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五胡乱华”:中国历史上150年的南北战争

揭秘“五胡乱华”:中国历史上150年的南北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01 更新时间:2024/1/15 12:00:45

导读:南朝宋永初元年(北魏泰常五年,420)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南朝与北朝为扩张势力和疆土进行争夺、兼并的战争。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拓跋珪称魏王后,即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在击败后燕、夺取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之后,于天兴元年(398)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称帝。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即位,开始向黄河以南发展。与此同时,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讨灭篡晋称帝的原荆州刺史桓玄,灭南燕、后秦,于公元420年代东晋称帝,建国号为宋。拥有东自青、兖二州,西至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的黄河以南地区。与北魏隔黄河对峙。

北魏与南朝宋、齐、梁的战争

宋永初三年(422),拓跋嗣乘刘裕病故,发动北魏攻宋河南之战,先后投入十余万步骑,重点进攻黄河南岸的宋军事重镇。至次年闰四月,先后攻取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虎牢(今荥阳西北汜水镇西)、滑台(今滑县东)和东阳(今山东青州)等城,占领司、兖、豫等州。宋元嘉七年(430)三月,宋文帝刘义隆乘北魏与柔然作战无暇南顾之机,出兵北伐。七月,收复滑台、洛阳(今洛阳东北)、虎牢、碻磝(今山东茌平南),一度收复河南失地。十月,魏军渡河,再次攻克洛阳、虎牢。十一月,复攻滑台。次年初,宋将檀道济救滑台被阻。守军粮尽,滑台被北魏军攻占。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10万步骑部南下攻宋,围攻悬瓠(今河南汝南)。四十余日不克,退还平城。七月,宋军攻魏,取碻磝,围滑台。十月,拓跋焘以号称百万之众渡黄河,解滑台之围,长驱南进。十二月抵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声言欲渡江夺取建康(今南京)。次年正月,因乏食、疾疫流行而北撤。宋泰始二年(466),宋内讧,边将薛安都以彭城降北魏后,淮北四州及淮西之地尽入于北魏。宋无力收复河南失地争夺中原,遂沿淮设防。

升明三年(479)萧道成代宋建立齐朝,史称南齐。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又频繁南下攻齐。北魏、南齐沿淮河进行长达23年之久的战争。南齐由于农民起义的打击和宗室内战,国力日衰,使北魏得以夺占南阳(今属河南)、寿阳(今安徽寿县)。齐雍州刺史萧衍乘政局混乱,举兵东下攻占建康,建立梁朝。天监四年(505),梁武帝萧衍兴兵攻北魏,以其弟萧宏为主帅。萧宏临阵怯懦,指挥不力,导致梁军大败。六年,在钟离之战中,梁守将昌义之坚守疲敌,配合韦叡等率援军适时反攻,击败北魏军,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以来南朝对北朝作战的一次大捷。对稳定淮南形势起了重要作用。

北魏后期,朝政腐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正光四年(523),北部边防六镇军民不堪镇将压迫,相继聚众反魏。北魏六镇起义后,关陇、河北和山东等地掀起了各族人民起义的浪潮。这些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对北魏王朝仍是一次沉重打击,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分裂。永安元年(528),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北魏朝政。三年,孝庄帝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杀孝庄帝,另立元恭为帝。普泰二年(532),在韩陵之战中,以晋州刺史高欢为首的六镇鲜卑联合河北大族武装大败尔朱氏军。不久,尔朱氏势力消亡。高欢居晋阳,遥控北魏朝政。

东魏、西魏、北齐与南朝梁的战争

北魏永熙三年(534)七月,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受高欢控制,逃往长安,投奔关西大都督宇文泰。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由洛阳迁都邺城,史称东魏。次年正月,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此后,东魏与西魏展开了20余年的争夺战。西魏大统三年(537),在东西魏潼关之战和沙苑之战后,西魏乘胜东进,攻下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和金墉,与东魏争夺洛阳。东魏武定元年(543),东魏与西魏又先后在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上)南城、邙山(今洛阳北)交战,东魏先胜后败,高欢逃离洛阳。西魏因无力巩固洛阳而撤兵,以黄河为界设防。四年,高欢大举进攻西魏重镇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苦战50余日不能下,损失7万人,被迫退兵。五年,高欢病卒。八年,高欢子高洋代东魏称帝,改国号齐,史称北齐。

梁乘东西魏相互兼并之机,欲攻中原,以恢复对河南的控制。梁太清元年(547),东魏叛将侯景许以所据河南之地降梁,求梁出兵援救。梁武帝不顾群臣反对,出兵支援侯景,被东魏击败。侯景南逃,据梁寿阳。翌年,侯景反对梁与东魏议和,联结临贺王萧正德反梁,渡江攻建康。三年,攻入台城(今南京玄武湖南),侯景等所过之地,屠城掳掠,造成严重破坏。大宝二年(551),梁湘中王萧绎遣王僧辩、陈霸先等征讨侯景。三年,攻破建康。侯景败走,被部属所杀。不久,萧绎在江陵(今湖北荆沙)自立为帝,是为梁元帝。西魏、北齐乘侯景乱梁之机,争相南下略地,分别取得益州、淮南等地。西魏大统年间,宇文泰创立府兵制,扩充了兵源,强化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梁承圣三年(554),在西魏军破江陵之战中梁元帝被杀,西魏立萧败为梁主,史称后梁。次年十月,陈霸先于建康拥立萧方智为帝。绍泰二年(556),陈霸先等在北齐攻梁之战中,得到江南民众的支援,将北齐军逐回长江北岸。

