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中内阁的“东方会议”:东方会议为什么召开(田中奏折)

田中内阁的“东方会议”:东方会议为什么召开(田中奏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19 更新时间:2023/12/21 5:19:56

东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组阁。田中义一是一个恶迹昭彰的大陆扩主义者,他一主张“经营大陆”,认为“大陆扩展乃日本民族生存的首要条件”,“利用中国资源是日本富强的唯一方法”。田中内阁上台后更是加速了侵华步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田中在7月7日的会议上,以“训示”的形式提出了明确的侵华方针《对华政策纲领》。《纲领》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在公开发表的“纲领”中,一开头就公然将中国领土区分为“中国本土满蒙”,妄图把中国东北分割出去,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他宣称:“关于满蒙尤其是东三省”,是一个“在国防上及国民生存上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特殊地区,有“特殊的考虑”的“责任”。

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对华政策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大陆政策。“满蒙特殊论”则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根据。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

7月25日,田中义一又日本天皇呈奏一份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件,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奏折极其露骨提出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总战略: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日本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国存亡上必要之事也。” “此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特殊区域”。奏折还明确提出了侵略步骤:“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既已实现,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使异服之南洋及亚细亚全带,无不畏我仰我鼻息之云云大业。尚未实现,此皆臣等之罪也。” 田中义一还主张对中国东北和内蒙采取“铁血主义”——武力征服的手段。

《田中奏折》及其侵略计划,于1929年12月被南京出版的《事实月报》杂志揭露,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英、美、苏等国报纸也相继以披露。日本当权人物则矢口否认。然而,事实证明,《田中奏折》勾画了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奉为基本国策的“大陆扩张政策”的一个总蓝图,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发展,正是按照这一轨道而运行的。

更多文章

  • 楚汉成皋之战在哪两位统帅之间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皋之战,楚汉之争,刘邦,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五月,汉高祖退到荥阳一线收集残部。这时,汉高祖的部下萧何在关中征售到大批兵员补充前线,韩信也带部队赶来与汉高祖会合。汉高祖的汉军得到休整补充后,实力复振,将楚军成功地遏阻于荥阳以东地区,暂时稳定了战局。荥阳及其西面的成皋,南屏嵩山,北临河水(黄河),汜水纵流其间,为洛阳的门户

  • 成皋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成皋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皋之战,刘邦,楚汉之争,

    刘邦以弱小的力量,在成皋之战中战胜强大的楚军,这除了政治上注意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外,军事上的胜算主要在于对战略全局处置得比较适当和作战指挥的高明正确。这具体表现为:第一,重视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使汉军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能够坚持长期的战争。第二,彭城失利后,鉴于汉弱楚强的实际情况,适时改

  • 成皋之战的历史悬疑:楚汉两国有多少军队参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皋之战,楚汉之争,刘邦,

    数量对比《秦楚之际月表》 “四月,楚围王荥阳。 ”根据月表成皋之战开始于最少四月份的时候。五月京索之战后,楚军差不多修整一年左右。楚军攻打荥阳的军队有多少呢?我们来分析项羽的兵力:大司马龙且号二十万没有损失的楚军,加上大司马曹咎没有损失的楚军,以及大司马周殷的军队没有投靠汉军,另外项冠、项悍等军队没

  • 楚汉成皋之战的过程简介:成皋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皋之战,楚汉之争,刘邦,

    八月,刘邦派曹参、韩信奉命开辟北方战场。九月破魏,后九月破代,三年十月击灭赵军主力。刘邦亦遣兵一部渡河水,攻克河内(即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朝歌(今淇县)、安阳(今安阳南)、邯郸(今属河北),接应韩信。项羽此时始察汉军意图,几次遣骑兵渡河争夺赵地,均被韩信击退。十二月,被龙且击败的英布潜行至荥阳,

  • 成皋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楚汉成皋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皋之战,刘邦,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反动统治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这就是起义军首领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长期战争,历史由此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处于劣势地位。但他富有政治远见,注意争取民心,招揽军政人才,因而在政治上据有主动地位。 在军事活动方面,刘邦方面善于运用谋略,巧妙

  • 成皋之战是什么意思?成皋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皋之战,汉朝

    成皋之战是什么意思?成皋之战,始于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

  • 蔡州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蔡州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蔡州之战,唐朝,藩镇割据,

    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 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见可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 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 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

  • 蔡州之战的过程简介:夜袭蔡州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蔡州之战,唐朝,藩镇割据,

    启用李愬朝廷内外为之震惊。但宪宗决意继续用兵,并以名将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愬为西路唐军统帅。 元和十二年(817年),讨伐淮西的战事进入了关键的一年。五月,宪宗下令停止 对成德用兵,决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这时,北路李光颜率河阳、宣武、魏博、河 东、忠武诸镇唐军渡过溵水,进至郾城,击败淮西兵3万,歼

  • 蔡州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夜袭蔡州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蔡州之战,唐朝,藩镇割据,

    吴元济叛乱“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 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淮西一镇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 (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区区三州之地,周围都是唐朝州县,势孤力单。十 月,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魏,孝文帝迁都,

    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只有169年(公元420——589年),但中华民族却经历了大分裂的剧痛,而最终又孕育了大融合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北魏孝文帝元宏于公元493年决断将国都由平城南迁至洛阳,则是其关键性的转折。平城和洛阳,在这一转折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那时的平城,即今日之