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14 更新时间:2023/12/28 17:41:02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只历经了13年,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场运动中,它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它给封建朝带来的思想却是前进的。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于1853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天京(南京),正是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度无疑在当时对政权巩固有积极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为了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分配制度,太平天国运动首先考虑到这点。不过土地最终的产生的财富和拥有权还是属于皇上帝。这制度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有效地集结民心封建土地制度进行抨击。所以大多数百姓,尤其是长期受地主压迫的农民的大力支持,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受到大量的力量推进。

同时,又对买卖婚姻提出了禁止,即“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点对当时的上层社会的买卖婚姻制度进行了打击,促进了下层社会总体幸福感上升。维护了大部分民众的家庭。此外还设置了县以下的行政制度,和规定粮、余钱缴“国库”的办法,每家农副业收获,扣除口粮外,其余送缴“国库”按制发给。

由此,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朝田亩制度》获得了大力支持,但是始终还是失败了呢?

原因有两点:一,《天朝田亩制度》它虽然有利于农民的利益,但是触犯了封建地主及以上的大部分利益。它推崇的土地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平均主义,即使放在今天这个社会上,也无法实施,具有空想性和超前性,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不稳定性导致制度无法贯彻。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领导人开始腐朽,对待朝政不理不睬,大兴土木,没有的对制度的错误进行修改。制度的如同虚设,使得制度无法进一步实施。天京事变之后,《天朝田亩制度》的问题暴露得越彻底,太平天国不得不进行制度上的改革。

随着天京事变的发生,清秀的被杀,石达开离开了天京,此时能帮洪秀全管理朝政的人已经不多了。洪仁的到来使洪秀全喜出望外,《资政新篇》,由此孕育而生。洪仁把他所在香港的先进经验一一写进了《资政新篇》。

洪仁

天京事变

1859年,《资政新篇》问世,它的主要内容在于欲先立国先立政,对国家的用人,刑法制度,经济制度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清朝的陋习进行批判改革。对于地方经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医院,邮局等等。它是最早提出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第一本书,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纲领。

《资政新篇》

不过还没等《资政新篇》的进行改革,太平天国已经开始人心涣散,摇摇欲坠,改革难度越来越大。

《资政新篇》虽然是近代较好的纲领,但领导人还是以传统行为为礼节,无法至上而下地进行改革,所以并未得到实施。加上国际条件对太平天国支持的缺失,太平天国运动举步维艰。

1864年,洪秀全去世。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标签: 清朝太平天国资政新篇

更多文章

  • 洪仁和资政新篇为什么没有改造好太平天国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洪秀全,资政新篇

    洪秀全的族弟、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里,是一个太值得说道的人物。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给人们以“先进中国人”的印象,这是因为他写了一本《资政新篇》,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然而洪仁是个具有强烈矛盾性的政治角色,先进性和落后性集于一身。洪仁自幼在家乡念

  • 清朝,万国来朝竟然只是乾隆做的一场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国来朝,隋朝

    万国来朝,向来是帝国盛世的有力证据,也是历朝历代皇帝想要达成的丰功伟绩。实际上,每次有藩属国来觐见献贡,对王朝的国库都是个不小的刺激。这种浩大的面子工程,上至隋汉,下至明清,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这幅画采用了鸟瞰角度全景式构图,从上到下依次描绘了后宫、太和殿、前殿,层次清晰,人物丰富。那天是乾

  • 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故意而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导读:华容道义释曹操可谓是三国中的点睛之作。在战前诸葛亮算准曹操必然会落败逃跑,所以派关羽镇守华容道。结果确如诸葛亮所料,曹操华容道遇关羽,但是奇怪的是,关羽竟将曹操放走,这是为什么呢?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据野史记载一说是曹操有恩于关羽,另一说是诸葛亮故意设计。不管哪个传说,都演义中事,非历史事实。

  •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其实是三国演义虚构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华容道义释曹操

    华容道是关公的得意之作,当时正值赤壁鏖战之后,曹操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诸葛亮命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并立下了军令状。曹操果然从此处败逃,关羽放过曹操,成就了自己义气深重的美名。这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原文的用意有三点:网络配图其一,突出关羽的义气。与关羽在灞桥挑袍形成对照。关羽当日说:蒙丞相赐袍,异日

  • 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负责什么职务?谁的权利更大?(骠骑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骠骑大将军,西汉

    我们都知道,将军这种称呼,是专门针对武将的,历史上虽然也有一些文臣被封将军称号,那也是因为他们在特殊时期有特殊功业,或者是一种虚职荣耀。最早在周朝,是没有将军这种称号的,真正出现将军的称呼,是从汉朝开始的。汉朝的将军大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就是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卫将军四个

  • 揭秘骠骑大将军皇甫嵩真是报病而终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将军皇甫嵩,骠骑大将军

    皇甫嵩是病死的。前195年,皇甫嵩在家中因病去世,死后朝廷授予骠骑大将军的印章。建中三年和宣和五年,皇甫嵩作为古代名将分别被唐朝和宋朝的君主列入庙堂之中,享供世人祭拜。初平三年,皇甫嵩奉命将董卓杀死后,被朝廷任命为西征大将军,不久又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后被升任太尉。古代君主都相信占卜天象之术,因为流星

  • 明朝时的倭寇为什么会那么强?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倭寇,日本

    倭寇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绝不陌生,这些被认为来自日本各地的海盗曾经在明朝,横行一时。其实倭寇的历史远远不止明朝一代,早在宋元时期便已经出现在中国沿海。然而直到明代中期,倭寇才成为当时朝廷的边境大患。这一切的缘由,究竟是为什么呢?倭寇登陆中国沿海的时间远远早于明朝的建立倭寇虽然一直被国内笼统的认为是来自

  • 明朝倭寇战斗力如何?72个就敢进攻南京杀伤4000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倭寇,日本

    什么是“倭寇”?按照《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倭寇”词条的说法,倭寇是“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虽然近年来有人提出,倭寇并非日本海盗,因为在明朝时期,日本还没有能力生产横渡东海的船舶。所以,倭寇实际上是中国海盗。不过,倭寇的战斗力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1555年,一队人数仅仅72人的倭寇,

  • 明朝倭寇百分之八十是中国人?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倭寇,日本

    说到戚继光,就不得不提他一辈子最光辉的业绩,那就是在东南沿海打击倭寇,他独创的鸳鸯阵法把那些倭寇打得大败,屡立战功。可很少有人想到,他杀得很多都不是真正的倭寇,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倭寇的来历说起。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14世纪中期的时候,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群雄割据,征伐不

  • 李逵沂岭杀四虎,但他却不是打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沂岭杀四虎

    《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无一例外都有绰号,绝大多数人在江湖成名已久,一出场就有了威名赫赫的绰号。偶有例外如鲁达,在落发之后也有了花和尚的诨号。最为特殊的是武松,他是没有绰号的,历经了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系列事件以后,武松最后才在张青的店里勉强混了个行者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