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扬州之战:一个没落的帝国最后的热血

扬州之战:一个没落的帝国最后的热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10 更新时间:2023/12/15 14:30:37

公元一六四五年三月,多铎多尔衮之命南征。而此时的南明弘光政权正处于最激烈,也是最后的党争内斗之中......就这样,由于南明军各部的各自为战,仅不到一个月,州、泗州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清军顺势渡过淮河,直驱而下。四月十八日,清军兵临扬州城下。

我们不知道此时的多铎,望着近在眼前的扬州,不知会不会吟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但他一定想着,这座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城市,与其诗情画意所相匹配的,一定是一个卑微的跪拜着的躯体......

“你已经为你的国家和皇帝尽力了,但是我大清统一天下是必然的,与其负隅顽抗至死,为不臣服于我主,继续好生经营这江南福地?”

扬州城内的督师府,史可法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览过了这封来自敌营的降书,然后将其撕得粉碎。仰天而笑曰:“我此来只求一死耳。”

身边的军官谋士们,有的瞋目如斗,有的面目雪白,有的着急的提醒着史可法:援军不会来了。而坐在堂上正中央的史可法却面无表情,仿佛已经死了一样。过了好久,他才说出一句话,带着点哽咽……

“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老师左忠毅公……”

看到送回的来的纸屑,多铎明白了,让这个酸腐儒生投降,是不可能的了。既然这样,我们的铁蹄和大炮也就不给你留情面了......四月二十四日晚,夜空中划过数道流星,随着声声巨响,扬州城破。史可法看见城墙上的一片火光,身旁的士兵们叫喊着拔刀杀正在向城里涌入的黑压压的清军。这一天,终究是到了......你后悔过吗?史可法抹了抹自己沾满血污的脸颊,郑重的向西南方——京师的方向拜了三拜,然后又拔出了那把刀,向着那黑色的人群,向着那一片火光,冲向前去……

多铎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史可法,以一种他早料想到的胜利者的傲慢姿态。“史公,你输了。”被五花大绑着的史可法没有应答,只是向那个坐在高位的人投以怒视。多铎气急了,面目狰狞了起来:“你到底还在坚持什么?自打那闯贼攻入了北京师逼死了思宗皇帝的那一刻,明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我大清替思宗皇帝复了仇,安抚了疲弊的大明故地,此乃顺天命之为,因此这天下的正统早已归我大清了!你南京伪朝注定是逆天下之众,就连你不也是被你自己的部下擒住,交给我们了吗?你们汉人常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懂吗?”堂下的那个身影终于发声了:“那么请问,将军您知道什么是忠,什么是义吗?你们知道有东西比性命,比荣华富贵更重要吗?现在同我史某人谈论正统问题,可你是否曾见因为你们的背信弃义多少无辜百姓死伤?你们以为你们明白,其实你们根本不明白!”史可法咆哮着,凌乱的头发让他看起来像一只愤怒的雄狮。多铎楞住了,仿佛在一瞬间,胜利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就这样,堂上的所有人都仿佛陷入了长达数个世纪的沉默。

“我此来只求一死耳......”,史可法看着多铎,补上了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句话。多铎有些颤抖地慢慢起身,以一种从未有过的眼神重新打量着这个囚徒。他笑一声,“如此,多铎如史公所愿。”史可法被拉走的时候,多铎看见史可法那布满血痕的脸上露出的笑容,那样纯粹而坚毅......从那天起,扬州连下了十天的雨,这被雨水所冲刷下的血腥味,直到二百六十七年后才被人所嗅到。同年五月十五日,南明诸臣放弃了抵抗,陪都南京为清军大开城门,那个曾经辉煌宏伟的大明,从此埋葬于尘埃中,成了历史的遗梦。

标签: 扬州之战清朝

更多文章

  • 清末四大家之郑文焯生平简介,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清末四大家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

  • 明末的西学东渐,利玛窦的传教为何取得了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利玛窦,西学东渐

