所记载的战术与英国火箭的使用几乎一样,战术很成熟

  • 看看中国古代的脑洞兵器,牛还是古人牛!神火飞鸦古代飞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兵器,神火飞鸦

    虎头火牌:普通的盾牌,外面用老虎纹样点缀,起到恐吓战马的作用合打砲:把大量火枪合并在一处纵火用,里面塞满浸润火油的棉花,外面有倒刺,插在辎重或者船上可以焚烧在马上挂在木偶人,木偶人中部署火药,砒霜等物品冲击敌阵。风扇车:配合石灰使用效果更佳地雷,挖坑部署在地面,敌人踩在石板上就会触发火药地雷阵把72

  • 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发生过战斗吗?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罗马人

    青铜时代晚期,日耳曼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随着铁器的应用、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南迁。汪达尔人、格庇德人及哥特人自瑞典南部外迁,占据波罗的海南岸大体上相当于奥得河与维斯杜拉河之间的地区。早期的迁徙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