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瑜隆中对: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真相是什么?

周瑜隆中对: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98 更新时间:2023/12/28 20:00:55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桥段,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前者的足智多谋和后者的胸怀狭窄。

咱们先看一看在罗贯中笔下孔明先生是怎样故意欺负公瑾同志的:

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

二气周瑜——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仁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但是又失败了。诸葛亮随后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讽周瑜,让周瑜气得吐血。

网络配图

三气周瑜——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致使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拒绝东吴的要求,却又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名为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则攻取荆州之际,不想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吴军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

看罢“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喜欢诸葛亮的大可不必为诸葛亮喝彩,热爱周瑜的也没有必要为周瑜难过,因为“以上纯属虚构”。

在三国历史上,南郡之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如果要弄一个名次的话,其重要性应该仅次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灭吴之役、灭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为正是这场战役最终确定了曹操、孙权、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和演义中不同,南郡之战主要表现的不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是周瑜的文韬武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南郡之战之前,曹操派在荆州的具体兵力虽不明确,但从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李通满宠率领六路大军参战来看,曹军的总兵力应该不下六万,而周瑜手下只有二万多士兵,刘备兵力还不足两万,而且还要分出一部分夺取和维护江南四郡,因此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应该远远不敌荆州曹军总兵力。由当时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周瑜能用一年时间夺取南郡的确是军事上的极大建树。

网络配图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借机发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为曹操所败,比如孙权先后在合肥、濡须战败,韩当赴庐江郡接应陈兰、梅成被臧霸击败,关羽的“汉水别动队”为曹军所败,刘备名为断后实为抢地盘的军事行动结果也是无功而返,所以可以说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多次针对曹操的反攻中,只有周瑜是唯一的胜者。

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虽然流传甚广,但其实和周瑜无关,把妹妹嫁给刘备那是孙权自己的主意,这应该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为孙权的臣子,他怎么敢建议孙权把妹妹作为政治筹码(说得更严重些就是政治牺牲品)送给刘备呢?周瑜也许会想到这个主意,但敢于说出这个主意并付诸实施的只能是孙权,所以,我可以断定,“赔了夫人又折兵”与周瑜无涉。

史书在这一点上也是支持笔者的,请看相关记载——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孙尚香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

而且,孙权献妹之举不见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馊主意,因为诸葛亮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这就等于说,孙夫人在刘备身边就好像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弄得刘备紧张兮兮,颇为狼狈。

网络配图

至于周瑜欲以假虞灭虢之计杀死刘备,拿回荆州以至于中了诸葛亮之计忧愤而亡也是罗贯中的虚构,周瑜确实提出了要攻取西川,但并非想以取西川之名行夺荆州之实,而是真真切切地做了一番规划的,而且他的战略策划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与奋威(指奋威将军孙瑜,孙权堂兄)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对周瑜的“隆中对”非常欣赏,当即表示同意,于是,周瑜动身回江陵,打算为出征做一番踏踏实实的准备工作,不幸中途染疾,病逝于巴丘,享年三十六岁。

周瑜病逝前仍不忘国事,心系统一,给孙权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这才是周瑜真正的遗言,表现的非但不是不能容人的狭小气量,而且恰恰是举贤荐能的坦荡胸怀。

事实上,在诸葛亮三气周瑜的这个历史时段内,两人根本没有打过照面,周瑜的确如演义所说在南郡、柴桑一带(都位于长江中游沿岸)活动,诸葛亮却远在偏僻的桂阳郡、零陵郡(都在今湖南南部)“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做后勤保障工作。

标签: 周瑜隆中对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太平天国,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只历经了13年,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场运动中,它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它给封建王朝带来的思想却是前进的。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于1853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天京(南京),正是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天朝田

  • 洪仁和资政新篇为什么没有改造好太平天国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洪秀全,资政新篇

