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坎尼会战战前插曲:汉尼拔成功激怒了罗马指挥官

坎尼会战战前插曲:汉尼拔成功激怒了罗马指挥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14 更新时间:2023/12/11 3:17:45

在公元前316年春天,汉尼拔取得战略主动权并占有了普利亚平原的坎尼城。坎尼为一个巨大的补给仓库,汉尼拔因此将罗马与其重要补给来源断开。据波利比奥斯所述,“坎尼被夺取使得罗马军队发生骚乱,若只是失去了一处地方与仓库并不足以引起骚动,但坎尼是对各被夺省份的控制点”。罗马的两位执政官为了迎击汉尼拔,亲率大军南行军。经过两天,其于奥非都斯河左侧找到汉尼拔的踪迹,并在距离其六英里外扎营。平两位执政官会分别指挥其所部,但这次因两部军队合一,所以因应罗马法律的要求,两位执政官在日间轮流作出指挥。

执政官保卢斯,本性骄傲自大,首次带兵上阵,就一心要战胜汉尼拔。当罗马军队向坎尼逼近时,汉尼拔派出一小队军队伏击罗马军队。发罗成功抵挡了其的进攻并继续向坎尼进军。而另一位执政官发罗则不同于保卢斯,其心思缜密并且步步为营,而且其知道即使罗马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与汉尼拔在平原上对战是极不智的。此想法绝对正确,因为汉尼拔具有骑兵的优势(不论是质量或数量上)。尽管有着这些顾虑,鲍罗斯认为在取得初捷后退兵为不明智的,于是将三分之二的兵力驻扎在奥非都斯河东侧,并指令下的军队渡河,在北岸离迦太基军营更近的一个高地上设下第二个军营,此军营设立的目的在于抢夺粮草并且骚扰敌军。

两军于这个位置对阵了两天,在第二天时(8月1日),汉尼拔向发罗挑战,相约于明天正式交战。瓦罗拒绝了,当其要求被拒绝后,汉尼拔意识到奥非都斯河对罗马军队的重要性,于是派出骑兵向正在河边取水的罗马士兵进行骚扰。对于发罗来说,汉尼拔派出的这些骑兵直接对罗马军营进行骚扰,掠夺并干扰罗马军水源供应,是不可容忍的行为。发罗因此被激怒,并于次日,即公元前216年8月2日,集合南北两营大军,在与汉尼拔军营隔岸相望处布下战阵,向汉尼拔挑战,要与其决一死战。

标签: 坎尼会战汉尼拔迦太基

更多文章

  • 坎尼会战战略背景:汉尼拔在罗马境内多次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坎尼会战,汉尼拔,迦太基,

    公元前3世纪,在地中海西部的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一个崛起的新势力——罗马。公元4世纪初,罗马人进入征服意大利的战争,他们先向北征服特刺里亚、阿尔卑斯山南的高卢和拉提乌姆;继而又染指意大利中部的康帕尼亚和萨姆尼乌姆。到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终于征服了意大利中部。接着罗马势力向南部意大利渗入。公元前27

  • 坎尼会战历史背景:罗马军队试图直接击败汉尼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坎尼会战,汉尼拔,迦太基,

    据现有仅存的资料显示,迦太基(Carthage)的建城时间比罗马要早,据认为曾有居民七十万人,占地三百一十五公顷(3.15平方千米)。但确切时间无从考据,而现代学者一般采用公元前815年建城之说。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时,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在冬季时率领大军经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并迅速地连败罗马军两次(

  • 坎尼会战简介: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军事生涯的顶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坎尼会战,汉尼拔,迦太基,

    坎尼会战,发生于公元前216年,乃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此前迦太基军队主帅汉尼拔入侵意大利,并且屡败罗马军队。而为了截断罗马之粮食补给,进一步打击其士气,汉尼拔于是进兵至意大利南方之罗马粮仓坎尼城。8月2日,迦太基军与罗马军相遇,大战爆发。汉尼拔运筹帷幄,成功地以少胜多,击溃了由罗马执政官保

  • 伊苏斯战役前的布局:波斯军队严阵以待亚历山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亚历山大大帝,伊苏斯战役,马其顿,

    西方史学家考证,皮纳罗河就是今天的帕亚斯河(Payas River)。这条河发源于阿曼山脉,全长大约四公里,上游一公里多的河段在山谷中穿行;进入海岸平原最初的500米只能算是一条溪流;中游将近两公里的河段加宽到35米,河床上石头密布,河岸由于山洪冲刷而高耸陡峭,只有几处平缓地段可以涉渡;下游入海的5

  • 伊苏斯战役背景:亚历山大被大流士三世截断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亚历山大大帝,伊苏斯战役,马其顿,

    公元前333年8月底,亚历山大征服小亚细亚腹地以后,立刻南下进军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最后的据点西里西亚(Cilicia)。波斯西里西亚总督阿萨姆(Arsames)继续诱敌深入,弃守金牛山脉上的险要山口,使得马其顿大军轻易进占首府塔苏斯(Tarsus)。与此同时,波斯王大流士亲率数十万大军从巴比伦出发,

  • 伊苏斯战役简介:亚历山大灭亡波斯的最关键一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亚历山大大帝,伊苏斯战役,马其顿,

    伊苏斯战役是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军队(3—4万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12—13万人),在奇里乞亚(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进行的一次交战。马其顿军队攻占了几乎整个奇里乞亚后,沿海岸向叙利亚北部,朝腓尼基进发。波斯人通过阿曼山口前出至其后方,

  • 马拉松战役战前插曲:雅典对与波斯开战犹豫不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拉松,马拉松战役,波斯,

    值得雅典人庆幸的是,在投票赞成决战的五位将军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将力挽狂澜,领导雅典军队史无前例地击败波斯大军。米提亚德(Miltiades )出生于雅典一个最古老的家族。他的祖父曾经取得了一个色雷斯小国切索尼(Chersonese)的宗主权,因而米提亚德既是雅典公民,又是切索尼的王子。几年前波

  • 马拉松战役的交战双方:波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拉松,马拉松战役,波斯,

    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帝国。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

  • 马拉松战役背景:波斯国王大流士试图吞并希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拉松,马拉松战役,波斯,

    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波斯经过波斯、希腊两代帝王三十年的征战,公元前522年,当波斯王冈比西斯逝世时,波斯帝国的国境东达印度边境、西至爱琴海、北抵黑海、南及努比亚和印度洋。这份庞大而又难以驾驭

  • 色当战役的结果和影响:普鲁士成为欧陆新兴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色当战役,普鲁士,俾斯麦,

    战斗结束的时候,知道已经没有机会突围,拿破仑三世下令停止战斗。法军17,000人伤亡、21,000人被俘。普军报称阵亡2,320人,5,980人受伤、700人被俘或失踪。之后一日的9月2日,拿破仑三世下令悬起白旗,将自己和全体法军向毛奇和普鲁士国王投降。皇帝被俘令普军没有了一个敌对的政府去维持法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