北周、北齐与南朝陈的战争

西魏恭帝四年(557)正月,宇文泰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史称北周。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陈太建五年(573),陈宣帝陈顼派部将吴明彻等率军10万分路攻北齐,连下历阳(今安徽和县)、秦郡(今江苏六合北)、寿阳等数十城、戍,尽复江北、淮泗诸地。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使经济发展,国力、军力增强。北周建德四年(575)至六年,在北周灭北齐之战中,宇文邕三次率军进攻北齐,最后攻占其都城邺,灭亡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广大地区。北周灭北齐之后,南朝陈试图收复淮南失地,在陈攻北周之战中,于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击败北周军,围北周彭城(今江苏徐州)。于淮口(今江苏清江市泗水入淮河处西)被北周军阻塞水路,几近全军覆没。北周军攻占淮南地区,陈军退守长江以南。北周大象二年(580),北周宣帝宇文赟卒,子宇文阐继位(是为北周静帝),隋国公杨坚辅政。大定元年(581),杨坚废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开皇九年(589),隋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约270年南北纷争局面。

南北朝战争前后达150余年。其中既有南北朝之间争夺疆域的战争,也有王朝内部更迭的战争,矛盾错综复杂。北朝拥有强大骑兵,军事上占有优势。南朝得到汉族民众支持,在几次北伐中曾一度收复失地。但由于实力弱于北朝,作战主要是凭借江河屏障,组织水上防御,迟滞北朝的进攻;防线由黄河退至淮河,最后以长江为界。北朝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南迁后,特别是经过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战争,北方民族逐渐融合,民族矛盾降为次要矛盾。北周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增强了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南朝在侯景之乱后走向衰败,民众要求统一的愿望逐渐增强,南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使隋朝完成了统一。

南北朝战争丰富了中国古代战争实践,涌现出许多优秀将领。骑兵战术和筑垒、攻坚、江河防御作战方面比前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更多文章

  • 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五胡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在西晋时期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

  • 历史上锦衣卫的“绣春刀”与“飞鱼服”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锦衣卫,绣春刀,飞鱼服,明朝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张廷玉之《明史》职官其实真正的绣春刀长啥样,并没有留下靠谱的文字记载或出土实物,流传的画作也是

  • 明朝历史解密:明朝的锦衣卫真是古代的007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锦衣卫,特工,

    现在一提到“锦衣卫”三字,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映出流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从事着保卫皇帝、暗护忠良、刺探倭寇、保国卫民等神圣而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但是,明朝的锦衣卫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举伞扇的仪仗兵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

  • 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土木堡之变护驾功臣袁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土木堡,英宗,袁彬,锦衣卫

    袁彬(1401—1488),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代著名锦衣卫乡首领,中国历史上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 袁彬出生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当皇帝的近侍。正统四年(1439)袁忠辞疾家居,以39岁之子袁

  • 明朝恐怖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西厂:都是谁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明朝制度,锦衣卫

    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西厂,则更是大大的有名。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都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说、电视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等随便地搬来搬去。其实东厂和锦衣卫是有较大区别的,而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本文

  • 明朝锦衣卫的恐怖职责及权力:将犯人油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锦衣卫,明朝,朱元璋

    导读:朱元璋在广纳英才、设立都察、废除丞相三管齐下后,马上走出第四招:设锦衣卫。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争斗,以两败俱伤结局收场让朱元璋很是震惊,震惊之余,朱元璋撤销了“罪魁祸首”——“丞相”这一职位和中书省机构,还开始了一项令朝野上下闻之毛骨悚然的新发明创作——锦衣卫。锦衣卫亦即秘密特务组织及刑狱机构

  • 乌台诗案起因:北宋乌台诗案文字狱因何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乌台诗案,经过,始末,文字狱

    宋神宗推动乌台诗案:用文字狱打击政治异议派的开端: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李定等人曲解了苏轼以前写的诗词,并对苏轼严刑拷打,“诟辱通宵

  • 宋神宗时的文字狱 大文豪苏轼与北宋乌台诗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神宗,宋朝,乌台诗案,文字狱

    宋神宗时的文字狱:北宋御史台院内,柏树苍苍,常有乌鸦在此栖居。一代文豪苏东坡被囚此地103天,几乎陷于被砍头之绝境。著名的“乌台诗案”就发生于此。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因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43岁的苏轼由徐州贬调湖州。临行,作《湖州谢上表》,在略叙自己为官毫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后,

  • 唐朝为什么没有文字狱? 文字狱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字狱,唐朝

    唐朝为什么没有文字狱?本文所要说的文字狱,是指没有像明清那样因诗文导致抄家、杀头,甚至诛灭九族之类惨不忍睹的事件发生,而并不是说唐朝就没有因文字而遭贬谪的事情。因为自古以来文责自负,平常间因文字引起误会、责罚也是难免的事情,更何况家天下的时候。正如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所说的“中国每一个王朝几乎

  • 震惊:澶渊之盟后,北宋用货币战争“铲平”辽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檀渊之盟,货币战争,澶渊之盟

    提到澶渊之盟,估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杨家将死的真心冤枉。澶渊之盟签订之前,杨家将“七子去六子回”,连烧火丫头都上了战场。而宋朝皇帝贪生怕死,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感觉就像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一样。澶渊之盟的内容大体上有这么两条:一、辽宋为兄弟之国,以后,谁家的皇帝年纪大,谁家皇帝就是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