    洪秀全的族弟、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里,是一个太值得说道的人物。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给人们以“先进中国人”的印象,这是因为他写了一本《资政新篇》,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然而洪仁是个具有强烈矛盾性的政治角色,先进性和落后性集于一身。洪仁自幼在家乡念

  • 清朝,万国来朝竟然只是乾隆做的一场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国来朝,隋朝

    万国来朝,向来是帝国盛世的有力证据,也是历朝历代皇帝想要达成的丰功伟绩。实际上,每次有藩属国来觐见献贡,对王朝的国库都是个不小的刺激。这种浩大的面子工程,上至隋汉,下至明清,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这幅画采用了鸟瞰角度全景式构图,从上到下依次描绘了后宫、太和殿、前殿,层次清晰,人物丰富。那天是乾

  • 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故意而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导读:华容道义释曹操可谓是三国中的点睛之作。在战前诸葛亮算准曹操必然会落败逃跑,所以派关羽镇守华容道。结果确如诸葛亮所料,曹操华容道遇关羽,但是奇怪的是,关羽竟将曹操放走,这是为什么呢?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据野史记载一说是曹操有恩于关羽,另一说是诸葛亮故意设计。不管哪个传说,都演义中事,非历史事实。

  •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其实是三国演义虚构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华容道义释曹操

    华容道是关公的得意之作,当时正值赤壁鏖战之后,曹操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诸葛亮命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并立下了军令状。曹操果然从此处败逃,关羽放过曹操,成就了自己义气深重的美名。这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原文的用意有三点:网络配图其一,突出关羽的义气。与关羽在灞桥挑袍形成对照。关羽当日说:蒙丞相赐袍,异日

  • 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负责什么职务?谁的权利更大?(骠骑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骠骑大将军,西汉

    我们都知道,将军这种称呼,是专门针对武将的,历史上虽然也有一些文臣被封将军称号,那也是因为他们在特殊时期有特殊功业,或者是一种虚职荣耀。最早在周朝,是没有将军这种称号的,真正出现将军的称呼,是从汉朝开始的。汉朝的将军大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就是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卫将军四个

  • 揭秘骠骑大将军皇甫嵩真是报病而终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将军皇甫嵩,骠骑大将军

    皇甫嵩是病死的。前195年,皇甫嵩在家中因病去世,死后朝廷授予骠骑大将军的印章。建中三年和宣和五年,皇甫嵩作为古代名将分别被唐朝和宋朝的君主列入庙堂之中,享供世人祭拜。初平三年,皇甫嵩奉命将董卓杀死后,被朝廷任命为西征大将军,不久又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后被升任太尉。古代君主都相信占卜天象之术,因为流星

  • 明朝时的倭寇为什么会那么强?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倭寇,日本

    倭寇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绝不陌生,这些被认为来自日本各地的海盗曾经在明朝,横行一时。其实倭寇的历史远远不止明朝一代,早在宋元时期便已经出现在中国沿海。然而直到明代中期,倭寇才成为当时朝廷的边境大患。这一切的缘由,究竟是为什么呢?倭寇登陆中国沿海的时间远远早于明朝的建立倭寇虽然一直被国内笼统的认为是来自

  • 明朝倭寇战斗力如何?72个就敢进攻南京杀伤4000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倭寇,日本

    什么是“倭寇”?按照《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倭寇”词条的说法,倭寇是“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虽然近年来有人提出,倭寇并非日本海盗,因为在明朝时期,日本还没有能力生产横渡东海的船舶。所以,倭寇实际上是中国海盗。不过,倭寇的战斗力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1555年,一队人数仅仅72人的倭寇,

  • 明朝倭寇百分之八十是中国人?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倭寇,日本

    说到戚继光,就不得不提他一辈子最光辉的业绩,那就是在东南沿海打击倭寇,他独创的鸳鸯阵法把那些倭寇打得大败,屡立战功。可很少有人想到,他杀得很多都不是真正的倭寇,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倭寇的来历说起。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14世纪中期的时候,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群雄割据,征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