    晚明的西学东渐,樊树志等先生论述已多,在近年全球史大兴的背景下已经日益成为热点。欧洲的科学技术、宗教哲学传入中国,连内阁大学士徐光启都成为天主教徒,使中国文明蕴含了新变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则因为此后中国的孱弱而受到忽视,有请南京大学高人冯亚民为大家讲解个中曲折。1842年,清

  • 明清两朝的不同品格,从《天工开物》就能看出(西学东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天工开物》,西学东渐

    晚明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一大变局,经济、文化、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可喜的新变,尤其是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国的传统技术遭遇近代的科学思维,产生了一大批科学性颇强的著作。其中有一本书影响了世界,但在中国却惨遭乾隆帝禁毁,到了近代才从日本回流中国,这背后凸显了明清两朝不同的品格。江西省奉新县,一个人,写了一

  • 东非大裂谷这道美丽的“疤痕”从没有让到过这里的人失望 总是给人惊喜和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原始森林,非洲,东非大裂谷

    群峰上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野花布满山坡,近处是广袤的草原,其间散落着翠绿的灌木丛,青草依依,花香弥漫,闪闪的波光,耀人眼目。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卫星图像上看它就好比地球上一道巨大的疤痕,当乘飞机穿越浩渺的印度洋进人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窗口向下望去,你会看到一个巨大

  • 地球上“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非洲,东非大裂谷

    一个人的脸上如果有一道疤痕,TA必定会对其厌之又厌,因为人们会觉得这道疤痕会破坏那张完美的脸蛋。在意之甚,以至于心理扭曲都有可能。可在我们的地球母亲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它不是“丑陋”的代名词,而是一道“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1.形成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东非大裂谷这个世界陆地最大断裂带,它

  •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最狭长的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世界之最,东非大裂谷

    世界最狭长的湖坦噶尼喀湖是非洲中部的一个淡水湖, 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属于断 层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蜿 蜒曲折的湖岸线长达1900千米。入湖的河流 主要有马拉加拉西河、鲁济济河、卡兰博河 等。湖水唯一的出口是卢库加河。南北长约 679千米,宽度平均是50.134千米,包括了

  • 孟什维克领袖马尔托夫:一个全心全意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尔托夫,马克思,俄国,孟什维克

    在谈到俄国人马尔托夫时,历史学家赵俪生曾经这样回忆:“我读列宁传,读到马尔托夫的事。马尔托夫主张,有些知识分子可以邀请到党内作为党的宾客,而不需要他们遵守什么组织性、纪律性。列宁狠狠批评了马尔托夫。马尔托夫是孟什维克,当时肃反,‘契卡‘(即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编者注)已经把马尔托夫列入

  • 孟什维克:正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孟什维克,马克思主义,俄国

    一:民主社会主义在俄国:关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统”问题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俄国反对派运动中出现社会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对立,在政治理论上就是“政治自由”与“人民专制”的对立。在1890年代,双方的阵营曾经壁垒分明。社会民主党人曾经与自由主义结盟反对民粹派,而民粹派中那些最敌

  •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是什么样的 该政策对德国造成了什么样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铁血政策,德意志帝国

    看到标题里的铁血政策几个字熟悉世界历史的小伙伴应该已经要猜出来我们今天说的是谁了,没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今天大家就来简单看看,他是如何帮普鲁士一个弹丸之地统一德意志帝国的。俾斯麦是德国的第一任宰相,也是普鲁士王国最重要的宰相,他对欧洲近代的历史、版图、格局、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在他手中

  • 普鲁士为了成为统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麦的上台以及“铁血政策”的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普鲁士,奥地利,铁血政策

    1848年,普鲁士保留了宪政,并于年革命被镇压后,封建势力死灰复燃,1850年公布新宪法,但奥地利则完全退回到君主专制统治。接着普鲁士凭借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影响而促进的全德统一计划,也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普鲁士真正成为统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要等到俾斯麦的上台以及他所倡导的“铁血政策”的实施。此时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